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4-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4-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17 19: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 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每小题 4 分。8~10 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物理”二字最早出现在汉语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
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质点做曲线运动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均时刻在改变
B.质点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可以做曲线运动
C.m、kg、N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 F=ma
2.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从静止开始运动,两物体运动的 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它们
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 A做加速度增大的曲线运动
B.物体 B在直线上做往返运动
C.第 1s内物体 A的平均速度比 B小
D.物体 B前 2s与最后 1s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3
3.某汽车正以72km / h在公路上行驶,遇突发情况时,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
动,若刹车时汽车加速度大小为 4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刹车后第 3s内的位移大小为 5m
B.刹车后 3s内的位移大小为 42m
C.在减速行驶的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5m/s
D.刹车后6s内的位移大小为 48m
4.如图,弹簧测力计下端挂有一质量为 0.50kg的光滑均匀球体,球体静止于带有
固定挡板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30 ,挡板与斜面夹角为60 .若弹簧测力计位于竖
直方向读数为 2.0N,g取10m/s2 ,挡板对球体支持力的大小为( )
A 3. N B.1.0N C. 3N D. 2.0N
3
5.如图,竖直墙上的 A点与水平地面上的M 点到墙角的距离相等,B点位于A点正
上方的墙壁上,C点在M 点正上方与 A点等高。某时刻同时由 A、B、C三点静止释
放 a、b、c三个相同的小球,c球由C点自由下落,a,b两球分别沿光滑倾斜直轨道
AM 、BM运动,它们运动到M 点所用时间分别为 ta 、tb 、t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a>tc B.ta=tc C.ta=tb D. tb= 2tc
物理试卷第 1页,共 5页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6.如图(a),足够高的水平长桌面上,P点左边光滑右边粗糙,物块 A在砝码 B的拉动下
从桌面左端开始运动,物块 A的 v t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砝码 B质量为 0.5 kg,重力
加速度大小 g取 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 0 ~ 1 s时间内,轻绳的拉力大小为 2 N
B.物块 A的质量为 1.5kg
C.物块 A与 P点右边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
D.物块 A与 P点右边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25
7.如图,轻弹簧下端系一个质量 m=2kg的小球 A,小球被水平挡板 P托住使弹簧长度恰为
自然长度(小球与挡板不粘连),然后使挡板 P以恒定的加速度 a=4m/s2开始竖直向下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0.1s时小球与挡板间弹力大小为 6 N,忽略空气阻力,g=10m/s2。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2 时,挡板即将与小球分离
10
B.劲度系数 k=200N/m
C.小球与挡板分离后,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小球从开始运动直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速度最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5cm
8.如图,套在竖直杆上的环 A由跨过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与重物 B相连,B的质量较
大。在释放 B后,A将沿杆上升,不计一切摩擦和阻力。当 A环上升至与定滑轮
的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时,A环上升速度为 v且 v≠0,则( )
A.该时刻 B的速度恰好为 0
B.该时刻 B的加速度恰好为 0
C.该时刻 A的加速度恰好为 0
D.当 A运动到绳与水平方向成30 角虚线位置时,A的速度大小恰好是 B的两倍
9.如图,倾斜的光滑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0°,一质量为 m=3kg的小环套在杆上位于底
端,现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 F在小环上,作用时间 t1=1.5s后撤掉该力,小环再经时间
t2=1.5s恰好返回杆的底端(最初出发处),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环沿光滑杆上升阶段,最大速度大小为 3m/s
B.小环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5m/s
C.恒力 F的大小为 40N
D.撤掉 F前,小环加速度大小为 5m/s2
物理试卷第 2页,共 5页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10.如图为工厂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它由两台皮带传输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两端
相距 4m;另一台倾斜浅色帆布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o;CD两端相距 4m。B、C相距很近,
假设所传送的物件从水平传送带过渡到倾斜传送带时速度大小
没有发生改变。水平部分 AB以 v0=6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
质量为 2kg的一块煤块轻放上水平传送带的最左端。煤块与两传
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均为 0.5,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
大小相等。sin37°=0.6,g取 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块在 AB段一直加速运动,且煤块滑上 C端速度为 v0=6m/s
B.若 CD部分不运转,煤块沿倾斜传送带上升的最大距离为 1.8m
C.若 CD以 4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转动,煤块从 C端运动到 D端的时间为 1.2s
D.若 CD以 4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转动,煤块在 CD上留下痕迹的长度为 1m
二、实验题(14 分)
11.物理学习小组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设计了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验证两个互成角度
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量角器竖直放置,结点 O与量角器的中心点在同一位置。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实验中保持重物 c质量不变以及 O点位置不变,改变细绳 与细绳 的方向,细绳
与细绳 拉力的合力 (填“变化”或“不变化”)。
(3)在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 a、b的读数分别是 F1、F2,然后只用弹簧测力计 a测量物体
重力,其读数为 F,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F2的合力 F 。若操作正确,则作出
的图应是图 (填“2”或“3”)。
12.在某次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总质量用 M表示,重物质量用 m表示。
物理试卷第 3页,共 5页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1)为便于测量合力的大小,并得到小车总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的
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四组实验中只有甲需要平衡阻力
B.四组实验中只有甲需要满足所挂重物质量 m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M的条件
C.乙方案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丙方案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均等于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
D.四组实验都需要满足所挂重物质量 m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M的条件
(2) 1甲同学经改进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画出小车的 a 图像如图所

