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3《登上地球之巅 》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速度课文,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选材典型 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3、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导学重点:
1、速读课文,复 述主要内容。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导学难点:学习叙事详略得当,选材典型 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词注音。
缭绕( ) 峰巅( ) 砭骨( ) 履践 ( )
窒息( ) 匍匐( ) ( ) 崔巍( ) 阴霾( i)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
履践:
崔巍:
阴霾:
侵袭:
迫不及待:
寄托:
哀思:
3、速读课文,概括出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经过的几个阶段。
(一) (1—3)
(二) (4—23)
(4—8)
(9—1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満留下,其他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14—15)
(16—21)三队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22—23)
二、理解探究
1、在登顶过程 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
2、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 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为什么?
4、刘连满留下一封短信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5、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6、文中哪些部分略写,哪些部分详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三、合作质疑:
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21教育网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
1、缭绕(liáo) 峰巅(diān) 砭骨(biān) 履践 (lǜ)
窒息(zhì) 匍匐(pú) (fú) 崔巍(wēi) 阴霾(mái)
2、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3、(一)登山队出发。(1—3)
(二)突击主峰。 (4—23)
(4—8)刘连満甘作人梯,帮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9—1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満留下,其他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14—15)刘连満冒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感人的短信。
(16—21)三队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22—23)完成由北路 登顶的壮举。
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3《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耸立(sǒng) 缭绕(liáo) 冰镐(gǎo) 携带(xié)
B.石膏(gāo) 摄影(shè) 陡滑(dǒu) 砭骨(biān)
C.海滨(bīn) 呼啸(xiāo) 窒息(zhì) 崔巍(wēi)
D.匍匐(pú) 匍匐(fú) 巉岩(chán) 滞留(zhì)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21教育网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1cnjy.com
3、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
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4、按照时间顺序,给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5)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21·cn·jy·com
顺序:
5、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C.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6、仿写句子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2·1·c·n·j·y
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
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
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
7、第四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第四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三、美文阅读。
梦想在珠峰之巅
林 嘉
①环境越来越险恶,猛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风吹得人摇摇欲坠,登山鞋已经很难扎进坚硬的冰川,这使得每一次行进都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也是最难以忍受的吃苦方式。罗丽莉必须用冰镐开路,努力挖出一个坑来才能小心翼翼行走一步。尽管如此,脚下依然十分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险。在途中,她亲眼目睹了一名登山者在数百米下的一处石缝里挣扎,显然是站立不稳滑下去的。攀登雪山就是这么残酷!看着他艰难挣扎的身影,罗丽莉真想下去救他,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无路可下,除非也滑下去,然而这一滑,就不知会滑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是万丈深渊!她唯有默默地祝愿他自救成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卓奥友峰,位于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珠穆朗玛峰相距仅100公里,海拔8 201米,山体雄健陡峭,常年被积雪和冰川覆盖,攀登难度极大。“卓奥友”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首席尊师”。迄今为止,只有20多年前一位当地的藏族女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来此之前,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1999年,一位瑞典登山者成功登上了卓峰山顶,可是下撤到7 000米的C2营地后,在睡梦中悄然死去;2001年,韩国一支登山队的队长因高山病死亡;2003年,猛烈的山风把一位登山者吹下山脊摔死……而登山伊始,卓奥友峰果然不断地给罗丽莉和同伴下马威:几名登山协作员从C2营地抬着一名登山者下山,他的双臂已被冻僵,毫无疑问,这双手臂将被锯掉;不久,又有一位瑞士登山者被扶着下山,他的鼻子已被冻得发黑,这只鼻子也将被切掉;在途中,罗丽莉还看到一个老外在艰难地攀行,从他的腿部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双假腿。罗丽莉认得他,5月份攀登珠峰北坳时就见过他,就是在那次攀登中,他的腿被冻坏了。“高山把他的腿收走了,但没有收走他的命,他还是要登山,真是让人受刺激啊。”罗丽莉百感交集,暗暗鼓励自己,“我一定要爬上去,完整地上去,完整地下来!”2-1-c-n-j-y
③这时,两名照顾罗丽莉的高山协作员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高山反应,直叫头昏脑涨,罗丽莉只好放慢步伐反过来照顾他们。7 700米处的C3营地看上去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一般难以接近。她崭新的登山靴并不合脚,脚后跟已经磨破了,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罗丽莉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地告诫自己要顶住、顶住!她开始出现高山反应了,晕沉沉的脑袋像要胀裂一般,每走一步都变得十分艰难…… 21*cnjy*com
④好不容易到达C3营地,休息到凌晨1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丽莉开始向巅峰冲刺。半夜里,风力小了点儿,更容易站得稳一些,然而迷蒙的夜色让她无法看清前方的路,却是另一种危险。夜色中,罗丽莉挥镐使劲地挖,冰镐撞在冰川上迸出的火花都能清晰地看见。头顶的探灯,只能照出十米开外,前方怎么走 她的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只有凭着感觉一步步地往上移。这时的罗丽莉,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心里只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走,不停地走。【来源:21cnj*y.co*m】
⑤天渐渐亮了。罗丽莉的脚底下出现了一抹 ( http: / / www.21cnjy.com )抹红色,这是阳光照在低于她的平流层映射出来的迷人景象。突然,在挥镐将要挖掘下一个坑时,罗丽莉发现前方已没有坡,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到巅了!8 201米之巅!【出处:21教育名师】
⑥这位22岁的广西女孩、广西联通公司的普通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罗丽莉以业余选手的身份一举登上了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华女子登山第一人”。
(选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文章开头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3、阅读第①段,想一想:罗丽莉亲眼目睹了一名登山者在数百米下的一处石缝里挣扎,为什么不去施救。
4、文章第②段讲“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5、读了此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 请说出你的心里话。
参考答案
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按照“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格式概括。
答案:本文记叙了罗丽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卓奥友峰,成为“中华女子登山第一人”。
2.【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从“环境”“山风”可看出是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以从对人物的衬托方面入手思考。www.21-cn-jy.com
答案:环境描写。写出了登山环境的险恶,衬托罗丽莉等登山人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品质。
3.答案:因为根本无路可下,除非也滑下去,然而这一滑,就不知会滑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是万丈深渊!
