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物理汇编
原子核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开发更为安全清洁的能源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核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B.该核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
C.该核反应过程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利用的就是该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2.(2024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下列关于物理学科的实验及其揭示的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奥斯特通过对放在通电直导线正下方的小磁针的偏转现象的分析,提出了磁生电的观点
B.康普顿通过对康普顿效应的分析,提出了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D.卢瑟福猜想原子核中还存在着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即中子,查德威克通过实验验证了中子的存在
3.(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一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其衰变方程为,生成的两粒子处于匀强磁场中,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图中可以正确反映两粒子运动轨迹的是( )
A. B.
C. D.
4.(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核聚变过程可以释放大量能量。一种典型的聚变反应就是四个氢原子核(质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大约释放28MeV的能量。太阳内部就时刻发生着核聚变。如果想实现人工核聚变,困难在于原子核都带正电,互相排斥,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靠近而发生结合,只有在温度达到极高温度时,原子核的热运动速度非常大,才能冲破库仑斥力的壁垒,碰撞到一起发生结合,这叫热核反应。根据统计物理学,绝对温度为T时,粒子的平均动能,其中,叫做玻尔兹曼常量。理论计算表明,当质子的平均动能达到约时,热运动的质子容易发生结合而发生聚变反应。不考虑量子效应及相对论效应,根据以上信息结合经典理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
B.将氦核的核子全部分开,大约需要28MeV的能量,氦核的比结合能约为14MeV
C.若两个质子以相同初动能E0相向运动正碰而恰好结合,则一个质子从远处以初动能2E0与另一个静止的质子发生正碰,也能恰好结合
D.由以上信息可以估算出发生热核反应时的温度约为量级
5.(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 中,X 表示
B.核反应是α衰变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
D.β衰变中放出的β射线是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6.(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的比结合能约为5MeV
B.核的结合能约为15MeV
C.核比核更稳定
D.裂变为和的过程中会释放核能
7.(2024北京大兴高二下期末)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中子,反应方程为。已知氘核、氚核、氦核和中子的质量分别为和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该核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
C.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
D.该核反应中的核燃料是目前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
8.(2024北京第十二中学高二下期末)根据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B.在原子核中,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单位时间内分子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次数随温度降低而减少
D.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
9.(2024北京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末)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内部有一定结构
B.升高温度可以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形成的电子流
D.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作用最小
10.(2024北京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末)已知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那么4g的放射性物质氡222经过7.6天,还剩下没有发生衰变的质量为
A.2g 1B.1g C.0.5g D.0g
二、多选题
11.(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对于原子、原子核,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对各种实验事实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猜想、提出微观模型,并进一步接受实验事实的检验,进而再对模型进行修正。下列实验事实支持相应观点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康普顿散射现象及规律,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玻尔依据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
D.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三、解答题
12.(2024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氡原子核发生了一次衰变。向右放射出的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1)若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表示,写出该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图给出了衰变后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请计算粒子与新核的轨道半径之比,并在图中画出新核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3)求新核与粒子的运动周期之比
参考答案
1.B
【详解】AB.该核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故A错误;B正确;
C.该核反应过程有质量亏损。故C错误;
D.目前核电站利用的就是重核的裂变所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奥斯特通过对放在通电直导线正下方的小磁针的偏转现象的分析,提出了电生磁的观点。故A错误,与题意相符;
B.康普顿通过对康普顿效应的分析,提出了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故B正确,与题意不符;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故C正确,与题意不符;
D.卢瑟福猜想原子核中还存在着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即中子,查德威克通过实验验证了中子的存在。故D正确,与题意不符。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3.A
【详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两粒子动量等大反向,则根据
解得
可知电荷量较大的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较小,即Th核的运转半径小于X。因两粒子均带正电,速度反向,可知运动轨迹为外切圆。
故选A。
4.D
【详解】A.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故A错误;
B.四个氢原子核(质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大约释放28MeV的能量,反之将氦核的核子全部分开,大约需要28MeV的能量,氦核的比结合能约为
故B错误;
C.若两个质子以相同初动能E0相向运动正碰而恰好结合,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可知,质子结合能为2E0。则一个质子从远处以初动能2E0与另一个静止的质子发生正碰,假如结合在一起,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可知
,
质子结合能为E0小于2E0。则它们不能结合。故C错误;
D.由题意有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有
4+14-16=2,2+7-8=1
可知,X为氘核,故A错误;
B.核反应是氢核聚变,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与物理状态均无关,由原子自身决定,故C正确;
D.β衰变中放出的β射线是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从核内跃出形成,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B.由图可知,核的比结合能约为5MeV,核的结合能约为
5MeV×6=30MeV
故A正确,与题意不符;B错误,与题意相符;
C.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如图所示,核比结合能比核比结合能大,所以核比核更稳定。故C正确,与题意不符;
D.裂变为和的过程中会出现质量亏损,释放核能。故D正确,与题意不符。
故选B。
7.C
【详解】AC.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因反应放出能量,则质量一定有亏损,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
故A错误、C正确;
B.该反应不能在常温下进行,只能在很高的温度下进行,故B错误;
D.核电站主要是核裂变,而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的反应物中应该有慢中子参加,然后生成多个中子,反应方程为
选项A错误;
B.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选项B错误;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气体分子数密度增加,分子平均速率减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减小,则单位时间内分子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次数增加,选项C错误;
D.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选项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一定结构,故A错误;
B.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由自身结构决定,与物理条件和化学状态无关,故升高温度可以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故B错误;
C.发生一次β衰变,实际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个电子被抛射出来,故C错误;
D.三种射线中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则穿透能力最强,电离作用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根据衰变的半衰期公式,其中,n为半衰期的个数,,联立可得:;故选B.
11.ACD
【详解】A.汤姆孙发现电子,电子带负电,而原子呈现电中性,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正确;
B.康普顿散射现象及规律,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
C.玻尔依据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提出了波尔理论,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故C正确;
D.天然放射现象与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无关,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故D正确。
故选ACD。
12.(1);(2),;(3)
【详解】(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氡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2)在衰变瞬间,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方向相反,根据题意,粒子向右射出,新核向左运动,衰变过程动量守恒,而系统初动量为零,则根据反冲运动规律可知反冲核和粒子动量大小相等,由
得
得粒子与新核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结合左手定则判断画出新核运动轨迹的如图所示
(3)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而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联立解得
得新核与粒子的运动周期之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