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7 13: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壶口瀑布》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告诫( ) 推搡( ) 霎时( ) 驰骋( )
漩涡( ) 寒噤( ) 迂回( ) 雾霭(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铸告 吞没 凝重 深不可测
B. 俯视 浑厚 轰然 排山到海
C. 瀑布 洪峰 河滩 浪沫横溢
D. 弥漫 刹那 集纳 前乎后拥
3.解释下列词语。
(1)震耳欲聋: 。
(2)前呼后拥: 。
(3)怒不可遏: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观看《国家宝藏》节目,让我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 和 “让” 并用,使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让”)
B.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两面对一面,可删去 “能否”)
C. 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防止” 和 “万无一失” 表意矛盾,可将 “防止” 改为 “做到”)
D. 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5.文学常识填空。
《壶口瀑布》的作者是 ,当代作家。本文是一篇 ,通过描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 。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在亚洲的原野。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 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我们 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 必须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A. 出现 蜿蜒 既…… 又…… B. 涌现 蜿蜒 不但…… 而且……
C. 出现 曲折 既…… 又…… D. 涌现 曲折 不但…… 而且……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壶口瀑布(节选)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 “丁” 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请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作者为什么会打寒噤?
4.选段中描写壶口瀑布时,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请举例说明。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 “哗哗” 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 “哗哗” 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 “银雨洒金街” 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 由远及近 B. 由近及远 C. 从上到下 D. 从下到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把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进行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写徐霞客的塑像有什么用意?
三、写作拓展
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请你选取一种自然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jiè ;sǎng ;shà ;chěng ;xuán ;jìn ;yū ;ǎi
2.C 。解析:A 项 “铸告” 应为 “告诫”;B 项 “排山到海” 应为 “排山倒海”;D 项 “前乎后拥” 应为 “前呼后拥”。
3.(1)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快要把耳朵震聋了。(2)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文中形容黄河水互相簇拥的样子。(3)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黄河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4.D 。解析:A 项 “通过” 和 “让” 并用,使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让”;B 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 “能否”;C 项 “防止” 和 “万无一失” 表意矛盾,可将 “防止” 改为 “做到” 。
5.梁衡 ;游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6.B 。解析:“涌现” 比 “出现” 更能体现黄河水气势磅礴地显现出来,所以(1)句选 “涌现”;“蜿蜒” 更能形象地描绘闪电影子在大海里弯曲游动的状态,所以(2)句选 “蜿蜒” ;(3)句中前后是递进关系,“不但…… 而且……” 表递进,“既…… 又……” 表并列,所以选 “不但…… 而且……”。
二、阅读理解
(一)
1.选段主要描写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景象,包括黄河河底的地形(河心有深沟 “龙槽”,与河面形成 “丁” 字)、河水从宽五百米的河道涌来(如千军万马般的气势)及跌入龙槽(更闹、更挤、更急,沟底有飞转的漩涡)的壮观场景 。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河水比作千军万马,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数量之多、气势之猛;“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 等词赋予河水人的动作和情态,使河水的形象更加鲜活,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汹涌澎湃、磅礴的气势。
3.因为听到当地人讲述黑猪掉进漩涡后毛被拔光的事情,这一描述让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壶口瀑布水流的强大冲击力和可怕威力,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不由自主地打了寒噤。
4.视觉:“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 等语句,描绘了瀑布的形态、颜色、周边环境等;触觉:“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写出了脚下沙子的触感;听觉:虽未直接描述声音,但从对瀑布气势的描写如 “其势如千军万马”“更闹,更挤,更急” 等,可让人联想到瀑布震耳欲聋的声响。
(二)
1.A 。解析:从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一直来到谷底” 等语句可以看出是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瀑布比作宽幅白练,把水声比作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和声音,使瀑布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表达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情。
3.通过对比,突出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长,但宽度上更有优势,从而更鲜明地表现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特点。
4.写徐霞客的塑像,一方面表明徐霞客曾被黄果树瀑布所吸引,体现出瀑布的魅力之大;另一方面也借徐霞客沉醉于瀑布的形象,侧面烘托出此时此刻作者和同行之人完全被黄果树瀑布所陶醉的状态,进一步突出瀑布的美丽与震撼力。
三、写作拓展(示例仅供参考,具体以学生实际创作为主)
我喜爱那在寒风中绽放的梅花。寒冬腊月,大地一片肃杀,唯有梅花傲立枝头。它不与百花在温暖时节争奇斗艳,却选择在冰天雪地中独自绽放。那一朵朵梅花,如同一个个坚强的战士,无畏严寒。它们的花瓣小巧玲珑,却散发着坚韧的气息。看着傲雪绽放的梅花,我不禁想到,人生也应如梅花一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坚强不屈,勇敢地迎接挑战,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