4.【解析】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是插入文章中的。从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回答第二问。21·世纪*教育网
答案:插叙。这段插叙突出了登山的险恶环境及可怕的后果,衬托了罗丽莉顽强的攀登精神。
5.答案(示例):罗丽莉,你为实现梦想而坚韧顽强的精神感染着大家,你将美丽的身影和精彩的人生留在巅峰之上,你是好样的。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21教育网
二、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男,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社长。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三、知识链接: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 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 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 ( 21世纪教育网 )的世界第一人。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2·1·c·n·j·y
四、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缭绕 砭骨 履践 匍 匐
崔巍 滞留 窒息 冰 镐
余暇 耸立 崎 岖 朦 胧
2、理解下列词语。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崔 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五、听读课文:
1、本文以什么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21·cn·jy·com
2、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试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1~8段):四名勇士 ( 21世纪教育网 )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9~15段):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16~23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六、整体感知:
1、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文中哪些语句生动地表现出登山队员的艰难?他们靠什么来战胜这些困难的?
山路陡峭、天气严寒、身体虚弱、高山反应、缺乏氧气、黑夜登山。
通过“贡布”没几分钟就累得直不起腰和屈银华“走了两三步又滑回原地”的描写来表现。
坚强的意力,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2、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21cnjy.com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www.21-cn-jy.com
3、文中有哪些段落主要是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第是14和15自然段
表现了刘连满同志具有崇高的集体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优秀品质。
七、合作探究:
1、默读写刘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刘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刘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刘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www-2-1-cnjy-com
2、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八、课堂拓展:试为刘连满写份颁奖词 ( 21世纪教育网 )。
示例:刘连满的颁奖词
你甘为人梯,用颤抖的双腿承载起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伴登顶的梦想,你心系队友,宁愿忍受窒息的痛苦,生死关头,毅然将氧气筒放回,留给同伴生的希望。你写下寥寥数语的短信,却饱含着你拳拳的爱国之心。你虽痛失登上地球之巅的荣光,却感动了天地,无愧于祖国!登山英雄刘连满,好样的! 21·世纪*教育网
九、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胜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2-1-c-n-j-y
让我们记住两句话: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
十、板书设计(见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
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社长。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1、读准下列字音。
缭绕 砭骨 履践 匍 匐
崔巍 滞留 窒息 冰镐
余暇 耸立 崎 岖 朦 胧
liáo
biān
lǚ
wēi
zhì
zhì
sǒnɡ
pú fú
xiá
ɡǎo
qí qū
méng lóng
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养精蓄锐:
崔 巍:
异口同声:
齐心协力:
勇往直前:
斩钉截铁:
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形容山高大雄伟。
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试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1~8段)
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9~15段)
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16~23段)
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1、本文以什么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山路陡峭
天气严寒
身体虚弱
高山反应
缺乏氧气
黑夜登山
1、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文中哪些语句生动地表现出登山队员的艰难?他们靠什么来战胜这些困难的?
遇到的
困难
坚强的意力,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通过“贡布”没几分钟就累得直不起腰和屈银华“走了两三步又滑回原地”的描写来表现。
2、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3、文中有哪些段落主要是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刘连满同志具有崇高的集体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优秀品质。
第是14和15自然段
1、默读写刘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刘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刘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
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刘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2、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示例:刘连满的颁奖词
你甘为人梯,用颤抖的双腿承载起同伴登顶的梦想,你心系队友,宁愿忍受窒息的痛苦,生死关头,毅然将氧气筒放回,留给同伴生的希望。你写下寥寥数语的短信,却饱含着你拳拳的爱国之心。你虽痛失登上地球之巅的荣光,却感动了天地,无愧于祖国!登山英雄刘连满,好样的!
试为刘连满写份颁奖词。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胜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让我们记住两句话: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