示,从图像中可以得出,当小车的质量为 1kg 时,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3)若乙、丙、丁三位同学发现某次测量中力传感器读数都相同,通过计算得到小车加速度
1
均为 a,且 a= (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则乙、丙、丁实验时所用小车总质量之比为 ,
3
丙、丁实验用的重物质量之比为 。
三、计算题(共 4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
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0分)如图所示,a点在 b点正下方,a、b两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 15m和 30m,
从 a、b两点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 A、B,vA=4m/s,vB=2m/s,g=10m/s2,忽略
空气阻力。
(1)求出 A、B两个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时间之比
(2)若想使两小球在 c点相遇,应先抛出哪个小球,并求出先后抛出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
物理试卷第 4页,共 5页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14.(12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将质量 m=1.6kg的物块悬挂在天花板上,
天花板上两悬点的距离为 0.6m,若对物块施加一垂直纸面向里的推力,推力大小 F=12N
时物块能够静止在 A点(图中未画出),A点距天花板的距离为 32cm,若弹簧劲度系
数 k=500N/m,g=10m/s2。
(1)求物块受到两根弹簧弹力的合力大小
(2)求弹簧的原长
15.(18分)如图所示,物块 A置于长木板 B的左端(物块 A可看成质点),其中 A的质量
为 m=1kg,B的质量为 M=4kg,用一根轻绳绕过固定在墙上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连接 A、
B两个物体(绳未松弛弯曲),水平拉力 F大小为 27N作用在物块 A上,使 A、B由静止开
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水平拉力 F同时撤掉滑轮和轻绳。以拉力 F作用在 A上为计时起
点,一段时间内物块 A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v1=2m/s
7
,t1=2s,t2= ,整个运动过程 B与3
墙壁未相撞,且 A未从 B上掉落,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g=10m/s2。
(1)求 AB间动摩擦因数μ1,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
(2)求物块 A最终位置距 B板左端的距离
(3)若前述过程不变,物块 A与板 B共速时,在板 B左端上方(原 A物块处)轻放一与 A
物块完全相同的物块 C,求 A、C两物块间的最近距离(结果用分数表示)
物理试卷第 5页,共 5页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 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正确,每小题 4 分。8~10 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D 2.C 3.B 4.C 5.A 6.D 7.A 8.AD 9.BC 10.BCD
二、实验题(14 分)
11.
(1)B
(2)不变化
(3)2
12.
(1)B
(2)0.5 / 2
(3)2: 1: 1 5: 8
三、计算题(共 4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
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答案】(1) 1: 2;(2)先抛 B球;1s
【详解】(1)A、B 1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由 = 2---------------------------------- 2分
2
可得 1: 2 = 1: 2-------------------------------------------------------------------------------------- 1分
(2)先抛 B球-------------------------------------------------------------------------------------------- 1分
设 A从 a到 c时间 t1,B从 b到 c时间 t2,有
= 1 1----------------------------------------------------------------------------------------------------- 1分
1 21 = 1--------------------------------------------------------------------------------------------------- 1分2
= 2 2----------------------------------------------------------------------------------------------------- 1分
= 12 22--------------------------------------------------------------------------------------------------- 1分2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2 1 = 15 --------------------------------------------------------------------------------------------- 1分
= 2 1 = 1 ------------------------------------------------------------------------------------------1分
14【答案】(1) 合 = 20N;(2)0.475m(或 47.5cm)
【详解】
(1)设两弹簧合力大小为 合
合= 2 + ( )2............................................................................................................. 2分
合=20N.............................................................................................................................2分
(2)如图,力的三角形与三角形 AOD相似

