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气受热过程 课件(27张)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气受热过程 课件(27张)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7 15: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时 1 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结合实例,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划分层次。
为什么对流层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为何地球和月球上的温度差异如此之大呢?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C,昼夜温差10°C左右
阅读教材34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最重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2.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3.哪些是长波辐射,哪些是短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50%),
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因此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越长。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有选择性吸收(少量)
O3
O3吸收紫外线
平流层上层首先接触到紫外线,先吸收增温
H2O、CO2吸收红外线
无选择性反射


太阳辐射(大部分)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天空晴朗
天气多变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的、根本的能量来源
短波
长波
削弱作用
H2O、CO2
云层、较大颗粒物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常见的散射现象
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很容易被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为什么日出或日落呈现橙红色?
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穿过的路径长,大气层厚,大部分蓝紫光被散射掉,剩下的为红色、橙色的可见光。
为什么有时候天空呈现灰色?
当时太阳光很弱,天空中又有较多尘埃,各种波长都被散射。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总呈蓝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晴天和阴雨天气温对比
月球和地球白天气温对比
太阳辐射
有选择性吸收(少量)
无选择性反射(云层、较大颗粒物)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太阳辐射(47%)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天空晴朗
天气多变
太阳暖大地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太阳辐射是
根本热量来源
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是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 辐 射
大地暖大气
短波
长波
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思考】太阳辐射最强是在中午12时,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使大气升温,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气温最高出现时间会较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有所延后。
太阳辐射
有选择性吸收(少量)
无选择性反射(云层、较大颗粒物)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太阳辐射(47%)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天空晴朗
天气多变
太阳暖大地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太阳辐射是
根本热量来源
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是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 辐 射
大气升温后
大地暖大气
大 气 辐 射
大气
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短波
长波
削弱作用
保温
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需求越来越大,空气中的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沿海的低地。请尝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全球变暖的原因。我们还能为延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的保温作用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因此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
大气的保温作用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烟熏可以增加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保温作用减少冻害
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用燃烧秸秆的烟雾来减轻霜冻的危害?
大气的保温作用
温室大棚的保温作用
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夏吃西瓜、冬吃萝卜。然而,到了如今,反季节蔬菜大行其道,“冬吃西瓜、夏吃萝卜”已经成为现实,这又是为何呢?试用解释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
大棚多采用塑料薄膜、玻璃等材料,
白天,太阳辐射能够穿过大棚覆盖材料,但是大棚覆盖材料能够阻挡长波辐射逸出,积累更多的热量;
夜间,由于大棚覆盖材料的保温作用,温度不至于太低
1.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4.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
5.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判断】

×



太阳辐射白天有,晚上有吗?
地面辐射白天有,晚上有吗?
1、观察图2.10,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
2、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答: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答:使地球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地球生命的生存与发展。
活动探究
图2.10 地球和月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
3、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答:月球没有大气,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所以昼夜温度变化大。地球有大气存在,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
“分析”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
②天气
③下垫面
地势高
大气稀薄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


昼夜温差
天气晴朗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


昼夜温差
阴天
相反


白天增温速度
夜晚降温速度


昼夜温差较
比热容大









下图中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小的是
D
学以致用1
学以致用2
请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少;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
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气温低,故出现“早穿皮袄”的现象。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太阳辐射很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但同时也是我国最冷的地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0~15度左右,年平均气温只有7.1度。拉萨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就比同纬度的重庆、上海低了10~15度。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
没有矛盾。
原因: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也弱,温度低。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
问:青藏高原日较差怎样?主要影响因素是?
问:由青藏高原可知,削弱作用弱,则保温作用?
大。海拔高。

学以致用3
大气上界
地 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被CO2 H2O气体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
总结
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
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________辐射,③表示________辐射,④表示__________辐射。
(2)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中数字)增强,___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______作用弱,气温____。
太阳
地面
大气逆


保温
削弱
保温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图。
2.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①过程
B.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
D.增强④过程
C
课后练习
3、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①,降低气温 B.反射②,增加光效
C.减弱③,保持水分 D.吸收④,保持地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