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白杨》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晰( )滩( )辩( )绍( )陷( )
析( )摊( )辨( )招( )焰( )
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白杨树 ( )的新疆
( )的天空 ( )的白杨树 ( )的新疆
三、连线。
老黄牛 坚强,有个性
梅花 出污泥而不染
康乃馨 默默付出的人
莲花 象征母爱
四、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多年的经验使他一下子( )出这件玉器是假的。
(2)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从不( )。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六、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2、()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七、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人类大量砍伐树木,( )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 )天气有多么炎热,他( )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八、缩句
⑴爸爸微笑着抚摸孩子们的头。
⑵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九、按课文填空。
爸爸的微笑( ),脸色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 )就( )。哪儿(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 )。( )风沙还是雨雪,( )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 ),不软弱,也不动摇。
十、阅读。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颗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21教育网
1.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2.《白杨》一文描写和赞美了(),并通过它赞美(),进而暗示着()。
解析及答案:
一、答案:
晰(清晰)滩(海滩)辩(辩论)绍(介绍)陷(陷阱)
析(分析)摊(摊上)辨(辨别)招(招手)焰(火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情况。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完成本题。也需要平时对词语的积累。
二、答案:
( 浑黄一体)的天空 (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遥远)的新疆
(蔚蓝)的天空 (笔直)的白杨树 (神秘)的新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运用情况。重在平时的积累。
三、答案:
老黄牛 坚强,有个性
梅花 出污泥而不染
康乃馨 默默付出的人
莲花 象征母爱
解析:本课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的品质的发现,从而知道写文章应该怎样借助物与人的品质相似之处来表现人的高尚品格。21cnjy.com
4、答案:
(1)分辨 (2) 分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词字形相近,字音相同,不太好辨析。要根据两个词的意思来完成本题。“分辨”是区分、辨别的意思,“分辩”是辩白、解释的意思,和说话有关。
5、答案:
(1)设问(2)反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一小题有问有答,是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第二小题是只问不答,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所以是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6、答案:
(1)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2)(“)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符号,主要是引号和冒号的用法。当陈述性语言在中间的时候,标点符号不用冒号而用逗号,说的话语句尾的标点符号应该写在引号里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答案:
(1)如果......就...... (2)无论......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情况,要理解各个分句的意思,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21·cn·jy·com
8、答案:
⑴爸爸抚摸头。
⑵路上有白杨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及运用。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找到句子的主要成分,从而正确地进行缩句。www.21-cn-jy.com
9、答案:
消失了 严肃起来 从来 这么直 需要它 生根发芽 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 不管遇到 总是 坚强 软弱 动摇2·1·c·n·j·y
解析:本课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个句子是重点句子,学生应该做到理解,背诵,正确填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十、答案:
借物喻人 作用是爸爸也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在新疆扎根一生,也希望孩子接好班,把新疆建设好。
(白杨),赞扬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暗示了(自己想要学习白杨效力祖国的心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情况,通过学习知道本课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物喻人,借助写白杨树的特点来歌颂无私奉献的新疆建设者。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6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白杨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袁鹰,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
《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本文选自《风帆》,有改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
清晰 大伞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xī
fǔ
sǎn
shào
2.学习新词
浑黄一体: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jiāng
xiàn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
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读课文,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这段话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
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下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了什么?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会浮起一丝微笑?“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高大的白杨树喻指爸爸,几棵小树喻指孩子。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是说孩子们一定会在爸爸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将来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出贡献。
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拓展延伸
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艾青的《帐篷》
2.背诵课文重点句子。
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秀
白杨树 适应性强 借
坚强不屈 物
扎根边疆 喻
建设者 建设边疆 人
无私奉献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白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1·cn·jy·com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2·1·c·n·j·y
三.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四.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教学准备:
了解新疆建设者,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的西部吗?(大屏幕出示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范围图课件2)图中绿色标出的部分就是我国的西部。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时的西部一片荒凉。(西部戈壁图课件3)为改变这一现状,许许多多的人离开繁华的都市,毅然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新疆建设者有关的文章—— 白杨。www-2-1-cnjy-com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袁鹰。袁鹰 ( http: / / www.21cnjy.com ),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本文选自《风帆》,有改动。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课件5)
清晰 大伞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2)认读生词,释义。(课件5)
浑黄一体: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21*cnjy*com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2、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课件6)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课件7)【来源:21cnj*y.co*m】
(三)重点段切入,感悟特点
1、学生交流划出的爸爸介绍白杨的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课件8)21教育网
生读这段话。交流: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
“哪儿……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的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这里常年干旱,并经常有沙尘暴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沙一起,遮天蔽日,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绿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作者描写这些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一个什么词?(高大挺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大家对白杨还有哪些认识
“不管……不管……总是”“那么……那么” 说明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板书:坚强不屈)
指导朗读:多么坚强的白杨啊!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生读,评价)
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里生根了。难怪爸爸这样深情地赞美它。让我们把这一段话读熟背一背吧!(请大家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www.21-cn-jy.com
师总结: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课件9)【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课件10)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释说明。“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2-1-c-n-j-y
生:爸爸也想在父母膝前尽孝,可看到白杨树,更加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心。
生: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发达地区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他更希望子女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边疆建设者。
生:爸爸还在呼吁着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生:爸爸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21·世纪*教育网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会浮起一丝微笑?“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了什么?(课件11)
生:高大的白杨树喻指爸爸,几棵小树喻指孩子。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是说孩子们一定会在爸爸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将来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出贡献。21cnjy.com
生: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课件12)【出处:21教育名师】
2.师小结: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谈一谈)
师: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边疆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曾经荒凉的戈壁,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西部的明天会更好!【版权所有:21教育】
(四)总结写法,拓展阅读
1、带着对建设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艾青的《帐篷》
生读。师生合作读。
2、总结写法,完成板书。(借物喻人)
3、拓展阅读:《白杨》这篇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赞扬西部建设者的,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同样是借物喻人的文章,这篇文章借白杨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
七、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秀
白杨树 适应性强 借
坚强不屈 物
扎根边疆 喻
建设者 建设边疆 人
无私奉献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选择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2自然段)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和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反复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从爸爸的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杨的特点;在全班交流,深入了解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感情读这段话,这是二读——理解读;在理解了爸爸的心愿,读懂了爸爸的心之后,让学生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话,这是三读——体验读。对爸爸谈论白杨树的一段话,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到对白杨树的赞美和边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在多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