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家国情怀-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五华期中)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购买粮食或粮食制品的凭证。1955年开始发行,1993年全国取消使用。粮票取消使用体现了(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
C.国际环境的变化 D.科教兴国战略的展开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粮票,凭票证供应物资,这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分配方式,而1993年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产品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再也不需要通过票证进行供应,而是通过市场贸易获得物质供应,这说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A项正确;
粮票取消使用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无关,排除B项;
粮票取消使用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科教兴国战略的展开与粮票取消使用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计划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2.(2024八下·广州月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经历了“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等扶贫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锻造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B.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C.居安思危,勇于战胜风险 D.始终都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使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重点关注民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故选A项。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与材料中的“脱贫攻坚精神”不符,排除B项。
材料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没有体现居安思危,勇于战胜风险的信息,排除C项。
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与材料中“脱贫攻坚精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3.(2024·牡丹江)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这一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如果为该栏目撰稿,你会选择的题目是( )
A.《中国农村改革见闻》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古方新用攻艰克难——记屠呦呦优秀事迹》
D.《我们胜利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这一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及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项正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1954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在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这一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然后联系改革开放,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4.(2024·金昌)下表为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
项目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GDP(亿元) 3678.7 15180.4 85195.5 319244.6
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 20638.0 102784.0 323949.0 2563255.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72 1449.59 19460.30
该表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C.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在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外汇储备(亿美元)方面,从1978年到2008年,GDP(亿元)均迅速增长,联系时代背景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D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材料“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说明不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排除A项;
国际贸易格局是指世界各国国际贸易优势的比较关系,经济术语,与各国文化禀赋的兴衰具有一致性,仅从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无法反映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排除B项;
在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依据数据表格,然后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代背景,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5.(2024八下·防城期末)6月2日,嫦娥6号成功登陆月球。“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最为广泛的美丽神话。以“嫦娥”命名中国登月工程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她的命名 (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答案】D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嫦娥”命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登月工程是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体现,因此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D项正确;
仅仅通过命名无法得出我国科技发达何综合国力的强盛,排除AC项;
材料中还反映了现代科技,“均受到”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并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材料中“嫦娥”“中国探月工程”的准确理解,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6.(2024八下·防城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重合时,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这说明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 )
A.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设经济特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
C.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业强国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际,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符合题意;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完成,A不合题意;
建设经济特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在改革开放后,C不合题意;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1953——1957年,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联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7.(2024八下·永定期末)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不论是抗日战争中军民救亡图存的抗战精神,还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杀的女排精神,抑或是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载人航天精神,都具有的精神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改革创新
【答案】A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不论是抗日战争中军民救亡图存的抗战精神,还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杀的女排精神,抑或是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载人航天精神,都具有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A项正确;
材料“抗日战争中军民救亡图存的抗战精神”体现的是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据所学可知,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与材料“民族精神的核心”不符,排除C项;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材料“民族精神的核心”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8.(2024八下·阳春期末)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第二大出资国。这表明中国( )
A.主导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与他国的军事合作
C.谋求政治强国的地位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第二大出资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主张通过合作与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了联合国维持世界各地和平的宗旨,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项主导联合国维和行动错误,我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但没有主导该行动,不符合题意;
B项深化与他国的军事合作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谋求政治强国的地位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4八下·荆州期末)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 B.基础设施建设
C.传统风俗习惯 D.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团结;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可知,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以及语言文字,这充分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传承,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而非传统风俗习惯、基础设施建设、宗教信仰自由,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提炼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材料中我国政府再少数民族所采取的措施,从而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0.(2024八下·荆州期末)这是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件“大事”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抗美援朝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完成
【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可判断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项正确;
开国大典在1949年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但当时祖国大陆还没有获得统一,排除A项;
