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家国情怀-世界古代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家国情怀-世界古代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6 13:42:23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家国情怀-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湖南期中)6世纪以后,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自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推动日本进行的改革(  )
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代
B.主张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2.(2024·惠东模拟) 如表反映的主题是(  )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 王权加强、城市自治
经济 封建庄园经济 城市兴起、工商业繁荣
文化 基督教文化垄断 大学兴起、市民文化
A.亚非古代文明的辉煌 B.拜占庭文化的兼容并蓄
C.近代社会曙光的浮现 D.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3.(2024·上饶模拟)下面是某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合适的是(  )
A.先进的古代科技 B.多彩的古代艺术
C.多样的古代文字 D.发达的商品经济
4.(2023九上·新丰期中)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其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探究性学习资源包,请你试着为该资源包命名(  )
①图片集:《武士道的传承》 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 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 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5.(2023九上·都昌期中)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同时又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使东方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帝国的扩张过程(  )
A.
B.
C.
D.
6.(2023九上·开平期末)“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及执行大会决议。500人均分为10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公民大会主席,任期一天,不得连任。”这些规定有助于(  )
A.实行中央集权 B.完善民主政治
C.巩固封建专制 D.加强君主立宪
7.(2023九上·)“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造就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材料旨在说明古希腊(  )
A.民主政治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B.民主是真正全民享有的民主
C.民主政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城邦是当时人们向往的圣地
8.(2024·会东模拟)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庄园法庭 B.大学的兴起
C.人文主义 D.推广大众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
9.(2024九上·深圳期中)人类的法制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历史文献 主要思想渊源
1776年《独立宣言》称:“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 ▲A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完成▲A填空。
(3)综上所述,以“法治”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10.(2024九上·长寿期中)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近代欧洲文明,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9世纪……庄园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庄园里除了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靠佃户的生产劳动来获取。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的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最能体现领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它是庄园的统治机构,其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领主本身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规定开庭时间,当地佃户都要参加。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发言权,它只涉及庄园内部事务,是为了处理“家务事”。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过这场改革形成的制度。该制度以什么为纽带?并分析该制度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错误”。
A“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的表述是历史解释。______
B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______
(3)依据材料二回答,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是哪一群体?庄园有什么特点?
(4)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并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11.(2024九上·玉林期中)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欧洲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14世纪,租地农场出现,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齐世荣《世界历史》
材料二 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布莱恩、西德尼《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四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 西。……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 奴隶,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马克思《资本论》 “三角贸易”简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试分析“农场主”与“农业工人”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庄园具有哪一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试指出它的实质。
(4)根据材料四,填写A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角贸易”给欧洲和非洲分别带来的影响。
三、综合题
12.(2023九上·宝安期中)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远眺 雅典拥有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
黄昏下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
平城京时建造的唐招提寺 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材料二:美国华盛顿特区自1790年起设置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华盛顿城市中心建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并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材料三:1801—1831年,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在曼彻斯特,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事,任选表格中的一座城市,介绍其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首都的建筑规划格局反映的美国的政治特点及法律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英国社会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6世纪以后,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自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借鉴了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C项正确;
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排除B项;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化改新,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题干反映了政治上的自治、经济上城市兴起、文化上大学兴起,这反映了西欧近代社会曙光的浮现的主题,C项正确;
题干体现的是西欧社会的发展,没有涉及亚洲和非洲,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比如《罗马民法大全》等,排除B项;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史实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庄园的概况、自由自治的城市、大学的兴起、查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因此,这位同学研究的专题可能是多样的古代文字。
AB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文字,不符合题意;
C项多样的古代文字是最合适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多样的古代文字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士道”“孝德天皇”说明研究的是古代日本文明,《先知的故事汇编》研究的是古代阿拉伯文明,《真假“阿拉伯数字”》研究的是阿拉伯传播印度文明,由此可知,该资源包研究的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D项正确;
古代欧洲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材料没有涉及古代欧洲文明的信息,排除A项;
封建时代的欧洲文明包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庄园、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与自治等,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
古代亚非文明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等,题干也未涉及,排除C项。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封建时代的亚洲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同时又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从公元前334年开始,在国王亚历山大的率领下,开始了武力东扩的历程,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的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他所征服的地区,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排除ACD,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历山大帝国以及东征等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及执行大会决议。500人均分为10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公民大会主席,任期一天,不得连任”和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在他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因此这些规定有助于完善民主政治,B项符合题意;
A:实行中央集权,与题干内容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C:巩固封建专制与雅典时代的民主政治内容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加强君主立宪与雅典时代的民主政治内容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造就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A项民主政治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民主是真正全民享有的民主,观点错误,因为古希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力,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政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D项城邦是当时人们向往的圣地,与题干信息“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
庄园法庭是一种地方性的司法机构,起源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庄园法庭与题干中的教育无关,排除A项;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强调人的价值,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D项与题干中的中世纪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9.【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完善和发展;内容丰富等。
影响: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论点参考: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人类社会不断从人治走向法治。
范例:
