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1-17 19: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昆虫 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
C.一座山上的所有蛇 D.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金丝猴
2.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但不存在对照
B.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C.种群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D.计数时需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
3.下列不属于种群范畴研究内容的是(  )
A.“S”形增长特点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出生率和死亡率
4.林业部门调查某弃耕农田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发现不同阶段植物种类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弃耕农田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随演替进行,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均逐渐增大
C.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
D.该群落中乔木种类随演替进行趋于稳定
5.沙漠中的生物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沙漠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B.蜥蜴等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与水分散失无关。
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D.沙鼠、跳鼠等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有利于逃避敌害
6.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稻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 B.不毛沙丘上的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演替 D.过量砍伐的森林恢复演替
7.某科研人员调查某森林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关于该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衣阶段时,该群落组成过于简单,不存在垂直结构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C.森林中,不存在草本植物,占据优势的是灌木。
D.群落演替过程会伴随着群落中物种的竞争和生态位的改变
8.高密度混养的鲫鱼中大个鲫鱼、小个鲫鱼,马蛔虫与马,翠鸟与鱼,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种内竞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竞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9.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
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10.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性的不同
C.四大家鱼混养原理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的生态位完全不同
D.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1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地形变化和土壤湿度等原因,草丛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
B.桦树高低错落有致,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
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2.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一个群落中的不同动物生态位不同,但植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
C.动物的生态位的研究内容包括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植物的生态位的研究内容是在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13.某池塘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如团藻、水草、草鱼、虾)以及多种细菌、真菌等,这些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阳光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团藻、水草为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C.草鱼、虾是异养生物,属于消费者
D.各种细菌、真菌是异养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14.右图是某草原上部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物就可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图中有两条捕食食物链,起点都是绿色植物
C.图中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图中细菌属于分解者,故任何细菌都是分解者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包含5条食物链
B.鹰与蛇的种间关系仅为捕食
C.次级消费者有鹰、蛇、蛙
D.蛙灭绝将会导致鼠数量剧增
17.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只有生产者能将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B.能量只能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不可逆转
C.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的个体数量一定大于次级消费者
D.不同营养级的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可能存在差别
18.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下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耗掉
D.被分解者利用
1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B.该金字塔的底座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
C.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D.一般来说,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一样,都会出现倒置的现象
2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人处于第二营养级
B.该生态系统的所有食物链中,“水稻→人”构成的食物链使水稻中的能量更多流向了人
C.牛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牛粪便中的能量,都属于牛同化的能量
D.如果一个人吃了一只鸭子,那么储存在鸭子有机物中的能量有10%-20%流向了人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差异很大
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22.下图是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治鼠害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后进行
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该鼠的种群密度
C.b点时该鼠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D.鼠群数量达到c点后一定稳定不变
23.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不发达,一般叶片较大,以争夺阳光
C.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虫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24.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
C.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
D.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25.在稻田中饲养鸭子的传统在我国由来已久,稻田鸭不仅可以精准区分杂草和水稻,还能捕食稻田中的害虫,鸭粪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下列关于稻田鸭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杂食性动物 B.初级消费者
C.第三营养级 D.分解者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5分
26.(10分)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②表示 调查方法,采用③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利用方法②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27.(9分)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竞争最激烈的是 段,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 点左右,原因是 。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
28.(7分)东亚飞蝗,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这些非生物因素影响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2)东亚飞蝗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 、 、性别比例等。
(3)研究发现,东亚飞蝗喜欢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如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其种群的 ,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其 ,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
(4)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已学的影响种群特征的因素,预防“蝗灾”的措施有 。
29.(10分)下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野狗 ,野狗和狮子的关系是 。
(2)要使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完整,还需要增加 。
(3)若狮子增重2kg,至少消耗 kg草。
(4)若蛇减少则鼠最初变化 。
30.(9分)南方某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了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或个体数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2)图中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植物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植物群落的 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 能力。
(3)曲线b表示 数(物种或个体数)
(4)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 法,使用该方法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 。
(5)在出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 可能发生改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