抗美援朝与“对于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等信息无关,排除B项;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与“西藏”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是西藏和平解放,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1.(2024八下·沙市区期末)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敌军的“钢多气少”。此处“钢少气多”中的“气”凸显“最可爱的人”精神是(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舍生忘死、不怕牺牲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D.爱岗敬业、立党为公
【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其中的黄继光、邱少云等人,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不怕牺牲,最终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符合题意;
C.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建党精神,不符合题意;
D. 爱岗敬业、立党为公 , 爱岗敬业、立党为公是政府公务员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不要脱离时代背景。
12.(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在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第一座载人空间站叫“天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叫“北斗”,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月球探测车叫“玉兔”,火星探测车叫“祝融”。这些命名( )
A.提高了国威军威 B.彰显了文化自信
C.维护了世界和平 D.提升了科技实力
【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第一座载人空间站叫‘天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叫‘北斗’,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月球探测车叫‘玉兔’,火星探测车叫‘祝融’”可知,这些命名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
A项提高了国威军威理解错误,材料中的命名,突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命名并不能达到提高国威军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项彰显了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维护了世界和平理解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我国在航天领域成就的命名来源(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体现对世界和平的维护,不符合题意;
D项提升了科技实力理解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我国在航天领域成就的命名来源(突显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强调科技实力的提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文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审清题意,把握中华文化知识,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3.(2024·封开二模)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答案】D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名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火星探测器等是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体现,由此可知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A项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理解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B项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理解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C项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强盛理解不全面,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不符合题意;
D项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1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研究工作
【答案】B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屠呦呦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可知:
A:袁隆平,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A项。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故选B项。
C: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与屠呦呦无关,排除C项。
D: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研究工作不是屠呦呦的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药学家屠呦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15.2016年4月24日,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的设定和图中内容相关,下列有关下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中国第颗人造地球卫星
B.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
C.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中国航天日”“表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图示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发射成功,表述错误,故选B项。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造地球卫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史实。
16.(2024·福田模拟)下图所示的“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都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都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都符合“一国两制”原则 D.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代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B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其他两项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一国两制”不属于政治制度,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方针,排除C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其他两项不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2024九下·石峰模拟)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系列理论成果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B.都坚持改革开放
C.都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都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一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都强调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这一原则是这些理论成果最根本的相同点,C正确;
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非直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因此,A选项不能作为这些理论成果的最根本相同点,排除A;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邓小平理论以来。但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改革开放尚未提出,排除B;
“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描述主要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偏差,并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因此,D选项不能作为这些理论成果的相同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18.(2024·湖南模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就是这种风貌的典型表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 )
A.开天辟地 B.艰苦创业 C.助人为乐 D.改革创新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B项正确;
开天辟地属于红船精神,排除A项;
助人为乐属于雷锋精神的内涵,排除C项;
改革创新属于改革开放精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红旗渠精神的相关知识点。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19.(2024八下·恩施月考)以下历史人物都属于( )
A.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B.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C.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 D.国防建设的领军人物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王进喜,中国石油工人,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铁人”;雷锋,中国人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解放军的好战士”;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兰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为中国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A项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等,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符合题干图片人物,符合题意;
C项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和题干图片人物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国防建设的领军人物只有邓稼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及其事迹。
20.(2024八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期中)宪法起早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泛征集了全国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1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充分体现了该宪法( )
A.具有社会主义原则 B.是共和国的最高法律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是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广泛征集了全国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1年9月”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C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非其特点、共和国的最高法律、第一部宪法,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特点的准确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辽宁)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求索·觉醒路】
材料一 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
材料二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均摘编自《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
开拓·革命路】
材料三 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材料四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
——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2)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四所述战役有何意义?
