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清华附中高三(上)期末
生 物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第二部
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
1.在适宜温度和大气 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
照强度)分别为 E1和 E2,且 E1小于 E2;甲、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
强度)分别为 E3和 E4,且 E3小于 E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 E1,则乙种植物能正常生长,甲种植物停止生长
B.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 E2,则甲种植物能正常生长,乙种植物停止生长
C.光照强度低于 E3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
D.光照强度高于 E4时,限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下列与“中心法则”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酸苷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B.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 产物中,可能存在氢键
C.RNA 聚合酶具有催化 DNA 双螺旋结构形成的功能
D.HIV 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中
3.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有关生物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随机取样调查
B.用 32P 和 35S 同时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其作用是使细胞分离
D.用 15N 标记 DNA 双链的精原细胞,放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4 个精细胞中,含
15N 的精细胞占 100%
4.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特性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B.酶的活性可能会损失
C.方便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反应程度无关
5.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页/共10页
A.0~8h 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B.0~6h 间,酵母菌能量利用率与 6~12h 间能量利用率大致相同
C.0~8h 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 8h 时达到最大值
D.6h 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h 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6.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 PER 在夜间
累积而在白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
B.②过程中一个 mRNA 分子能翻译出多个 PER 蛋白
C.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
D.TIM 与 PER 的结合物会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
7.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
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 ERS 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
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
B.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
C.肿瘤细胞的 ERS 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
D.敲除与 ERS 相关的基因可能会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
8.(10 分)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关于这些细胞的叙述错误的
是
A.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形态的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细胞形态的不同
C.每种细胞具有的特定形态与其执行特定功能相适应
D.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完成时产生的
二、非选择题
9.(10 分)山鸡椒是我国野生芳香植物,其果实、花、叶和根等各器官中均含有一定的精油。山鸡椒精油
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和柠檬醛。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页/共10页
(1)提取山鸡椒精油与玫瑰精油的方法相同,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此方法不适用于胡萝
卜素的提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得山鸡椒精油与水的混合物后,向液体中加入__________可加速油水分层。然后再利用分液漏斗
可将这两层液体分开,分离得到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可以加入一些__________除去油层中的
水分,__________后除去固体物质即可得到山鸡椒精油。
(3)分别提取山鸡椒果实和叶片的精油,其出油率如图所示,由图中结果分析,最适合作提取山鸡椒精
油原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 分)因含 N、P 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
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
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 t·hm-2
表示)以便确定鲢、鳙的投放量,他们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 N、P 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
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增加渔业产量,除了定期合理投放鲢、鳙,还要定期适度捕
捞鲢、鳙。请依据种群增长的规律说明“定期适度”是指____________。
11.(14 分)如图是北温带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示意图,请分析与湖泊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单位:cal/(cm2 a)]
第3页/共10页
(1)如图是研究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生态学家还可以研究能量沿着________流动。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
(3)该湖泊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优良的水环境使其蕴藏着丰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
物等植物资源,这些植物的分布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4)如果在该湖泊中养殖了一些鲢鱼和鳙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需要定期投入饲料的原因是____。
(5)某同学在该湖泊中发现了一种鱼,其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
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12.下图 1 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时期示意图,图 2、图 3 为某动物(2n=4)减数分裂不同时
期的示意图;图 4 为以上两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的比值(用 H 表示)的变化曲
线,其中 F 点代表分裂结束点。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 1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其中囊泡来自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囊泡与形成新细胞的
__________有关。
(2)图 2 细胞的名称为_____,图 3 细胞中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图 4 曲线中 D→E 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E 点时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若该曲线表示减
数分裂过程中 H 的变化,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段。
第4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
1、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乙植物,光照强度为 E1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
速率,但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 E2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但乙植物
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饱和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
【详解】
A、乙植物的光补偿点为 E2,且 E1小于 E2,当光照强度为 E1时,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没有
有机物的积累,所以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 E1,则乙种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由于甲植物的光补偿点为 E1,
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所以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 E1,甲种植物也不能表现
生长,A 错误;
B、光照强度为 E2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 0,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 0,所以若持续保持光照强
度为 E2,则甲种植物能正常生长,乙种植物不能生长,B 正确;
C、E3是甲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光照强度低于 E3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 错
误;
D、E4是乙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超过光饱和点后,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之外的其它因素,由于实验条件温
度适宜,所以光照强度高于 E4时,限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D 错误。
故选 B。
2、D
【解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 RNA 流向 RNA 以
及从 RNA 流向 DNA 两条途径。
【详解】
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A 正确;
B、基因转录形成的 tRNA 中存在双链区,含有氢键,B 正确;
C、转录时 RNA 聚合酶具有解开 DNA 双螺旋结构的功能,并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C 正
确;
D、HIV 的遗传物质为 RNA,故需通过逆转录形成 DNA 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
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D
第5页/共10页
【解析】
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一般选择在人群中随机抽样。在患者的家系中常常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在观察 DNA 和 RNA 细胞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 DNA 和蛋白质
容易分离。
【详解】
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A 错误;
B、确定 DNA 是遗传物质时,是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B 错误;
C、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中
DNA 和蛋白质容易分离,C 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 DNA 进行一次复制,但细胞分裂两次,此时复制后每个 DNA 的两条链分别为 15N/14N,
分配后产生的 4 个精细胞中,含 15N 的精细胞占 100%,D 正确。
故选 D。
4、D
【解析】
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
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
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但是活性降低,使用范围减小,技术还有发展空间。
