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历史解释-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广东期中)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一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
A.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 B.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 D.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
2.(2024九上·渝北月考)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表明“大化改新”日本重点学习唐朝的( )
A.文化制度 B.经济制度 C.政治制度 D.军事制度
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掌握时序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有学生整理了如下年代尺,可用于探究( )
A.罗马法学的发展过程 B.罗马的统治
C.罗马民主政治的进程 D.罗马帝国的兴衰
4.(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法律呈现历史,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法令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欧庄园( )
我的耕夫用牛所耕的土地和庄园上佃农们所当耕的土地;猪、地租、各种贡物与罚款的账目……得自磨坊、森林、田地、桥梁、船只的各种收益;市集、葡萄园和对我有缴纳酒的义务的人……渔夫、铁匠、制刀剑匠人、鞋匠的数目,铁与其他金属的矿坑与化炼场……都归我所用 ——《庄园敕令》第62条(部分)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自营地的分配情况
C.自给自足的特征 D.法庭限制领主特权
5.(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农奴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幕府制度
6.(2024九上·沾益模拟)“它是根据希腊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改编而成的两部长篇史诗的统称,它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神曲》
7.(2024九上·五华期中)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当时的西欧庄园( )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庄园法庭维护秩序
C.学术领域风气自由 D.逐渐取代租地场
8.(2024九上·深圳期中)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世界上最盛大的体育活动,各国运动员的入场顺序通常按主办国的文化习俗安排。但是无论怎样安排,希腊代表队都是第一位入场的次序。这种现象背后的历史因素是( )
A.希腊体育文化发达 B.希腊是全人类文明的起源
C.希腊文明影响了全世界 D.致敬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
9.(2024九上·北流期中)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科学思维 B.与科学殊途同归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10.(2024九上·增城期中)(唯物史观)拜占庭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A.保守狭隘 B.兼收并蓄 C.影响深远 D.民主先河
11.(2024九上·长沙期中)《全球通史》中提到,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变革”对日本的影响是( )
A.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统一
B.日本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
C.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12.(2024九上·龙南期中)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图特摩斯三世获得赞誉的原因是他( )
A.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的统一
B.修建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C.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D.使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13.(2024九上·岳塘期中)下图是法兰克王国兴衰的知识结构图。该图反映了( )
A.蛮族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B.查理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C.克洛维改革建立封君封臣制度
D.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相关
14.(2024九上·深圳期中)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伊索寓言》
这则寓言反映出古希腊宗教具有( )
A.神人同形同性的特质 B.政教合一的传统
C.一神教的宗教观 D.森严的等级体系
15.(2024九上·恩平期中)下图中的“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的微记,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原国王的弟弟逃亡,后将其女儿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双头鹰徽记由此成为莫斯科公国国徽。莫斯科公国使用“双头鹰徽记”的目的是( )
A.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 B.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
C.对封建割据势力镇压 D.为扩张寻找精神动力
16.(2024九上·江津期中)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将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希腊雅典文明做比较,你会发现这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下列对其不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古埃及处于大河流域,古希腊雅典地处海洋区域
B.古埃及农业发达,古希腊雅典海外贸易发达
C.古埃及专制色彩浓厚,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发达
D.古埃及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雅典处于封建社会
17.(2024九上·江津期中)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收了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B.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C.借鉴并学习了东方文化
D.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了
18.(2024九上·长寿期中)下图是某个国家的发展的重大事件时间数轴示意图,下列选项关于这个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颁布了欧洲的第一部成文法
C.地中海成为这个国家的“内湖”
D.斯巴达克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政治统治
19.(2024九上·綦江期中)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A.但丁-命人编制“儒略历”
B.凯撒-文艺复兴的先驱
C.哥伦布-率船队环球航行
D.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
20.(2024九上·房山期中)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出现城邦 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B 斯巴达居民可以分为三部分 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
C “陶片放逐法”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D 亚历山大东征 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播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上·北流期中)人类社会民主与法制的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无疑打击和限制了包括旧贵族在内的一切分裂保守势力。
——宋瑞芝《上古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生成断想札记》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
——摘编自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三:古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何勤华、贺卫方《西方法律史》
材料四:城市法是指伴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法律体系……特许状就成为城市法的一个主要渊源(根据特许状,市民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著名学者顾准指出: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更和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关系。
——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并分析该法典条文突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律是指哪一部文献 并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优点及《罗马民法大全》颁布的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法产生的背景。并分析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和城市法之间有何关系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2.(2024九上·龙南期中)中世纪的欧洲,在传承中发展,在岁月中蜕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见帝国之兴衰】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东、中、西法兰克王国原本同属于哪一国家?它与法兰克王国的关系是什么?
