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同学们,你们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吗
它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孙权劝学》。这篇课文讲 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如何劝诫大将吕蒙学习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的学习观念,还 能思考:为什么学习如此重要 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坚持 学习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篇经典文章吧!
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 司 马 光 :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司马光在《资治 通鉴》中融入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有他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社会 的深切关怀。《孙权劝学》作为其中的一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智 慧交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在塑造人格、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力量。司马光 以史为鉴,意在警示后人,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历史背景
· 三国时期:
在公元220年至280年这段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形 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作为吴国的创立者,不仅英勇善战,更懂得治国之道。 而吕蒙,则是他麾下的一员骁勇大将。面对魏、蜀的威胁,孙权深知要想保住吴国 的基业,必须让文武百官都具备全面的素质。因此,他特别劝导吕蒙要多读书,提 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战略眼光。
文体介绍
· 文 体 :
《孙权劝学》属于历史散文,节选自著名的《资治通鉴》。其文字简练而意赅,叙 述条理清晰,人物对话栩栩如生,蕴含着深远的教育寓意。通过细腻描绘人物间的 对话与情节的推进,文章深刻揭示了学习的价值所在,并生动展现了各个角色的心 灵成长与蜕变。
正字音
1.卿
(qīng): 古代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你”。
2.孰若
(shú ruò):哪里比得上。
3.涉猎
(shè liè):广泛阅读,粗略学习。
4.刮目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用新的眼光看待。
5.非复
(fēi fù):不再是。
6.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指学识浅薄的人。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初 ,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yé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geng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suì
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
注释
·1 . 治经为博士:
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古代官职)。 ·2. 涉 猎 :
广泛阅读,不求深入。
·3 . 见往事:
了解历史。
·4. 才 略 :
才能和谋略。
·5. 士 别 三 日 :
形容时间虽短,但变化很大。 ·6 .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看待。
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进一步去学习!” 蒙 / 辞以军 中 / 多务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yé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十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 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蒙/ 乃始/ 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 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gèng
蒙曰:“十/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平!”
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
suì
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翻译课文
初 , 权 / 谓 吕 蒙 / 曰 : “ 卿 / 今 / 当 涂 / 掌 事 , 不 可 / 不 学 ! ”
固定搭配
·1 . 不 可 不 学 :
不能不学习。
·2. 涉 猎 见 往 事 :
广泛阅读,了解历史。
·3. 刮 目 相 待 :
用新的眼光看待。
·4 . 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以前那个学识浅薄的吕蒙。
重点句型
·-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翻译:你现在担任重要职务, 不能不学习!
·-分析:这是一个祈使句,语气强烈,体现了孙权对吕蒙的严格要求。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
·-分析: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孙权对吕蒙推辞的不满。 ·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士别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
·-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表达了吕蒙的进步。
精读细研
· -课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习、鲁肃赞叹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了“学无止境”和“文武双全
"的思想。
·2 .人物形象
·- 孙 权 :
善于劝诫,以身作则,是一位明智的领导者。
·- 吕 蒙 :
虚心接受建议,勤奋学习,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
·- 鲁 肃 :
善于发现他人的进步,是一位有见识的朋友。
·3 .语言特点
· -语言简洁明快,叙事清晰,对话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 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鼓励吕蒙求学,“卿言 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使吕蒙 无可推辞。
· 吕蒙的学习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 吕蒙的学习成果主要体现在与鲁肃的交谈中。鲁肃与吕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惊叹和评价侧面表现出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得到 了极大的提升。而且吕蒙巧妙地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回应鲁肃,其言语中展现出的自信和见识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
· 从孙权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 从孙权劝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劝的人,针对吕蒙事务繁忙的借口,他以自身为例,言 辞恳切地劝说吕蒙学习,展现出他的循循善诱。同时,他深知学习对掌管事务的重要性, 体现出他具有远见卓识。作为君主,他关心下属的成长和进步,要求吕蒙学习,也反映 出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是一个重视人才、善于领导的人。
· 吕蒙的变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他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 吕蒙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起初他以“军中多务”为借口推辞学习,可见他对学习的 重视程度不够,可能有些轻视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他能听从劝告,努力学习,最 终让鲁肃刮目相看,这表明他是一个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知错能改且勤奋好学的人。
他的转变说明只要有决心和毅力,肯学习,即使基础差、事务忙,也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同时也强调了学习对人的重要影响,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才略和见识。
· 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本文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的写作手法。通过孙权与吕蒙、鲁肃与吕蒙之间的对话,生动 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孙权的话,语气坚定又循循善诱,体现出他的威 严与善劝;吕蒙的言辞则表现出他从推辞到接受劝告、努力学习后的自信变化;鲁肃的 惊叹之语,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习的成效。这种写作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简洁 明快,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 文中写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有什么作用
“结友而别”这一情节,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鲁肃是东吴的重 要谋士,他对吕蒙的认可和敬重,以“结友”这一行为表现出来,更有力地证明了吕 蒙通过学习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也从侧面反映出孙权劝学的成功。同时,这一情节也丰 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的结尾余味悠长,展现了两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深化了文章 的主题。
相关成语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吴国将领吕蒙,如今却常用于形容人学识不足。然而,时代的变迁赋予了它新的内 涵,无论是在学问上的突飞猛进,还是社会地位的显著提升,乃至从贫寒到富有的华丽转身 ,均可借此词来形容。
“刮目相看”
以全新视角审视某人或某事,它告诫我们,衡量他人进步的标尺应与时俱进,不可用陈腐的
眼光去评判他人的新面貌。
“士别三日”
源自《三国志 · 吴志 · 吕蒙传》,原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意为久别重逢,应以新
眼光看待对方,因其必有变化或进步。此成语凸显了变化与更新的理念,鞭策人们摒弃陈见 ,以新视角去认识和评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