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邓稼先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宰割(zǎi)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难堪(k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燕然(yàn) 彷徨(huánɡ) 至死不懈(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谣言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已
B.挚友 戈璧 仰慕 层出不穷
C.癌症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
D.睿智 叱咤 氢弹 锋芒毕露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5.下列关于《 邓稼先 》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二、语言表达
6.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这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少年应为国立志。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7.“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那个时代,在国家大爱和个人小爱之间,那一代科研工作者中的很多人毅然选择了前者。他们抛弃“小我”,不计荣辱,潜心钻研,从而书写出传奇。
“感动中国”栏目组决定入选邓稼先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仿照下面给郎平的颁奖词,代“感动中国”栏目给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100字左右。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 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 一次次跃起, 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 一个大传奇!
【写法指导】
颁奖词的写作要点:①言简意赅,概括获奖对象最光辉的事迹及其体现的精神;②评价精准,要尽量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③饱含感情,要以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直抒胸臆的方式;④富有文采,要尽可能灵活使用修辞手法,变换长短句式。
三、综合性学习
8.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凜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邓稼先》
9.简要说明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和作用。
10.能否把文中加点词语“不知道”“ 也不知道”“不知” 去掉,把原来的疑问语气改为陈述语气?
11.选文部分的结尾处引用“我”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怎样的作用?
文学作品阅读
陆元九:“一百分才及格”
陈海波又一次成功发射!
①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1 次飞行任务。
②471,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一次又一次的“飞天”中,中国航天成了“靠谱”的代名词。此刻,我们想起了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上天的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③“名言”来自一位老航天人——两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陆元九。两年前的“七一”前夕,这位出生于1920年的老人,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④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火箭姿态发生异常。20余秒后,坠毁爆炸。
⑤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甚至经常睡不着觉,要靠安眠药才行。经过抽丝剥茧般地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⑥翌年,长三乙在西昌第二次起飞,并把一颗国外卫星顺利送入远离地球数万千米的轨道。于是,就有了上文陆元九的那句“名言”。
⑦此后的日子里,陆元九经常向同事,特别是向年轻人提起这次发射失败后的西昌之行。以此警醒自己,也劝诫他人:“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一定要学新东西”
⑧“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这或许正是陆元九走上“科学救国”道路的原因。
⑨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的他,选择了仪器学专业,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技术。
⑩惯性导航相当于飞行器的“眼睛”,确保它能飞得更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惯性技术在航空和导弹上开始应用,但作为导航,尚处于萌芽阶段。在留学的前两年,陆元九一直是这门学科唯一的博士生。
1949年,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的陆元九,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而更让他兴奋的是,大洋彼岸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国后的陆元九,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此后,陆元九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
“只要一听说他要参加评审、论文答辩等,大家就格外紧张。”这是同事和学生对陆元九的评价——他是个性极其倔强的人,这种倔强,“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严”。
2021年,有媒体向陆元九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这位百岁老人言辞恳切:“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地干活,不能说任何假话。”
这个回答,也是陆元九等许多航天人的写照。他们将梦想投射向星空,但双脚将大地抓得更紧,“差一分”就不行。正如航天员王亚平致信陆元九时所说:“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今天我们在太空自信、自由翱翔的底气。”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4月25日)
12.参观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回来后,容容同学准备将陆元九作为本月班级黑板报《家国情怀·航天精神》栏目的推荐人物,请你协助她完成下面的黑板报设计。
13.请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惯性导航相当于飞行器的“眼睛”,确保它能飞得更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4.这篇文章的结构和课文《邓稼先》的结构一样,你能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这种结构的好处吗?
链接:“横式结构法”属于文章的一种谋篇技巧,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破空间的联结,将表面上没有必然联系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平列起来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表现文章的主题。
15.如果将本文的标题和课文《邓稼先》一样改为《陆元九》会不会更好?