【析庄园之文明】
材料二 庄园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一个庄园的图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维护“庄园”统治秩序的机构是什么?
【观城市之新貌】
材料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实现这一目的?
【评教育之新风】
材料四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等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4)依据材料四,指出大学问世的原因。归纳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两点即可)
【悟西欧之发展】
(5)学有所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态度。谈谈你从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公元前21——前18世纪,在两河流域,先后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及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因此这些法典的颁布有利于法律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
法制建设基本完备说法有误,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因此无法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
《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并没有惩罚力度加大的趋势,排除D项。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准确识记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公元前21——前18世纪,在两河流域,先后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据题干“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C正确;
题干反映了日本学习唐朝政治制度,并没有涉及到文化制度,A错误;
题干反映了日本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不涉及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均田制,B错误;
题干反映了日本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不涉及军事方面,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大化改新。解题方法:结合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年代尺中“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可知,题干年代尺可用于探究罗马法学的发展过程,A正确;
题干年代尺中并未提及罗马的统治,B错误;
题干年代尺可以看出罗马法学发展过程,体现不出罗马民主政治的进程,C错误;
题干年代尺表现的是罗马法学的发展过程,没有提及罗马帝国的兴衰,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法律。解题方法:结合古罗马法律相关知识分析时间轴,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我的耕夫用牛所耕的土地和庄园上佃农们所当耕的土地;猪、地租、各种贡物与罚款的账目……得自磨坊、森林、田地、桥梁、船只的各种收益;市集、葡萄园和对我有缴纳酒的义务的人……渔夫、铁匠、制刀剑匠人、鞋匠的数目,铁与其他金属的矿坑与化炼场……都归我所用”可知,封建庄园基本能够生产贵族日常生活和战时的一切用品,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C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庄园内部有着多种经济活动,能够通过自身的生产满足基本需求,并未对农奴的悲惨生活进行描述,A错误;
题干材料表明庄园内部有着多种经济活动,不单是自营地的分配、使用情况,B错误;
题干材料表明庄园内部有着多种经济活动,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没有涉及限制领主特权的条款,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经济。解题方法:结合西欧庄园经济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进入封建社会后的西欧,领主提供土地,其家族和亲兵受封后,履行服从和提供军事服务等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世袭的贵族阶层,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由此可知,题干内容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内容,B正确;
材料体现的并非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农奴制度,且农奴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A错误;
城市自治制度与各级封建主通过土地和相关义务组成贵族阶层不符,C错误;
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封君封臣制。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再结合中世纪西欧政治方面的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B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的一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一部文学巨著,排除C;
《神曲》是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的作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荷马史诗》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欧洲的古典文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庄园内有各种生产设施和资源,如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等,能够自给食物和日常用品,甚至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职业,这些都表明庄园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多依赖外界,A正确;
选项B中的庄园法庭维护秩序并没有在题目中提到,排除B;
选项C中的学术领域风气自由也没有在题目中提到,排除C;
选项D中的逐渐取代租地场也没有在题目中提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古西欧庄园,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希腊代表队是奥运会第一为入场的国家,这是因为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致敬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D项正确;
希腊体育文化发达与奥运会关系不大,排除A项;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排除B项;
希腊文明影响了全世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洲古典文化的认识。
9.【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可知,基督教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A项材料不涉及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科学思维,不符合题意;
B项与题干信息“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题干材料没涉及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不符合题意;
D项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文明既保留了东方希腊地区的文化特色,又融入了基督教文明和罗马因素,显示出它兼收并蓄的特点,B正确;
材料中提到拜占庭文明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这显示出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不是保守狭隘,排除A;
虽然拜占庭文明确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一点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突出特点。材料主要关注的是拜占庭文明如何形成,而非其影响,排除C;
材料中没有提及拜占庭文明是民主的先河,且这一说法也不准确,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变革”是大化改新,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隋唐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D项正确;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变革”前日本已基本实现了统一,排除A项;“变革”前日本是奴隶社会,这场“变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排除B项;
这场“变革”发生在7世纪中期,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12.【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埃及最成功的统治者。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埃及历史的黄金时期,被称为“古埃及的拿破仑”,他具有非凡的军事领导能力,在位时通过征服战争使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A项初步实现古埃及的统一是在图特摩斯三世之前,不符合题意;
B项修建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是胡夫,不符合题意;
C项在古埃及的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不符合题意;
D项使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是图特摩斯三世获得赞誉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埃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在教会的支持下,到6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已经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800年,教皇为查理曼称帝加冕,尊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相关,D正确;
题干体现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相关,蛮族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没有体现,A错误;
查理时期法兰克王国的疆域在欧洲,不符合题意,B错误;
克洛维改革没有建立封君封臣制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基督教。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中拉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这则寓言反映出古希腊宗教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质。古希腊宗教中的神和人具有相同的形体,具有相似的情感和欲望,这体现了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在故事中,赫尔墨斯化作凡人来到人间,他以为自己身为神使、商人的庇护神,应该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结果却发现自己并不比其他神的雕像更受欢迎,这说明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并不是单纯地看重神的神性,而是将神看作具有人性的人,A正确;
