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4课 动物的适应能力
第一单元 生命世界
(大象版)四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板书设计
06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01
科学观念:知道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机制;能够根据动物的行为特征,推测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活动,探究蚂蚁感知气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调查身边常见动物的适应行为,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思考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
都是蝗虫,为什么体色不同呢?
新知导入
02
草地(绿色)
山地(黄褐色)
为什么这些小动物有些伪装呢?
新知导入
02
尺蠖
兰花螳螂
竹节虫
快要下雨了
阅读
探究新知
03
好闷热的天气啊!
你们怎么有空出来玩
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快要下雨了
阅读
探究新知
03
你们在干嘛?
天要下雨,我们往高处搬家!
真的下雨了!
小鱼通常在水面附近呼吸,雨前气压比较低,深水里的溶解氧含量少,所以它们会到水面处呼吸,这样就出现了鱼儿浮上水面,甚至跳出水面来呼吸空气的现象。
探究新知
03
查阅资料,说一说小鱼和蚂蚁是怎么感知天要下雨的。
蚂蚁洞与外界通风,外界空气湿度变化会对蚂蚁的活动产生影响。天要下雨的时候,外界空气湿度一般很大,会使得蚂蚁洞内水气较多,并出现凝结现象。而蚂蚁喜欢比较干燥的环境,洞内潮湿,蚂蚁用干燥的土粒堵住洞口,以减少潮湿空气的进入,或者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以防被水淹。
探究新知
03
查阅资料,说一说小鱼和蚂蚁是怎么感知天要下雨的。
蜻蜓开始低飞会下雨,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增大,小飞虫的翅膀被水汽沾湿,难以飞高,蜻蜓为了捕食就会低飞行高度。
蜜蜂出巢晚归会下雨,原因是蜜蜂对湿度很敏感,下雨前就不愿意出巢,感知到大雨来临,出巢蜜蜂会推迟回巢时间以储备更多蜂蜜。有谚语“蜜蜂不出巢,半夜雨来到”。
探究新知
03
还有哪些动物有感知外界环境的本领呢
探究新知
03
蚯蚓的体表有黏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身体呈线形,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蜗牛的体表有黏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它们都有感知外界环境的本领。
小贴士
逃出包围圈
实验
探究新知
03
在蚂蚁的周围用樟脑丸画一个圈,看蚂蚁会逃出这个圈吗?试着分析原因。增加蚂蚁周围的樟脑丸圈数,蚂蚁会怎样?这又是什么原因?
蚂蚁能爬出去吗?
多画几圈会怎样呢?
探究新知
03
合成樟脑丸具有刺激性气味,常被用来防虫,同时对人体也是有害的,使用樟脑丸时要戴上手套,使用完要洗手。不要把樟脑丸和食物放在一起。
小贴士
逃出包围圈
实验
探究新知
03
实验步骤:
①把蚂蚁放在纸板上。
②用樟脑丸绕着蚂蚁画一个直径约3厘米大小的圈。
③观察蚂蚁的反应。
逃出包围圈
实验
探究新知
03
蚂蚁碰到圈后就马上掉头了,再次碰到圈后再改变方向,连续试了好多次,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奋力冲了出去。
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03
蚂蚁刚开始会不断地试探包围圈不直接爬出去,是因为蚂蚁能感知周围的环境,蚂蚁感觉到刺激的气味,不喜欢,想要绕开,所以不断地试探。
小贴士
逃出包围圈
实验
探究新知
03
增加蚂蚁周围的樟脑丸圈数,蚂蚁会怎样?这又是什么原因?
多画几圈会怎样呢?
在刚才的圈外再多画几个圈的时候要注意,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大,要环环相套。
逃出包围圈
实验
探究新知
03
蚂蚁逃出第一层包围圈费了不少工夫,逃出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就比较轻松。
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03
它逃出第一个包围圈费了不少工夫,逃出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的时候就比较轻松,是因为蚂蚁适应了樟脑丸的气味,所以比从第一个圈逃出去时要容易些。
小贴士
蚂蚁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探究新知
03
动物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阅读
不同动物的身体有着不同的特征,从而使它们有着特殊的本领。 阅读11页《动物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完成连线题。
探究新知
03
皮肤可在不同环境中变色,从而达到伪装效果。
跺脚使地面产生震动,向其他同伴发出警告
翅膀很宽,尾巴呈扇形,羽毛之间的缝可以防备狂风, 在山峡间不稳定的气流中保持稳定。
帮助鱼在水里保持平衡,从而自由游动。
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探究新知
03
探究新知
03
大多数鸟类能够选用植物纤维、树枝、树叶、杂草、泥土、兽毛或鸟羽等筑巢。鸟巢使鸟卵不致滚落并能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还有利于亲鸟喂养雏鸟。鸟巢还能减缓热量散失,防止其他动物攻击等。筑巢是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贴士
探究新知
03
调查
探究新知
03
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
观察身边常见动物的身体特征,调查它们是如何适应季节变化的。
动物名称 寒冷的冬季 炎热的夏季 备注
蛇 冬眠 躲在阴凉的地方
大雁 到温暖的南方
蚂蚁 储存食物
兔子 换毛
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调查表
会收集食物
换成短毛
熊
不吃东西只睡觉减缓消耗
养育后代和储存脂肪
……
到凉爽的北方
探究新知
03
小贴士
动物在寒冷的冬天因为食物供给不足,所以普遍干瘦,毛发干燥;
春天天气回暖,动物们会慢慢褪去厚重的绒毛;进入冬天时动物的体型相对较胖,开始换上密实暖和的绒毛。
夏天动物们一般都体型优美,毛色光润;
秋天,动物会选择存储食物或者在体内积蓄丰富的脂肪过冬,比如松鼠、蚂蚁等存储食物,
一些哺乳动物还会在冬天来临前大量进食来积蓄脂肪,冬眠类动物比如青蛙、蛇、熊等不吃东西只睡觉以减缓消耗。
一、填空题
1、蚂蚁具有( )的能力,同时又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2、动物通过皮肤、四肢、( )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3、合成樟丸具有刺激性气味,常被用来防虫,同时对人体也是有害的使用樟脑丸时要戴上( ),使用完要洗手。不要把樟脑丸和食物放在一起。
课堂练习
04
感知环境
翼、鳍、鳃
手套
二、判断题
1、蚂蚁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 )
2、要下雨了,鱼到水面上来透透气,是因为水里缺少氧气闷得很。( )
3、鹰类的翅膀很宽,尾巴呈扇形,飞行时主要飞羽全部展开,羽毛之间的缝可以防备狂风,从而在山峡间不稳定的气流中保持稳定。 ( )
4、用樟脑丸画一个圈,蚂蚁可以成功逃出,说明蚂蚁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
( )
课堂练习
04
╳
三、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表示要下雨的是 ( )
A.蚂蚁搬家 B.大雁南飞 C.蛇冬眠
2.下面反映动物具有适应季节变化能力的现象有 ( )
①兔子到了冬天会换毛;
②变色蜥蜴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
③大雁秋天飞往南方过冬,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再飞回北方;
④松鼠在寒冬来临前,会储存大量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课堂练习
04
A
C
动物的适应能力
蚂蚁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板书设计
05
继续调查边常见动物是如何适应季节变化的,并完成《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调查表》。
作业布置
06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