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2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翌日(yì) 妩媚(wǔ) 巉峻(chán) 络绎不绝(yì)
B. 穹顶(qióng) 浮躁(zào) 颠簸(bō) 瞬息万变(shùn)
C. 皑皑(ái) 沟壑(hè) 旷野(guǎng) 纷至沓来(tà)
D. 懈怠(xiè) 缭绕(liáo) 妩媚(fǔ) 目眩神迷(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映照 翡翠 五彩斑澜 轻歌曼舞
B. 喧哗 陡峭 美不胜收 和颜悦色
C. 蔓延 宛如 振耳欲聋 历历在目
D. 闪烁 静穆 亭台楼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 “中国式盛宴”。
B.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晚会现场出奇的安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 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壶口瀑布》的作者是梁衡,他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本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B.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作者是马丽华,她的作品以描绘北方草原风光著称。
C.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 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D.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是阿来,他是藏族作家,曾获得茅盾文学奖,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展现了丽江的美丽风光。
5.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4 分)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 , 。
6.班级开展 “背起行囊走四方”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4 分)
(1)很多古诗句都与名胜古迹有关,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名胜古迹。(2 分)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2)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知道的一位旅行家及其主要事迹。(2 分)
示例:徐霞客,历经 30 多年旅行,写成了 60 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完成 7 - 10 题。(15 分)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 “丁” 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7.请简要概括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4 分)
8.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9. 文中写 “黑猪掉进深沟” 的事有什么作用?(3 分)
10. 作者为什么说 “壶口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 - 14 题。(15 分)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 —— 你好 ——” 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神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 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 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 “社会低保” 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 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 —— 不可以 —— 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 分)
1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2)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13. 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 分)
14. 文章结尾说 “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三、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旅行,是心灵的阅读;而阅读,是心灵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欣赏自然风光,感受人文气息;在阅读中,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旅行和阅读,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请以“旅行与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
1.答案:A
解析:B项“颠簸”的“簸”应读“bǒ”;C项“旷野”的“旷”应读“kuàng”;D项“妩媚”的“妩”应读“wǔ”。
2.答案:B
解析:A项“五彩斑澜”应为“五彩斑斓”;C项“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D项“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
3.答案:B
解析: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于形容浪费现象;C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形容猴子;D项“目空一切”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4.答案:A
解析:B项《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描绘的是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色,并非北方草原风光;C项《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作品,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D项《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视角,而非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5.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蜜蜂的忙碌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真谛。
6.(1)① 答案:鹳雀楼② 答案:黄鹤楼(2)示例:马可·波罗,历经多年旅行,撰写了《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方了解了东方的富庶与文明 。
二、阅读理解
(一)《壶口瀑布》
7.答案:第一次在雨季观看,只觉可怕,令人恐惧,作者匆匆逃离 。第二次在枯水季节观看,感受到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多样的形态,还引发了对人生、世界的思考 。
8.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涌来的河水比作千军万马,“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把河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
9.答案:通过写“黑猪掉进深沟”后毛被拔光的事,侧面烘托出黄河水流的湍急、力量之大,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壶口瀑布的震撼力 。
10.答案:因为壶口瀑布既有如千军万马奔腾的汹涌河水(河的形态),又有从高处跌落的磅礴气势(瀑的形态) ;有钻石觅缝、汩汩如泉的水流(泉的形态) ;有沿着龙槽边沿平平地、大大地轰然而下的水,如飞毯、钢板出轧(海的形态) ;还有弥漫在周围的湿漉漉的水雾(雾的形态),所以作者说壶口集纳了所有水的形态 。
(二)《漓江情韵》
11.答案: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雨雾中漫步漓江,被一只会背诵诗句、欢迎客人的鹦鹉吸引,随后结识了鹦鹉的主人——一位先天残疾却乐观开朗的摇船人,通过与他的交流,感受到了他的坚强与热情 。
12.(1)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中渐渐向江边移动的小舟比作漓江朦胧诗中的破折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舟在雨雾中缓慢前行的动态美,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2)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摇船人的朗朗笑声比作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笑声的爽朗、悠长,以及在雨雾中渐渐远去的情景,体现了摇船人的乐观开朗 。
13.答案:摇船人是一个身残志坚、乐观开朗、热情好客、自食其力的人 。他先天残疾,却不甘心靠“社会低保”打发日子,而是开始摇船生涯,体现了他的身残志坚、自食其力 ;他面对生活的苦难,依然爽朗地笑,对游客热情介绍景点,体现了他的乐观开朗、热情好客 。
14.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漓江的阴柔美丽与摇船人的阳刚坚强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人文气息的美好画卷 。漓江的美景是自然赋予的阴柔情致,而摇船人虽身体残疾,却有着坚强乐观的精神,这种阳刚之美与漓江的柔美相互交融,使漓江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蕴含了人性的光辉,成为一首独特的人文诗章 。
三、写作(略)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