观点: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可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可得出,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可得出,内容丰富等。影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知识,可从维护统治、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做法: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可从颁布宪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等角度进行分析,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理论来源是孟德斯鸠的学说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强调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以保持各自的权限并相互制约,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此A处填写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论点参考: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罗马法、1787年美国宪法等信息可知,这些法治建设都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步,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然后围绕观点,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的宪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
故答案为:
(1) 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完善和发展;内容丰富等。影响: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 论点参考: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人类社会不断从人治走向法治。范例:观点: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类法制传统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1)特点: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可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可得出,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可得出,内容丰富等。
影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知识,可从维护统治、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做法: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可从颁布宪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等角度进行分析,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理论来源是孟德斯鸠的学说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强调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以保持各自的权限并相互制约,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此A处填写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论点参考: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罗马法、1787年美国宪法等信息可知,这些法治建设都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步,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然后围绕观点,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的宪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
10.【答案】(1)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
纽带:土地的封赐;
影响: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A:错误;B:正确。
(3)群体:佃户;特点: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地位:经济中心;历史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这场改革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纽带: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影响: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的表述是历史史实。故表述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故表述正确。
(3)群体:根据材料二“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是佃户;特点:根据材料“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可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地位:根据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是经济中心;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故答案为:
(1) 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纽带:土地的封赐;影响: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 A:错误;B:正确。
(3) 群体:佃户;特点: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 地位:经济中心;历史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1)制度:根据材料一“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这场改革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
纽带: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
影响: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的表述是历史史实。故表述错误;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故表述正确。
(3)群体:根据材料二“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是佃户;
特点:根据材料“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可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地位:根据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是经济中心;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11.【答案】(1)变化:出现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司法权。作用: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A:非洲黑人奴隶(黑奴贸易)。影响:①对欧洲:加速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非洲: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得出在农村出现租地农场,在城市出现手工工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场主为农业工人提供土地和工具,农业工人只需要出卖劳动力,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知是司法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通过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
(4)根据“三角贸易简图”和结合所学知识,这个航程路线呈三角形,中程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A为非洲黑人奴隶。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的利润,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精壮劳动力,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
故答案为:
(1) 变化:出现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 司法权。作用: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 A:非洲黑人奴隶(黑奴贸易)。影响:①对欧洲:加速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非洲: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庄园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得出在农村出现租地农场,在城市出现手工工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场主为农业工人提供土地和工具,农业工人只需要出卖劳动力,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知是司法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通过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
(4)根据“三角贸易简图”和结合所学知识,这个航程路线呈三角形,中程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A为非洲黑人奴隶。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的利润,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精壮劳动力,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
12.【答案】(1)介绍: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政治特点:三权分立;法律基础:1787年美国宪法。
(3)社会变化:城市人口增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很差等。原因:工业革命的发生。
(4)因素: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文化交流;政治制度;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介绍:根据材料一“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根据材料一“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根据材料一“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和所学知识可知,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政治特点:根据材料二“ 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建筑规划格局体现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法律基础: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美国宪法按照分权制衡原则把美国设计成联邦制共和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得出1787年美国宪法。
(3)社会变化:根据材料三“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得出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得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根据材料三“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得出社会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三“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得出城市环境条件很差;根据材料三“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得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
(4)因素:根据材料一“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可知城市发展受宗教信仰影响;根据材料一“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交流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可知城市发展受政治制度影响;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可知城市发展受科技进步影响。
故答案为:
(1) 介绍: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 政治特点:三权分立;法律基础:1787年美国宪法。
(3) 社会变化:城市人口增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很差等。原因:工业革命的发生。
(4) 因素: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文化交流;政治制度;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1)介绍:根据材料一“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根据材料一“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根据材料一“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和所学知识可知,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政治特点:根据材料二“ 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建筑规划格局体现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法律基础: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美国宪法按照分权制衡原则把美国设计成联邦制共和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得出1787年美国宪法。
(3)社会变化:根据材料三“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得出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得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根据材料三“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得出社会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三“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得出城市环境条件很差;根据材料三“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得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
(4)因素:根据材料一“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可知城市发展受宗教信仰影响;根据材料一“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交流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可知城市发展受政治制度影响;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可知城市发展受科技进步影响。
1 / 1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家国情怀-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九上·湖南期中)6世纪以后,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自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推动日本进行的改革(  )