古希腊宗教没有政教合一的传统,排除B;
古希腊宗教不是一神教,而是多神教,排除C;
故事中没有体现森严的等级体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拜占庭帝国灭亡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通过联姻的方式继承了拜占庭的精神遗产,使用“双头鹰徽记”是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B符合题意;
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
材料中无法体现割据势力镇压,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公国的扩张行为,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希腊雅典文明”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都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二者社会性质相同,古埃及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雅典也处于奴隶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这是二者的相同点,不是不同点。
A项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地理环境不同,埃及处于大河流域,而古希腊雅典环居大海发展,不符合题意;
B项材料所述两个文明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埃及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而古希腊雅典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不符合题意;
C项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政治体制不同,埃及实行专制统治,而古希腊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
D项古埃及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雅典处于封建社会归纳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军事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虽然拜占庭帝国灭亡,但是拜占庭的一些学者将拜占庭的经典书籍带到欧洲,传播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因此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了,说法错误。
A项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拜占庭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不符合题意;
BC两项正确,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精髓,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不符合题意;
D项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文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某个国家的发展的重大事件时间数轴示意图,下列选项关于这个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称霸地中海。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为首的奴隶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因此,这个国家是罗马共和国。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不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
公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真正权力掌握在元老院手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欧洲的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了欧洲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共和国的《十二铜表法》, 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政治统治,使得罗马共和国走向衰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马帝国的认识。
19.【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
古罗马的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排除A项;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排除B项;
1519年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率船队环球航行,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相关知识的掌握。
20.【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亚历山大东征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远征不仅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东征,希腊文化在东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东方文化也对希腊文化产生了影响,史实与推论符合史实,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出现城邦 ,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只能推断出希腊城邦的出现的时间,而“小国寡民”主要体现在城邦的大小、人口等,史实与推论不符,不符合题意;
B. 斯巴达居民可以分为三部分 , 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 ,“斯巴达居民可以分为三部分”只能推断出斯巴达居民组成部分,无法推论出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史实与推论不符,不符合题意;
C.“陶片放逐法”,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陶片放逐法”能够约束官员的行为 。当公民认为某位官员的行为可能损害公共利益时,可以通过投票将其放逐,从而防止官员滥用职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正常的民主秩序 ,无法推论出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史实与推论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1.【答案】(1)目的: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特点: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自由民;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答出1点即可)
(3)法律:《十二铜表法》;优点:公平合理;影响: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
关系: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人类的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围绕“民主和法制”言之有理,答出1点即可,2分)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目的:依据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的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特点:依据材料一“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无疑打击和限制了包括旧贵族在内的一切分裂保守势力”的信息可知,这些法典条文突出的特点是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依据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的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实质:依据材料二“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文献:依据材料三“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优点:依据材料三“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的信息可知,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优点是公平合理;影响:依据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的信息可知,《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根据材料四“城市法是指伴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法律体系”的信息可知,城市法产生的背景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关系:依据材料四“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更和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关系”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和城市法之间关系是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型,学生可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认识,描述出民主法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都属于积极正面的内容,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
故答案为:(1)目的: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特点: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自由民;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答出1点即可)
(3)法律:《十二铜表法》;优点:公平合理;影响: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
关系: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人类的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围绕“民主和法制”言之有理,答出1点即可,2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等相关史实。