(3)【奋进·富强路】
材料五
时间 事件 内容(意义)
1949年 ①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56年 ②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要建立③体制
请将材料五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4)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工农武装割据;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二“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和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三“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和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四“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对日军发动了的一场大规模进攻。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材料五和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②三大改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故答案为:
(1)材料一:洋务运动;材料二:辛亥革命。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②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点评】本题以五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百团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2.(2024·宿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材料一(下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唱响“复兴之路”找准前进方向】
材料二
歌曲名 歌词(节选)
《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
【借助外交舞台 发出“中国声音”】
材料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
材料四 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
——摘编自《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年9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结合《七律·长征》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和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两国总理倡导的“原则”。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认识。
【答案】(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用于担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根据材料一“《七律·长征》”和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和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1978年,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带领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富起来”。
(3)根据材料三“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和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可知,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用于担当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下一篇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
(1)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功年是高成无水印熟的标志。理解: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富起来”:改革开放。
(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用于担当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下一篇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点评】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遵义会议、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平共处五顶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家国情怀-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五华期中)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购买粮食或粮食制品的凭证。1955年开始发行,1993年全国取消使用。粮票取消使用体现了(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
C.国际环境的变化 D.科教兴国战略的展开
2.(2024八下·广州月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经历了“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等扶贫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锻造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B.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C.居安思危,勇于战胜风险 D.始终都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3.(2024·牡丹江)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这一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如果为该栏目撰稿,你会选择的题目是( )
A.《中国农村改革见闻》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古方新用攻艰克难——记屠呦呦优秀事迹》
D.《我们胜利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2024·金昌)下表为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
项目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GDP(亿元) 3678.7 15180.4 85195.5 319244.6
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 20638.0 102784.0 323949.0 2563255.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72 1449.59 19460.30
该表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C.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5.(2024八下·防城期末)6月2日,嫦娥6号成功登陆月球。“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最为广泛的美丽神话。以“嫦娥”命名中国登月工程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她的命名 (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6.(2024八下·防城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重合时,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这说明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 )
A.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设经济特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
C.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业强国
7.(2024八下·永定期末)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不论是抗日战争中军民救亡图存的抗战精神,还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杀的女排精神,抑或是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载人航天精神,都具有的精神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改革创新
8.(2024八下·阳春期末)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第二大出资国。这表明中国( )
A.主导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与他国的军事合作
C.谋求政治强国的地位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9.(2024八下·荆州期末)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 B.基础设施建设
C.传统风俗习惯 D.宗教信仰自由
10.(2024八下·荆州期末)这是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件“大事”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抗美援朝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完成
11.(2024八下·沙市区期末)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敌军的“钢多气少”。此处“钢少气多”中的“气”凸显“最可爱的人”精神是(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舍生忘死、不怕牺牲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D.爱岗敬业、立党为公
12.(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在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第一座载人空间站叫“天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叫“北斗”,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月球探测车叫“玉兔”,火星探测车叫“祝融”。这些命名( )
A.提高了国威军威 B.彰显了文化自信
C.维护了世界和平 D.提升了科技实力
13.(2024·封开二模)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1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研究工作
15.2016年4月24日,我们迎来第一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的设定和图中内容相关,下列有关下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中国第颗人造地球卫星
B.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
C.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16.(2024·福田模拟)下图所示的“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都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都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都符合“一国两制”原则 D.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17.(2024九下·石峰模拟)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系列理论成果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B.都坚持改革开放
C.都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18.(2024·湖南模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就是这种风貌的典型表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 )
A.开天辟地 B.艰苦创业 C.助人为乐 D.改革创新
19.(2024八下·恩施月考)以下历史人物都属于( )
A.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B.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C.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 D.国防建设的领军人物
20.(2024八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期中)宪法起早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泛征集了全国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1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充分体现了该宪法( )
A.具有社会主义原则 B.是共和国的最高法律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是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辽宁)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求索·觉醒路】
材料一 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
材料二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均摘编自《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
开拓·革命路】
材料三 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材料四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
——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2)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四所述战役有何意义?
(3)【奋进·富强路】
材料五
时间 事件 内容(意义)
1949年 ①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56年 ②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要建立③体制
请将材料五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4)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2.(2024·宿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材料一(下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唱响“复兴之路”找准前进方向】
材料二
歌曲名 歌词(节选)
《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
【借助外交舞台 发出“中国声音”】
材料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
材料四 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
——摘编自《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年9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结合《七律·长征》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和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两国总理倡导的“原则”。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粮票,凭票证供应物资,这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分配方式,而1993年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产品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再也不需要通过票证进行供应,而是通过市场贸易获得物质供应,这说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A项正确;
粮票取消使用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无关,排除B项;
粮票取消使用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科教兴国战略的展开与粮票取消使用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计划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变革”“社会救济”“体制改革”“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精准脱贫”,使人民实现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重点关注民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故选A项。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与材料中的“脱贫攻坚精神”不符,排除B项。
材料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物质成就,没有体现居安思危,勇于战胜风险的信息,排除C项。
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与材料中“脱贫攻坚精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这一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及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项正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1954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在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这一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然后联系改革开放,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在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外汇储备(亿美元)方面,从1978年到2008年,GDP(亿元)均迅速增长,联系时代背景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D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材料“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说明不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排除A项;