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代
B.主张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6世纪以后,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自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借鉴了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C项正确;
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排除B项;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化改新,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2024·惠东模拟) 如表反映的主题是(  )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 王权加强、城市自治
经济 封建庄园经济 城市兴起、工商业繁荣
文化 基督教文化垄断 大学兴起、市民文化
A.亚非古代文明的辉煌 B.拜占庭文化的兼容并蓄
C.近代社会曙光的浮现 D.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题干反映了政治上的自治、经济上城市兴起、文化上大学兴起,这反映了西欧近代社会曙光的浮现的主题,C项正确;
题干体现的是西欧社会的发展,没有涉及亚洲和非洲,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比如《罗马民法大全》等,排除B项;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史实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庄园的概况、自由自治的城市、大学的兴起、查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4·上饶模拟)下面是某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合适的是(  )
A.先进的古代科技 B.多彩的古代艺术
C.多样的古代文字 D.发达的商品经济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因此,这位同学研究的专题可能是多样的古代文字。
AB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文字,不符合题意;
C项多样的古代文字是最合适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多样的古代文字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的相关史实。
4.(2023九上·新丰期中)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其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探究性学习资源包,请你试着为该资源包命名(  )
①图片集:《武士道的传承》 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 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 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士道”“孝德天皇”说明研究的是古代日本文明,《先知的故事汇编》研究的是古代阿拉伯文明,《真假“阿拉伯数字”》研究的是阿拉伯传播印度文明,由此可知,该资源包研究的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D项正确;
古代欧洲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材料没有涉及古代欧洲文明的信息,排除A项;
封建时代的欧洲文明包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庄园、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与自治等,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
古代亚非文明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等,题干也未涉及,排除C项。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封建时代的亚洲的相关史实。
5.(2023九上·都昌期中)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同时又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使东方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帝国的扩张过程(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同时又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从公元前334年开始,在国王亚历山大的率领下,开始了武力东扩的历程,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的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他所征服的地区,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排除ACD,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历山大帝国以及东征等知识。
6.(2023九上·开平期末)“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及执行大会决议。500人均分为10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公民大会主席,任期一天,不得连任。”这些规定有助于(  )
A.实行中央集权 B.完善民主政治
C.巩固封建专制 D.加强君主立宪
【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及执行大会决议。500人均分为10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公民大会主席,任期一天,不得连任”和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在他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因此这些规定有助于完善民主政治,B项符合题意;
A:实行中央集权,与题干内容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C:巩固封建专制与雅典时代的民主政治内容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加强君主立宪与雅典时代的民主政治内容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3九上·)“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造就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材料旨在说明古希腊(  )
A.民主政治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B.民主是真正全民享有的民主
C.民主政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城邦是当时人们向往的圣地
【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造就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菲迪亚斯”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促进思想文化发展。
A项民主政治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民主是真正全民享有的民主,观点错误,因为古希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力,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政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D项城邦是当时人们向往的圣地,与题干信息“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潜在的‘主观性精神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24·会东模拟)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庄园法庭 B.大学的兴起
C.人文主义 D.推广大众教育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
庄园法庭是一种地方性的司法机构,起源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庄园法庭与题干中的教育无关,排除A项;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强调人的价值,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D项与题干中的中世纪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二、材料分析题
9.(2024九上·深圳期中)人类的法制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历史文献 主要思想渊源
1776年《独立宣言》称:“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 ▲A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完成▲A填空。
(3)综上所述,以“法治”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完善和发展;内容丰富等。
影响: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论点参考: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人类社会不断从人治走向法治。
范例:
观点: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可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可得出,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可得出,内容丰富等。影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知识,可从维护统治、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做法: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可从颁布宪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等角度进行分析,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理论来源是孟德斯鸠的学说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强调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以保持各自的权限并相互制约,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此A处填写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论点参考: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罗马法、1787年美国宪法等信息可知,这些法治建设都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步,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然后围绕观点,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的宪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
故答案为:
(1) 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完善和发展;内容丰富等。影响: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 论点参考: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人类社会不断从人治走向法治。范例:观点: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人类法制传统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1)特点: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可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可得出,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材料一“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可得出,内容丰富等。
影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知识,可从维护统治、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做法: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可从颁布宪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等角度进行分析,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理论来源是孟德斯鸠的学说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强调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以保持各自的权限并相互制约,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此A处填写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3)论点参考: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罗马法、1787年美国宪法等信息可知,这些法治建设都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步,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然后围绕观点,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的宪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
10.(2024九上·长寿期中)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近代欧洲文明,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9世纪……庄园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庄园里除了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靠佃户的生产劳动来获取。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的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最能体现领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它是庄园的统治机构,其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领主本身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规定开庭时间,当地佃户都要参加。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发言权,它只涉及庄园内部事务,是为了处理“家务事”。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过这场改革形成的制度。该制度以什么为纽带?并分析该制度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错误”。
A“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的表述是历史解释。______
B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______
(3)依据材料二回答,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是哪一群体?庄园有什么特点?