(1)目的:依据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的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特点:依据材料一“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无疑打击和限制了包括旧贵族在内的一切分裂保守势力”的信息可知,这些法典条文突出的特点是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依据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的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实质:依据材料二“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文献:依据材料三“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优点:依据材料三“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的信息可知,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优点是公平合理;影响:依据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的信息可知,《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根据材料四“城市法是指伴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法律体系”的信息可知,城市法产生的背景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关系:依据材料四“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更和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关系”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和城市法之间关系是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型,学生可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认识,描述出民主法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都属于积极正面的内容,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
22.【答案】(1) 国家:查理曼帝国。关系:继承关系(或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来的)。
(2) 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庄园法庭。
(3) 目的:获得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 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美好之处:拥有自治权;多样化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等。
(5) 认识:欧洲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催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1)国家:结合所学查理曼帝国的知识可知,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这次分裂是基于《凡尔赛和约》,帝国被分为三个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而中法兰克王国则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并承袭罗马皇帝称号 。
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因此可得出关系为:继承关系(或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来的)。
(2)性质:根据材料二“庄园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中世纪庄园的知识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机构:结合所学庄园法庭的知识可知,维护“庄园”统治秩序的机构是庄园法庭。它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目的、方式:根据材料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结合所学中世纪城市的知识可知,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因此可得出目的:获得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原因:根据材料四“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大学问世”可得出,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
美好之处:根据材料四“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可得出,拥有自治权;根据材料四“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等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可得出,多样化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根据材料四“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可得出,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等。
(5)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经济发展对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早期资本主义产生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欧洲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催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国家:查理曼帝国。关系:继承关系(或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来的)。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庄园法庭。
(3)目的:获得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美好之处:拥有自治权;多样化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等。
(5)认识:欧洲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催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中世纪大学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中世纪大学等相关史实。
1 / 1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历史解释-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广东期中)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一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
A.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 B.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 D.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
【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公元前21——前18世纪,在两河流域,先后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及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因此这些法典的颁布有利于法律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
法制建设基本完备说法有误,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因此无法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
《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并没有惩罚力度加大的趋势,排除D项。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准确识记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公元前21——前18世纪,在两河流域,先后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2.(2024九上·渝北月考)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表明“大化改新”日本重点学习唐朝的( )
A.文化制度 B.经济制度 C.政治制度 D.军事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据题干“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C正确;
题干反映了日本学习唐朝政治制度,并没有涉及到文化制度,A错误;
题干反映了日本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不涉及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均田制,B错误;
题干反映了日本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不涉及军事方面,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大化改新。解题方法:结合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3.(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掌握时序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有学生整理了如下年代尺,可用于探究( )
A.罗马法学的发展过程 B.罗马的统治
C.罗马民主政治的进程 D.罗马帝国的兴衰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年代尺中“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可知,题干年代尺可用于探究罗马法学的发展过程,A正确;
题干年代尺中并未提及罗马的统治,B错误;
题干年代尺可以看出罗马法学发展过程,体现不出罗马民主政治的进程,C错误;
题干年代尺表现的是罗马法学的发展过程,没有提及罗马帝国的兴衰,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罗马法律。解题方法:结合古罗马法律相关知识分析时间轴,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4.(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法律呈现历史,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法令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欧庄园( )
我的耕夫用牛所耕的土地和庄园上佃农们所当耕的土地;猪、地租、各种贡物与罚款的账目……得自磨坊、森林、田地、桥梁、船只的各种收益;市集、葡萄园和对我有缴纳酒的义务的人……渔夫、铁匠、制刀剑匠人、鞋匠的数目,铁与其他金属的矿坑与化炼场……都归我所用 ——《庄园敕令》第62条(部分)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自营地的分配情况
C.自给自足的特征 D.法庭限制领主特权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我的耕夫用牛所耕的土地和庄园上佃农们所当耕的土地;猪、地租、各种贡物与罚款的账目……得自磨坊、森林、田地、桥梁、船只的各种收益;市集、葡萄园和对我有缴纳酒的义务的人……渔夫、铁匠、制刀剑匠人、鞋匠的数目,铁与其他金属的矿坑与化炼场……都归我所用”可知,封建庄园基本能够生产贵族日常生活和战时的一切用品,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C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庄园内部有着多种经济活动,能够通过自身的生产满足基本需求,并未对农奴的悲惨生活进行描述,A错误;
题干材料表明庄园内部有着多种经济活动,不单是自营地的分配、使用情况,B错误;
题干材料表明庄园内部有着多种经济活动,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没有涉及限制领主特权的条款,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欧庄园经济。解题方法:结合西欧庄园经济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5.(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农奴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幕府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进入封建社会后的西欧,领主提供土地,其家族和亲兵受封后,履行服从和提供军事服务等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世袭的贵族阶层,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由此可知,题干内容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内容,B正确;
