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7 11:4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
发 展 ( 一 )
学习目标
1.了 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 理解
其历史意义。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
自学指导一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一 目,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后作
答。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会议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其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 何重要意义
3、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有什么重大意 义
4、1982年宪法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意义
一一届三中全会
①两个凡是
背景 ②文革结束两年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③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④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 话成为全会的指导思想。
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 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 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 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 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时 间 :1978年
地点: 北京
内容 :
①思想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③经济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策,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④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
重要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27年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
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935年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 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 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
1978年十 一 届三 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人民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第 三 次 全 体 会 议 公 报
器 购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表现:
①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 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
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
③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④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⑤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
⑥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⑦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拨乱反正
决打倒大叛徒大内好大工财刘 乐封市火舜易火葬中前单《①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意 下量
省熟点 算 日 日
中题人姓写 y.花害 上
R入代量
变比E器 iN 日 B 顾人金直 证 者
#
都单人 186948月1W日
重要意义:
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
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遭 ◎刘少奇的火葬单上写着化名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
到迫害 “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十一届六中全会
时间: 1981年
内 容 :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 义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 的伟大使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民主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 容 :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规定。
意 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
新的阶段。
材料一: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思考:1982年《宪法》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样的
调整有何意义
意义: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构是根据 人民的授权建立的;表明我国对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
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完善了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
障。
材料二: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自学指导二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二目,思考以下问题,5分
钟后作答。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如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 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作用: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民对土地有使
用权和经营权, 没有所有权
1、 农村
措 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 省凤阳县小岗生 产队社员签订的 全国第一份包干 合同书,他们冒 着极大的政治风 险 , 自发实行了 一 包到底的责任

1475年24. 地类 平主华永 母的4如别月低,户法星分要京如一在路于我产厚地出改的产的全中
以和分粮丽不虫的国家神多属铁品数如不领、的平的作牢新兴 地于心,大深加更的解如地地的的得养这到十八发
对内改革
车 名 题
秋貌
借 蜀


2、城市
措施:扩大企业自主权, 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国营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个体经济、私营 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发展起来。
对外开放
①1980年5月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采取 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②1984年, 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长三角、
闽三角、珠三角)
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1 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⑤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
、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①1982年,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 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
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③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④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改革
⑤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⑥2002年, 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2007年, 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
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开 辟 与 发 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整理知识,理解记忆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1、 熟记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完成“同步练习册”P209-210 选择
题1-9
ACCDC
CDAB
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三目,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后
作答。
1、 “一国两制”最早是为我国解决哪一问题提出的 是 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 其含义是什么
2、 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的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何意 义
3、 新时期海峡两岸是如何采取措施推进两岸关系不断发 展的
“一国两制”
1、 提出原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 提出时间及提出者: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
3、 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在国际上 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成功实践
香港回归: 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 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 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 葡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意义: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 ,
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及人员往来; ②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 达成 “九二共识” ;
③1993年4月,海峡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 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 法》;
⑤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 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 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海峡两岸
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
异 本质 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 属于内政问题,反对外国势 力干涉
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 问题,涉及国际关系
权利 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港澳则派驻中国人民解放 军
同 措施 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权利 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异同
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
有利因素:(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
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2)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共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不利因素:(1)“台独”分裂势力的破坏;
(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3)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
“一国两制”的评价
①“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地以
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
②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
同时在具体政策和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 益,完全符合港、澳、台地区和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 一国两制”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为人
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意义:
香港回归(1997.7.1)、澳门回归(1999.12.20)为
解决台湾问题和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 范例,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有 利于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继续推动“一 国两制”的实践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经济:改革开放
发展
理论形成——一国两制
实践检验——港澳回归
中 国 特
色社会 主义道 路 的 开 辟 与 发 展
开辟 → 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重建民主一拨乱反正
课堂小结
国家统 一 > 一 国两制
整理知识,理解记忆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措施
课后作业
1、 熟记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完成“同步练习册”P210 选择题10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