(4)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并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答案】(1)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
纽带:土地的封赐;
影响: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A:错误;B:正确。
(3)群体:佃户;特点: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地位:经济中心;历史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这场改革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纽带: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影响: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的表述是历史史实。故表述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故表述正确。
(3)群体:根据材料二“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是佃户;特点:根据材料“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可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地位:根据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是经济中心;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故答案为:
(1) 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纽带:土地的封赐;影响: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 A:错误;B:正确。
(3) 群体:佃户;特点: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 地位:经济中心;历史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1)制度:根据材料一“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这场改革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
纽带: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
影响:根据材料“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封建化。
(2)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居民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的表述是历史史实。故表述错误;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故表述正确。
(3)群体:根据材料二“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提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是佃户;
特点:根据材料“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可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
(4)地位:根据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是经济中心;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11.(2024九上·玉林期中)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欧洲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14世纪,租地农场出现,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齐世荣《世界历史》
材料二 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布莱恩、西德尼《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四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 西。……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 奴隶,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马克思《资本论》 “三角贸易”简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试分析“农场主”与“农业工人”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庄园具有哪一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试指出它的实质。
(4)根据材料四,填写A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角贸易”给欧洲和非洲分别带来的影响。
【答案】(1)变化:出现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司法权。作用: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A:非洲黑人奴隶(黑奴贸易)。影响:①对欧洲:加速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非洲: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得出在农村出现租地农场,在城市出现手工工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场主为农业工人提供土地和工具,农业工人只需要出卖劳动力,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知是司法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通过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
(4)根据“三角贸易简图”和结合所学知识,这个航程路线呈三角形,中程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A为非洲黑人奴隶。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的利润,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精壮劳动力,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
故答案为:
(1) 变化:出现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 司法权。作用: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 A:非洲黑人奴隶(黑奴贸易)。影响:①对欧洲:加速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非洲: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庄园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得出在农村出现租地农场,在城市出现手工工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场主为农业工人提供土地和工具,农业工人只需要出卖劳动力,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可知是司法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通过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
(4)根据“三角贸易简图”和结合所学知识,这个航程路线呈三角形,中程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A为非洲黑人奴隶。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的利润,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精壮劳动力,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
三、综合题
12.(2023九上·宝安期中)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远眺 雅典拥有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
黄昏下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
平城京时建造的唐招提寺 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材料二:美国华盛顿特区自1790年起设置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华盛顿城市中心建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并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材料三:1801—1831年,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在曼彻斯特,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事,任选表格中的一座城市,介绍其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首都的建筑规划格局反映的美国的政治特点及法律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英国社会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
【答案】(1)介绍: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政治特点:三权分立;法律基础:1787年美国宪法。
(3)社会变化:城市人口增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很差等。原因:工业革命的发生。
(4)因素: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文化交流;政治制度;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介绍:根据材料一“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根据材料一“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根据材料一“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和所学知识可知,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政治特点:根据材料二“ 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建筑规划格局体现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法律基础: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美国宪法按照分权制衡原则把美国设计成联邦制共和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得出1787年美国宪法。
(3)社会变化:根据材料三“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得出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得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根据材料三“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得出社会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三“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得出城市环境条件很差;根据材料三“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得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
(4)因素:根据材料一“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可知城市发展受宗教信仰影响;根据材料一“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交流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可知城市发展受政治制度影响;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可知城市发展受科技进步影响。
故答案为:
(1) 介绍: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 政治特点:三权分立;法律基础:1787年美国宪法。
(3) 社会变化:城市人口增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很差等。原因:工业革命的发生。
(4) 因素: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文化交流;政治制度;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1)介绍:根据材料一“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希腊著名城邦,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卫城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根据材料一“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根据材料一“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和所学知识可知,平城京,今奈良,是8世纪时日本首都,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城中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时主持建造,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
(2)政治特点:根据材料二“ 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建筑规划格局体现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法律基础: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美国宪法按照分权制衡原则把美国设计成联邦制共和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控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得出1787年美国宪法。
(3)社会变化:根据材料三“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得出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得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根据材料三“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得出社会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三“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得出城市环境条件很差;根据材料三“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得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
(4)因素:根据材料一“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可知城市发展受宗教信仰影响;根据材料一“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可知城市发展受文化交流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可知城市发展受政治制度影响;根据材料三“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可知城市发展受科技进步影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