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邓稼先 第1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邓稼先 第1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7 12:25:11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 邓稼先 第1课时
人物生平
邓稼先(1924.6—1986.7)
1941——1945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其间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爱国运动。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旋即返回祖国。
1950——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1958年8月,调至“九院”,隐姓埋名,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
1964年10月,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1985年8月,因受到核辐射而患癌,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1986年3月,第二次手术。两次手术期间,与于敏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7月,逝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素养目标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自读课文,人物大事记
任务三 默读,析形象
任务四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任务五 品析语段,情感升华
任务六 致敬英雄 拟写颁奖词
1.了解时代背景,通读全文,理解小标题的作用,梳理文章重要信息,理清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2.学习精读,通过品味文中关键语句或段落,体会其语言表达效果;学习作者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受并学习邓稼先崇高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卓越贡献。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成。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性质的传记。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https://www.21cnjy.com/
https://www.21cnjy.com/
https://www.21cnjy.com/
https://www.21cnjy.com/
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传记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人物传记
读准字音
宰割( )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奠基( ) 元勋( )
妇孺皆知( ) 孕育( ) 选聘( )
谣言( ) 罗布泊( ) 无垠( )
夐( ) 萦带( ) 曛( )
铤( ) 昼夜( ) 燕然( )
挚友( ) 彷徨( )
zǎi
xiǎn
xiè
cuì
diàn
xūn

yùn
pìn
yáo

yín
xiònɡ
yínɡ
xūn
tǐnɡ
zhòu
yān
zhì
pánɡ
多音字
( )(莺歌燕舞)
( )(燕山)
yàn
yān

( )(开拓)
( )(拓本)
tuò


( )(湖泊)
( )(停泊)



( )(海鲜)
( )(鲜为人知)
xiān
xiǎn

( )(殷红)
( )(殷切)
yān
yīn

理解词语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
马革裹尸:
锋芒毕露:
层出不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很少有人知道。
指人人都知道。
承当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每家每户都知道。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词 彷徨 犹豫
同 两者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
例 近义词辨析
不仅指心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指拿不定主意,侧重于心理活动。
① 我为此彷徨不前,不知何时能走出来。
② 面对老师的询问,胡峰犹豫起来:到底是如实相告呢,还是继续撒谎?
自读课文,人物大事记



本文运用了主题式的小标题进行组合,每个小标题对应人物的一个大事件,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思考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By Yushen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借宏大历史背景推出邓稼先
“两弹”元勋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与奥本海默对比烘托邓稼先的品质
民族感情?友情?
为民族自豪,为邓稼先骄傲
“我不能走”
邓稼先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永恒的骄傲
对邓稼先的总评价
自主活动: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By Yushen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互学:组内交流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并准备发言。
By Yushen
不能调换顺序。
第一部分是历史背景,作为全文的引子,引出写作对象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贡献;
第三、四、五部分暗含时间线,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六部分是总结评价。
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准备点评。
总结小标题的作用
小标题起到总领或概括文章的部分内容的作用,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晰,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在写作时,可以使用小标题,体现文章脉络和独特个性。
默读,析形象



在文中勾画出邓稼先最让你感动的事件或语言,并进行批注。用“从 (事、言),我感受到了一个_______邓稼先”的句式说一段评述性的话。
从他历时28年成功设计了“两弹”,把我国的国防武器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我感受到了一个心系国家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身患癌症,经历三次手术,病中仍关心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形象。
从他在“文革”初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我感受到了一个没有私心、受人尊敬的邓稼先形象。
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科学家。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的历史?
2.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1.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结构:引出本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内容:把邓稼先放到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突出他的伟大成就。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1.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
性格为人
完成表格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
性格为人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美国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纯”、朴实
(同)
(同)
(同)
(异)
(异)
(异)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