第四部分 写作素养
五、写作题
16.1986年的一个黄昏,受核辐射影响而身患癌症的邓稼先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他轻声问道:十年二十年后,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 这是一个科学泰斗、国家栋梁在生命极限时对社会和历史的感吟和叩问!这轻声的叩问是否敲击了你的心灵 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B.“鲜”的正确读音为xiǎn;
C.“勋”的正确读音为xūn;
D.“燕”的正确读音为yā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能力。此题比较简单,关键是看平时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多音字、易错音,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2.【答案】D
【解析】A项,“骋”应为“聘”;
B项,“璧”应为“壁”;
C项,“儒”应为“孺”。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D“可歌可泣”是一个形容词,与“应该”搭配不当。A、B、C恰当。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原因”。B.搭配不当,删去“事迹和”。D.语序不当,将“支持”和“关注”调换位置。C无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5.【答案】D
【解析】D:错误,《邓稼先》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非常整齐,有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句式、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6.【答案】示例: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补写,围绕主题,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即可。
故答案为: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具体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 座右铭 ”,其次,如果有示例,应该注意示例句子的格式,第三,围绕主题或者关键词,符合思维逻辑。
7.【答案】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股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解析】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研究了原子弹和氢弹。写颁奖词注意结合人物具体事件,如:他,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增强国防力量,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而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忘我奋斗数十年,无私地奉献了大半生的精力,他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故答案为: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股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点评】本题考查写颁奖词。注意结合主题“感动中国”,写出人物具体贡献及意义,语言合理生动,用上比喻或者排比,言之合理即可。
8.【答案】(1)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紧扣“打开科技之窗”这一主题,结合生活积累与体验,设计出灵动、活泼的栏目名称即可。如: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此题考查的是综合性学习的掌握。所提问题要符合“科技”的主题,语言表述清晰。
(3)仿写要与例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平时多读书,勤练习,善积累。本题根据邓稼先的事迹与贡献拟写。
【点评】仿写句子要做到:理解例句的意义、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用词特点、感情基调,最后将仿句和例句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合乎要求。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答案】9.①渲染荒凉凄惨的气氛;②有力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
10.①不能;②采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关切及深深的牵挂之情;③引发读者思考,激发感情;④突出邓稼先的崇高精神以及特有的睿智和胆识。
11.①引述“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是对邓稼先伟大一生写照的概括,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歌》,其实是在歌颂邓稼先就是歌中的“男儿”;②呼应文章的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让读者体会和感受到到邓稼先贡献的巨大意义。③内容方面,深化了文章主题,构思方面,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段引用作用。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引用一般是增加文章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含蓄表明观点;丰富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形象。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阅读问词语能不能删,句式能不能改肯定不能。注意疑问句能够增加气势,突出作者情感,吸引读者思考及阅读兴趣。这个词语注意分析是否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所以不能删,不能改。
(3)本题考查段引用作用。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引用一般是增加文章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含蓄表明观点;丰富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形象。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9.《吊古战场文》内容凄凉,放在开头更是渲染了戈壁滩的环境恶劣,增加文章凄凉感,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恶劣,以及邓稼先伟大的科研精神。
故答案为: ①渲染荒凉凄惨的气氛;②有力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
10.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这三个疑问词引导的疑问句是突出强调了对邓稼先的关心,吸引读者注意力,这样恶劣的环境,更突出了邓稼先的革命精神和勇敢无畏。如果删掉这三个词,句式变成陈述句,语气平缓,不能改突出人物形象。
故答案为: ①不能;②采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关切及深深的牵挂之情;③引发读者思考,激发感情;④突出邓稼先的崇高精神以及特有的睿智和胆识。
11.《中国男儿歌》中男儿其实就是邓稼先这样的,这首歌就是在赞美邓稼先,暗示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此歌是五四时代,到如今也近一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把邓稼先对国家的贡献放在一百年的历史中,更是突出了邓稼先本人的爱国奉献精神。突出文章主旨中心,也符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故答案为: ①引述“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是对邓稼先伟大一生写照的概括,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歌》,其实是在歌颂邓稼先就是歌中的“男儿”;②呼应文章的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让读者体会和感受到到邓稼先贡献的巨大意义。③内容方面,深化了文章主题,构思方面,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答案】12.(1)陆元九远渡重洋留学,学成归国后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做出了卓越贡献。(2)火箭发射失败时,高龄的他日夜钻研,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13.①“立即”是“马上”的意思,用在此处体现了陆元九想要破解 发射失败问题的急切心理:“沉浸”多用来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 或思想活动中,用在此处体现了陆元九探究问题时的专注、一丝不苟。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惯性导航”当作飞行器 的“眼睛”,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惯性导航对飞行器的重要作用。