材料体现的并非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农奴制度,且农奴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A错误;
城市自治制度与各级封建主通过土地和相关义务组成贵族阶层不符,C错误;
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封君封臣制。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再结合中世纪西欧政治方面的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6.(2024九上·沾益模拟)“它是根据希腊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改编而成的两部长篇史诗的统称,它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神曲》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B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的一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一部文学巨著,排除C;
《神曲》是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的作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荷马史诗》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欧洲的古典文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4九上·五华期中)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当时的西欧庄园( )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庄园法庭维护秩序
C.学术领域风气自由 D.逐渐取代租地场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庄园内有各种生产设施和资源,如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等,能够自给食物和日常用品,甚至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职业,这些都表明庄园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多依赖外界,A正确;
选项B中的庄园法庭维护秩序并没有在题目中提到,排除B;
选项C中的学术领域风气自由也没有在题目中提到,排除C;
选项D中的逐渐取代租地场也没有在题目中提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古西欧庄园,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8.(2024九上·深圳期中)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世界上最盛大的体育活动,各国运动员的入场顺序通常按主办国的文化习俗安排。但是无论怎样安排,希腊代表队都是第一位入场的次序。这种现象背后的历史因素是( )
A.希腊体育文化发达 B.希腊是全人类文明的起源
C.希腊文明影响了全世界 D.致敬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希腊代表队是奥运会第一为入场的国家,这是因为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致敬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D项正确;
希腊体育文化发达与奥运会关系不大,排除A项;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排除B项;
希腊文明影响了全世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洲古典文化的认识。
9.(2024九上·北流期中)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科学思维 B.与科学殊途同归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可知,基督教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A项材料不涉及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科学思维,不符合题意;
B项与题干信息“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题干材料没涉及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不符合题意;
D项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4九上·增城期中)(唯物史观)拜占庭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A.保守狭隘 B.兼收并蓄 C.影响深远 D.民主先河
【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文明既保留了东方希腊地区的文化特色,又融入了基督教文明和罗马因素,显示出它兼收并蓄的特点,B正确;
材料中提到拜占庭文明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这显示出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不是保守狭隘,排除A;
虽然拜占庭文明确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一点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突出特点。材料主要关注的是拜占庭文明如何形成,而非其影响,排除C;
材料中没有提及拜占庭文明是民主的先河,且这一说法也不准确,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24九上·长沙期中)《全球通史》中提到,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变革”对日本的影响是( )
A.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统一
B.日本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
C.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变革”是大化改新,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隋唐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D项正确;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变革”前日本已基本实现了统一,排除A项;“变革”前日本是奴隶社会,这场“变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排除B项;
这场“变革”发生在7世纪中期,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12.(2024九上·龙南期中)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图特摩斯三世获得赞誉的原因是他( )
A.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的统一
B.修建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C.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D.使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埃及最成功的统治者。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埃及历史的黄金时期,被称为“古埃及的拿破仑”,他具有非凡的军事领导能力,在位时通过征服战争使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A项初步实现古埃及的统一是在图特摩斯三世之前,不符合题意;
B项修建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是胡夫,不符合题意;
C项在古埃及的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不符合题意;
D项使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是图特摩斯三世获得赞誉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埃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3.(2024九上·岳塘期中)下图是法兰克王国兴衰的知识结构图。该图反映了( )
A.蛮族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B.查理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C.克洛维改革建立封君封臣制度
D.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相关
【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在教会的支持下,到6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已经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800年,教皇为查理曼称帝加冕,尊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相关,D正确;
题干体现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相关,蛮族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没有体现,A错误;
查理时期法兰克王国的疆域在欧洲,不符合题意,B错误;
克洛维改革没有建立封君封臣制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世纪基督教。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中拉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4.(2024九上·深圳期中)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伊索寓言》
这则寓言反映出古希腊宗教具有( )
A.神人同形同性的特质 B.政教合一的传统
C.一神教的宗教观 D.森严的等级体系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这则寓言反映出古希腊宗教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质。古希腊宗教中的神和人具有相同的形体,具有相似的情感和欲望,这体现了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在故事中,赫尔墨斯化作凡人来到人间,他以为自己身为神使、商人的庇护神,应该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结果却发现自己并不比其他神的雕像更受欢迎,这说明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并不是单纯地看重神的神性,而是将神看作具有人性的人,A正确;
古希腊宗教没有政教合一的传统,排除B;
古希腊宗教不是一神教,而是多神教,排除C;
故事中没有体现森严的等级体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5.(2024九上·恩平期中)下图中的“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的微记,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原国王的弟弟逃亡,后将其女儿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双头鹰徽记由此成为莫斯科公国国徽。莫斯科公国使用“双头鹰徽记”的目的是( )
A.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 B.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
C.对封建割据势力镇压 D.为扩张寻找精神动力