即: = ......................................................................................................... 1分


得 L=

L=0.4m.....................................................................................................................................................1分
设弹簧原长为 l0,弹簧此时长度为 X1

tanθ= =3 4,由三角函数关系得 cosθ= ................................................................... 1分
4 5

cosθ=
1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X1=0.5m..........................................................................................................................................1分
合=2k(X1-l0)cosθ.........................................................................................................................2分
l0=0.475m ..............................................................................................................................................2分
15.【答案】(1) 1 = 0.6, 2 = 0.2;(2)4.8m
115
;(3)
24
【详解】
(1)根据图像求得撤 F前后物块 A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1 = 1 / 2; 2 = 6 / 2 1分
撤 F后,对 A有: 1 = 2---------------------------------------------------------------------- 1分
撤 F前,对 A有: 1 = 1----------------------------------------------------------- 1分
对 B有 1 2 + = 1-------------------------------------------------------------1分
解得 1 = 0.6, 2 = 0.2--------------------------------------------------------------------------------- 2分
(2)撤 F后,对 B有 1m + 2 M+ = M 3----------------------------------------------------1分
解得 = 4 / 23
设从撤 F到 A、B共速所用时间为 t3,有
1 2 3 = 1 + 3 3(向右为正方向)----------------------------------------------------------- 1分
解得 3 = 0.4s
撤 F前 A 1、B位移大小为: 2A1 = B1 = 1 1 --------------------------------------------------- 1分2
1 1
撤 F后 A、B位移大小分别为: = 2A2 1 3 ; = 2--------------1分2 2 3 B2 1 3 2 3 3
A距 B板左端的距离: 1 = A1 + A2 + B1 + B2 = 4.8m------------------------------------ 2分
(3)设 A、B共速时速度大小为 v2,有 2 = 1 2 3
解得 2 = 0.4 / ,向左---------------------------------------------------------------------------------1分
将 C放于板上后,对 C有 1 = 4
对 A、B有 1 + 2 + 2 = + 5-------------------------------------------------- 1分
解得 4 = 6 / 2; 5 = 3.6 / 2 < 2 、 一起减速------------------------------------------- 1分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设从 A、B共速到 AB与 C共速所用时间为 t4,有
2 5 4 = 4 4------------------------------------------------------------------------------------------- 1分
解得 14 = s24
放 C开始到 ABC共速过程 A、C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A3 = 2
1
4 25 4 ; C =
1 4 24 -------------------------------------------------------------------1分2 2
A相对于 C位移为 = A3 C
经判断 ABC共速后一起减速,AC距离不再发生变化,则 AC最近距离为 S=L-
S=115解得 ------------------------------------------------------------------------------------------------1分
24
{#{QQABRYqEggAIQAAAABgCAwGQCgAQkhAACQgGxBAIsAAAiQ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