14.两篇文章都采用“横式结构法”巧设小标题,打破时空界限,多 侧面多角度表现人物精神。课文《邓稼先》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 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求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本文将陆元九的求学道路、科学精神和载人航天联 系起来,赞扬了人物身上所体现的航天精神。
15.不好,原标题不仅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陆元九,还暗含作者对陆元九的敬仰之情,同时激发读者想象和阅读兴趣。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关键词,其次,定位文章的段落,第三,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加以概括。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断。
(2)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字词句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比喻意、情感、主旨)。应对这样的题型,学生只需找出本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中的主旨部分。
(3)本题考查 文章的结构,这样的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为了突出某段内容,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结构上,避免平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标题的好处,一般从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去答题。表层含义指的是: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指的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文章标题的作用:1.贯穿全文线索;2.表明写作对象;3.体现主要内容;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5.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6.修辞手法(或其他用法)一语双关;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章标题的作用: 1.贯穿全文线索。如《背影》。2.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邓稼先》。3.体现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散步》等。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例如:冰心的《荷叶母亲》,看到这个题目,虽然我们不知道内容,但心里已经有数了,一定是在歌颂母爱的。5.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例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单看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帮助“我”再塑生命的人,一定是一个爱心博大、教育有方的人。因此,这个标题就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6.修辞手法(或其他用法)一语双关。例如《荷叶母亲》。《荷叶母亲》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赞扬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比较夸张、吊人胃口,吸引读者。例如《寓言四则》中的一篇《狮子与蚊子》。这则寓言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这个标题引人遐想,狮子和蚊子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所以,这个标题就很好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找到关键词语,定位到文章中即可。
(1) ⑨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
(2) ④段“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⑤段“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
故答案为:(1) 陆元九远渡重洋留学,学成归国后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做出了卓越贡献。(2)火箭发射失败时,高龄的他日夜钻研,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13. 第 ① 句,“立即”是“马上”的意思,这里写出了 陆元九想要破解 发射失败问题的急切心理。“ 沉浸 ”,引号特别标出, 它的表层含义是 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 深层含义则是体现了陆元九探究问题时的专注。
第 ② 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导航”比作“眼睛”,突出了导航的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 ①“立即”是“马上”的意思,用在此处体现了陆元九想要破解 发射失败问题的急切心理:“沉浸”多用来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 或思想活动中,用在此处体现了陆元九探究问题时的专注、一丝不苟。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惯性导航”当作飞行器 的“眼睛”,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惯性导航对飞行器的重要作用。
14.本题考查 文章的结构, 两篇文章并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写,而是选取关键的片段,如④⑤段“写1996年 陆元九 赶赴西昌”、⑨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 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 段“2021年,有媒体向陆元九抛出问题”,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更加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两篇文章都采用“横式结构法”巧设小标题,打破时空界限,多 侧面多角度表现人物精神。课文《邓稼先》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 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求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本文将陆元九的求学道路、科学精神和载人航天联 系起来,赞扬了人物身上所体现的航天精神。
15.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1.贯穿全文线索;2.表明写作对象;3.体现主要内容;4.揭示(透露、点明)主旨;5.表明人物…的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6.修辞手法(或其他用法)一语双关;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原标题不仅仅点明了写作的对象,更用一句话,概括我们航天的工作态度,这样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 不好,原标题不仅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陆元九,还暗含作者对陆元九的敬仰之情,同时激发读者想象和阅读兴趣。
16.【答案】示例:我们记住他们了吗 回答是令人惭愧的。多少青年人把影星歌星的生日、嗜好记得一清几楚,却不知“两弹一星”为何物,不知邓稼先这样一批为国家、民族做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科学家为何人;多少大学生满脑子都是“留学”“移民”,对邓稼先这样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在祖国最艰难的岁月毅然放弃因外的优厚条件、不惜牺牲生命投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精神“恍如隔世”“不叮理解”。我们该记住什么 什么东西应该让我们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问自己。(提示:能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止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
【解析】依据上述材料不难理解,示例:我们记住他们了吗 回答是令人惭愧的。多少青年人把影星歌星的生日、嗜好记得一清几楚,却不知“两弹一星”为何物,不知邓稼先这样一批为国家、民族做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科学家为何人;多少大学生满脑子都是“留学”“移民”,对邓稼先这样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在祖国最艰难的岁月毅然放弃因外的优厚条件、不惜牺牲生命投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精神“恍如隔世”“不叮理解”。我们该记住什么 什么东西应该让我们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问自己。
【点评】能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