【详解】
A、固定化酶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不溶于水又有酶活性,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A 正确;
B、在固定化的过程中,与其它介质的接触可能使酶的活性有所损失,B 正确;
C、固定化酶便于和产物分离,方便重复利用,C 正确;
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固定化酶的量有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彻底,与反应程度有关,
D 错误。
故选 D。
5、D
【解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在有氧条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
精和 CO2。该容器为密闭容器,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 CO2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
反而释放 CO2,因此 6h 以后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压强开始不断增加。
【详解】
A.从图中曲线信息可知,0~6h 内酵母进行有氧呼吸较强,在 6~8h 间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产生水,所以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而增多,A 错误;
B. 据图可知,0~6h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在 6~12h 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对能量的利用率高,B
错误;
C. 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 O2与释放的 CO2量相同,气体压强不变,而无氧呼吸不消耗 O2,但产生
第6页/共10页
CO2,使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不断变大,C 错误;
D. 据图可知,在酵母菌在第 6h 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据图曲线可知,6~12 h 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
增大,D 正确。
6、D
【解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
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 RNA 聚合酶催化,以 DNA 为模板,产物为 RNA。RNA 聚合酶沿着一段
DNA 移动,留下新合成的 RNA 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 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每个 mRNA 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编码区的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并
且对应于与转运 RNA 中的反密码子三联体互补的结合位点。多种密码子可能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称为密
码子的简并性。
【详解】
A、①过程为转录,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形成 RNA,A 正确;
B、②过程表示翻译,一个 mRNA 分子作为模板,可多次被翻译,得到多个 PER 蛋白,B 正确;
C、下丘脑与动物的节律性有关,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中,C 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TIM 与 PER 的结合物通过影响周期基因的转录来抑制其表达,D 错误。
故选 D。
7、B
【解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
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根据题干中“肿瘤细胞的 ERS 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
胞的存活和转移”,说明 ERS 保护机制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
【详解】
A、内质网可对合成的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A 正确;
B、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因为糖蛋白的合成减少,且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 错误;
C、肿瘤细胞的 ERS 机制可使蛋白质正常加工并将错误蛋白降解,可抵抗肿瘤内部缺氧以及因缺氧而导致
的酸中毒等不良的环境,C 正确;
D、敲除与 ERS 相关的基因。肿瘤细胞对蛋白质的处理受到影响,降低了肿瘤细胞的数量,从而可使生物
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需要结合内质网的功能和题干中的信息“肿瘤细胞的 ERS 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
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分析出 ERS 保护机制的作用。
8、D
第7页/共10页
【解析】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
过程。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会一直保持分化了的状态,直到死亡。
【详解】
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一些特殊细胞外,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A 项正确;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
得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B 项正确;生物的形态结
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C 项正确;细胞分裂只是使细胞数目增加,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
后经细胞分化形成,D 项错误。故选 D。
【点睛】
易错点: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但 RNA 和蛋白质
有所不同。
二、非选择题
9、水蒸气蒸馏法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胡萝卜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
蒸馏出来 NaCl 无水 Na2SO4 过滤 干品果实 干品果实出油率最高
【解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
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
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
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
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详解】
(1)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
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形成油层和水层。提取山鸡椒精油与玫瑰精油常采用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因胡萝
卜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故此方法不适用于胡萝卜素的提取。
(2)分离装置中常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层更易分离。为了吸收油层中的水分,常
加入无水硫酸钠,过滤后除去固体物质即可得到山鸡椒精油。
(3)由图中结果可知,干品果实出油率最高,其最适合作提取山鸡椒精油原料。
【点睛】
本题考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
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第8页/共10页
10、第一营养级 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10%—
20%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在种群数量超过 K/2 但还未达 K 值的一定数量时进行捕捞,
并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 K/2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
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
(1)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2)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10%—20%。因
此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
大于输出的能量。
(3)鲢鱼、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是银鱼的竞争者,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将鲢、
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导致银鱼种群数量下降。
(4)根据“S”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在 K/2 值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了既要增加渔业产量,
又要保证鲢、鳙的快速生长,需要进行定期适度捕捞,即在种群数量超过 K/2 但还未达 K 值的一定数量时
进行捕捞,并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 K/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1、一条食物链 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垂直 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捕食和竞争
【解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
量。
【详解】
(1)能量流动的研究出了可以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还可以研究能量沿着一条食物链流动。
(2)肉食动物是第三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是 1.2+1.8=3,而植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
第9页/共10页
=3+7+0.5+4.5=15,所以二者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3/15=20%,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定期投入饲料说明该湖泊生态系统中输出的能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5)该生物幼体以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为食,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所以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
物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重点是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相关的
计算知识。
12、末期 高尔基体 细胞壁 初级精母细胞 0 着丝点分裂 4 或 2 CD
【解析】
分析题图,图 1 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将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图 2
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为均等分裂,故该细
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图 3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 4 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的比值,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的复制,CD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
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
(1)图 1 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正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其中囊泡来自高尔基体,囊泡与新细胞的细胞
壁形成有关。
(2)图 2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 3 细胞含有 0 对同源
染色体。
(3)图 4 曲线中 D→E 形成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E 点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是有
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等位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 4 的 CD 段。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题图,识
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
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