【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拜占庭帝国灭亡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通过联姻的方式继承了拜占庭的精神遗产,使用“双头鹰徽记”是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B符合题意;
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
材料中无法体现割据势力镇压,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公国的扩张行为,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2024九上·江津期中)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将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希腊雅典文明做比较,你会发现这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下列对其不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古埃及处于大河流域,古希腊雅典地处海洋区域
B.古埃及农业发达,古希腊雅典海外贸易发达
C.古埃及专制色彩浓厚,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发达
D.古埃及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雅典处于封建社会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希腊雅典文明”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都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二者社会性质相同,古埃及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雅典也处于奴隶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这是二者的相同点,不是不同点。
A项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地理环境不同,埃及处于大河流域,而古希腊雅典环居大海发展,不符合题意;
B项材料所述两个文明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埃及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而古希腊雅典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不符合题意;
C项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政治体制不同,埃及实行专制统治,而古希腊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
D项古埃及处于奴隶社会,古希腊雅典处于封建社会归纳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4九上·江津期中)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收了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B.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C.借鉴并学习了东方文化
D.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了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军事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虽然拜占庭帝国灭亡,但是拜占庭的一些学者将拜占庭的经典书籍带到欧洲,传播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因此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了,说法错误。
A项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拜占庭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不符合题意;
BC两项正确,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精髓,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不符合题意;
D项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文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2024九上·长寿期中)下图是某个国家的发展的重大事件时间数轴示意图,下列选项关于这个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颁布了欧洲的第一部成文法
C.地中海成为这个国家的“内湖”
D.斯巴达克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政治统治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某个国家的发展的重大事件时间数轴示意图,下列选项关于这个国家说法不正确的是”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称霸地中海。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为首的奴隶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因此,这个国家是罗马共和国。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不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
公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真正权力掌握在元老院手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欧洲的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了欧洲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共和国的《十二铜表法》, 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斯巴达克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政治统治,使得罗马共和国走向衰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马帝国的认识。
19.(2024九上·綦江期中)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A.但丁-命人编制“儒略历”
B.凯撒-文艺复兴的先驱
C.哥伦布-率船队环球航行
D.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
古罗马的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排除A项;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排除B项;
1519年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率船队环球航行,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相关知识的掌握。
20.(2024九上·房山期中)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出现城邦 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B 斯巴达居民可以分为三部分 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
C “陶片放逐法”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D 亚历山大东征 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播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亚历山大东征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远征不仅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东征,希腊文化在东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东方文化也对希腊文化产生了影响,史实与推论符合史实,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出现城邦 ,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只能推断出希腊城邦的出现的时间,而“小国寡民”主要体现在城邦的大小、人口等,史实与推论不符,不符合题意;
B. 斯巴达居民可以分为三部分 , 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 ,“斯巴达居民可以分为三部分”只能推断出斯巴达居民组成部分,无法推论出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史实与推论不符,不符合题意;
C.“陶片放逐法”,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陶片放逐法”能够约束官员的行为 。当公民认为某位官员的行为可能损害公共利益时,可以通过投票将其放逐,从而防止官员滥用职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正常的民主秩序 ,无法推论出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史实与推论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上·北流期中)人类社会民主与法制的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无疑打击和限制了包括旧贵族在内的一切分裂保守势力。
——宋瑞芝《上古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生成断想札记》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
——摘编自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三:古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何勤华、贺卫方《西方法律史》
材料四:城市法是指伴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法律体系……特许状就成为城市法的一个主要渊源(根据特许状,市民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著名学者顾准指出: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更和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关系。
——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并分析该法典条文突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律是指哪一部文献 并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优点及《罗马民法大全》颁布的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法产生的背景。并分析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和城市法之间有何关系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答案】(1)目的: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特点: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自由民;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答出1点即可)
(3)法律:《十二铜表法》;优点:公平合理;影响: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