国际贸易格局是指世界各国国际贸易优势的比较关系,经济术语,与各国文化禀赋的兴衰具有一致性,仅从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无法反映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排除B项;
在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依据数据表格,然后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代背景,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5.【答案】D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嫦娥”命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登月工程是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体现,因此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D项正确;
仅仅通过命名无法得出我国科技发达何综合国力的强盛,排除AC项;
材料中还反映了现代科技,“均受到”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并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材料中“嫦娥”“中国探月工程”的准确理解,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际,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符合题意;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完成,A不合题意;
建设经济特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在改革开放后,C不合题意;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1953——1957年,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联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7.【答案】A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不论是抗日战争中军民救亡图存的抗战精神,还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杀的女排精神,抑或是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载人航天精神,都具有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A项正确;
材料“抗日战争中军民救亡图存的抗战精神”体现的是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据所学可知,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与材料“民族精神的核心”不符,排除C项;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材料“民族精神的核心”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第二大出资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主张通过合作与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了联合国维持世界各地和平的宗旨,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项主导联合国维和行动错误,我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但没有主导该行动,不符合题意;
B项深化与他国的军事合作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谋求政治强国的地位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学生的分析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知识点】民族团结;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可知,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以及语言文字,这充分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传承,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而非传统风俗习惯、基础设施建设、宗教信仰自由,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提炼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材料中我国政府再少数民族所采取的措施,从而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于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可判断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项正确;
开国大典在1949年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但当时祖国大陆还没有获得统一,排除A项;
抗美援朝与“对于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等信息无关,排除B项;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与“西藏”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出是西藏和平解放,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1.【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其中的黄继光、邱少云等人,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不怕牺牲,最终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符合题意;
C.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建党精神,不符合题意;
D. 爱岗敬业、立党为公 , 爱岗敬业、立党为公是政府公务员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不要脱离时代背景。
12.【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第一座载人空间站叫‘天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叫‘北斗’,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月球探测车叫‘玉兔’,火星探测车叫‘祝融’”可知,这些命名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
A项提高了国威军威理解错误,材料中的命名,突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命名并不能达到提高国威军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项彰显了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维护了世界和平理解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我国在航天领域成就的命名来源(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体现对世界和平的维护,不符合题意;
D项提升了科技实力理解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我国在航天领域成就的命名来源(突显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强调科技实力的提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文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审清题意,把握中华文化知识,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3.【答案】D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名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火星探测器等是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体现,由此可知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A项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理解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B项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理解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C项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强盛理解不全面,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不符合题意;
D项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14.【答案】B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屠呦呦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可知:
A:袁隆平,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A项。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故选B项。
C: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与屠呦呦无关,排除C项。
D: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研究工作不是屠呦呦的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药学家屠呦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中国航天日”“表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据所学可知,图示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发射成功,表述错误,故选B项。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造地球卫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代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B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其他两项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一国两制”不属于政治制度,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方针,排除C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其他两项不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都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一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都强调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这一原则是这些理论成果最根本的相同点,C正确;
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非直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因此,A选项不能作为这些理论成果的最根本相同点,排除A;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邓小平理论以来。但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改革开放尚未提出,排除B;
“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描述主要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偏差,并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因此,D选项不能作为这些理论成果的相同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18.【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B项正确;
开天辟地属于红船精神,排除A项;
助人为乐属于雷锋精神的内涵,排除C项;
改革创新属于改革开放精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红旗渠精神的相关知识点。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19.【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王进喜,中国石油工人,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铁人”;雷锋,中国人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解放军的好战士”;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兰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为中国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A项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等,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符合题干图片人物,符合题意;
C项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和题干图片人物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国防建设的领军人物只有邓稼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及其事迹。
20.【答案】C
【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广泛征集了全国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1年9月”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C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非其特点、共和国的最高法律、第一部宪法,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特点的准确认识。
21.【答案】(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工农武装割据;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二“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和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三“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和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四“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对日军发动了的一场大规模进攻。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材料五和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②三大改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故答案为:
(1)材料一:洋务运动;材料二:辛亥革命。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②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点评】本题以五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百团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2.【答案】(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用于担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根据材料一“《七律·长征》”和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和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1978年,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带领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富起来”。
(3)根据材料三“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和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可知,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用于担当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下一篇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
(1)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功年是高成无水印熟的标志。理解: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富起来”:改革开放。
(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认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用于担当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下一篇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点评】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遵义会议、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平共处五顶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