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4-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4-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3 11: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期未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当前以ChatGPT为风暴眼的人工智能如日中天,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电视剧《三体》
最后一集,两个质子大小的超能计算机把所有人的视网膜刻上了“你们是虫子”。面对
高科技洪流,我们不莽思考,人类是不是逐步沦为渺小无力的虫子?会不会被人工智能
取代甚至毁灭?
如何让我们灵魂独立,不畏孤寂,摆脱沦为“电子宠物”的厄运?相信唯有不断阅
读和学习,提升不可替代的能力,才能减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步伐。
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力邀北京师范大学救授李正
荣、文化学者崔岱远和北京广播电视台《打开文化之门》栏目主持人米夏,与读者朋友
探讨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读书和思专对于成长和成功的意义。
(以下为谈话记录选编)
人工智能会消解阅读的价值吗?
高·语文第1页共12页
崔岱远:人真正的能力在于智慈。智慧这件事儿不是机器可以代替的,我们不要对
人工智能产生畏惧,它只不过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机器代替人的翻版,只不过让我们汲取
知识的效率更高,仅此而已。
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不会取消读书,反而会刺激读书,科技会助力我们终身学习,
终身成长。
应该读什么书?
崔岱远:书是海量的,所以要读原典。什么叫原典?就是知识的源头,比如说作为
一个中国人,你应该知道什么叫“四书”。
对于经典,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只言片语的听说,而是应该了解它的知识体系,
了解它的脉络和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进而对中华文化
产生真正的热爱,积累人文底蕴。
米夏:葆有读书的习惯,会受益终身;走进一本好书,会不虚此行。慢慢读,别着
急,农民种地都不是春天种,秋天一定收。好好读书,相信时间和阅读的力量,它不动
声色,但特别温柔。
李正荣:当你有人生阅历的时候,你回过头来看你曾经学过的那些经典,发现原来
曾经塞给我们的那些我们厌倦的东西真的好吃,那才是真正的良知。
我们为什么读书?
崔岱远:我觉得决定一个人真正厚度的是他的人文基础。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乃
至三四十年以后,你是否依然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取决于你的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的
积累,读书是重要途径。
李正荣: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部的输入的世界,另外一个是内在的
精神世界。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成长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动物性的生命,人
的生命的本质和关键在于它的精神。怎么才能建立起一个跟动物性生命不一样的内在的
精神上的生命呢?那就是要读书,一定要读书。
有些书读不进去怎么办?
米夏:有的青年朋友可能会问,有些书我真是看不进去,真是觉得够不着怎么办?
崔岱远:就像《百年弧独》,有的人读完就放下了,有的人读了就放不下,这与人
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紧密相关。一些经典,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看不懂,到了一定年龄,
有知识积累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理解。如果抱着明天就能够立刻有用的心态,我想是很
难读下去的。
高一语文第2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