关系: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人类的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围绕“民主和法制”言之有理,答出1点即可,2分)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目的:依据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的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特点:依据材料一“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无疑打击和限制了包括旧贵族在内的一切分裂保守势力”的信息可知,这些法典条文突出的特点是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依据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的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实质:依据材料二“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文献:依据材料三“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优点:依据材料三“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的信息可知,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优点是公平合理;影响:依据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的信息可知,《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根据材料四“城市法是指伴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法律体系”的信息可知,城市法产生的背景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关系:依据材料四“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更和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关系”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和城市法之间关系是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型,学生可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认识,描述出民主法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都属于积极正面的内容,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
故答案为:(1)目的: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
特点: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自由民;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答出1点即可)
(3)法律:《十二铜表法》;优点:公平合理;影响: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
关系: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人类的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围绕“民主和法制”言之有理,答出1点即可,2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等相关史实。
(1)目的:依据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的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特点:依据材料一“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无疑打击和限制了包括旧贵族在内的一切分裂保守势力”的信息可知,这些法典条文突出的特点是维护王权,严厉执法。
(2)社会基础:依据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的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实质:依据材料二“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占雅典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文献:依据材料三“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优点:依据材料三“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的信息可知,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优点是公平合理;影响:依据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的信息可知,《罗马民法大全》颁布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4)背景:根据材料四“城市法是指伴随着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法律体系”的信息可知,城市法产生的背景是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的变迁;关系:依据材料四“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更和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关系”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和城市法之间关系是罗马传统的法权观念有利于城市法的制定,为城市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5)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型,学生可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认识,描述出民主法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都属于积极正面的内容,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民主、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和完善民主、法制;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等。
22.(2024九上·龙南期中)中世纪的欧洲,在传承中发展,在岁月中蜕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见帝国之兴衰】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东、中、西法兰克王国原本同属于哪一国家?它与法兰克王国的关系是什么?
【析庄园之文明】
材料二 庄园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一个庄园的图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维护“庄园”统治秩序的机构是什么?
【观城市之新貌】
材料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实现这一目的?
【评教育之新风】
材料四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等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4)依据材料四,指出大学问世的原因。归纳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两点即可)
【悟西欧之发展】
(5)学有所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态度。谈谈你从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1) 国家:查理曼帝国。关系:继承关系(或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来的)。
(2) 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庄园法庭。
(3) 目的:获得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 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美好之处:拥有自治权;多样化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等。
(5) 认识:欧洲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催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1)国家:结合所学查理曼帝国的知识可知,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这次分裂是基于《凡尔赛和约》,帝国被分为三个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而中法兰克王国则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并承袭罗马皇帝称号 。
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因此可得出关系为:继承关系(或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来的)。
(2)性质:根据材料二“庄园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中世纪庄园的知识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机构:结合所学庄园法庭的知识可知,维护“庄园”统治秩序的机构是庄园法庭。它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目的、方式:根据材料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结合所学中世纪城市的知识可知,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因此可得出目的:获得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原因:根据材料四“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大学问世”可得出,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
美好之处:根据材料四“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可得出,拥有自治权;根据材料四“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等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可得出,多样化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根据材料四“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可得出,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等。
(5)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经济发展对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早期资本主义产生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欧洲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催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国家:查理曼帝国。关系:继承关系(或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来的)。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庄园法庭。
(3)目的:获得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美好之处:拥有自治权;多样化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等。
(5)认识:欧洲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催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中世纪大学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中世纪大学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