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康德卷)历史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康德卷)历史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1 08:58:08

文档简介

2024 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历 史
历史测试卷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治民应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管仲则认为仁义礼乐“皆出于法”,提出了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的治国模式。这说明春秋时期
A.儒法思想开始合流 B.周代礼制走向消亡 C.各国竞相开始变法 D.社会出现转型趋势
2. 先秦时期鸠仗是长者地位的象征。到汉朝,老人更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后汉书 礼仪志》记载:“王
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持杖者待遇相
当于俸禄六百石官员,可自由出入官府,免于缴纳赋税。这反映出汉朝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社会治理关注民生
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D.开始形成尊老风气
四川成都出土汉画像石
3. 北魏太祖拓跋珪在征战的过程中曾发布多道诏书,以下是其部分内容: 中的持鸠杖老者
(一) “天下分裂,诸华乏主,民俗虽殊,抚之在德”
(二) “《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比之尘垢”
(三) “诚思成败之理,察治乱之由,鉴殷周之失,革秦汉之弊,则几于治矣”
其诏书集中表达了
A.安定天下的愿望 B.复兴儒学的设想 C.加强集权的策略 D.迁都洛阳的决心
4. 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684 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以中书执政事笔,移政事堂于中书
省。以中书令为首的政事堂成为裁决政务的机关,中书令成为执掌政务的行政首脑。这一变化
A.扩大了宰相行政权力 B.标志内阁制开始萌芽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导致权臣专权的局面
5. 在河北省宣化出土的辽代张世卿家族墓中,有大量饮茶内容的壁画。壁画中烹茶人既有汉人装束者,亦有契
丹人装束者,烹茶的方式不是在茶水中勾兑鲜奶,而是与宋相同的点茶法,茶具也多来自北宋的官窑。宋人
苗绥说,“燕人衣服饮食以中国为法”。这一现象说明
A.中原文化影响的扩大 B.茶叶已在北方广泛种植
C.各民族生活方式趋同 D.宋辽榷场贸易长期繁荣
6. 明洪熙元年(1425 年),仁宗创立了会试“南六北四”分卷取士制度,正统元年又进一步细分为南、北、中
卷。此后虽经历多次波动,自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开始,“南五五、北三五、中十”的会试录取比例得
到稳定而严格地执行。明朝分卷取士制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边疆与内地一体化加速 B.中央集权机制的削弱
C.区域间社会发展不平衡 D.全国性人口流动加剧
7. 清代京师鼓铸制钱所需的铜和铅,初期主要依靠产自日本的“洋铜”和盛京(今辽宁一带)、湖南的铅。自
乾隆五年(1740 年)始,每年以 630 余万斤滇铜、360 余万斤黔铅运至京师铸钱,云贵地区矿业开发“一百
年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两千年”。这可用以证明清朝前期
A.商品货币经济繁荣 B.鸦片走私加剧了白银外流
C.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D.改土归流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1 页 共 7页
8. 晚清时期,左宗棠在办理新疆善后事宜的奏折中提出,“多设义塾并刊发《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各
本,以训蒙童。续发《孝经》《小学》,课之诵读。……拟诸本读毕,再颁行《六经》,俾与讲求经义”。此举
意在
A.抵御革命风潮 B.增强国家认同 C.推行新式教育 D.完善基层治理
9. 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税率水准(%)(资料来源: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年份 进口税率 出口税率
1927 3.5 2.8
1929 8.5 3.6
1931 14.1 3.4
1933 19.7 3.8
1935 27.2 3.6
据此可知,这一 时期
A.国境关税实现完全自主 B.收回了全国海关管理权
C.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 D.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10.1948 年 2 月,刘少奇向中共中央提出合并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建议,因为两区的分界线“严重妨害
解放区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的发展”,两区完全合并后,“(可以)发动五千万人民统一的力量,去支援西
北、中原与华东”。这一提议,主要是基于
A.抗日战争胜利的新形势 B.扩大战略进攻成果的需要
C.华北全境已经基本解放 D.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需要
11.1952 年 4 月,周恩来总理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世界的格局“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
有什么工作可做”,他特别提醒外交人员:“我们要依靠进步,争取中间,分化顽固。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外交
工作更灵活一些。”这一外交工作思想的提出
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B.适应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具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有利于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12.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和商人可以合伙经营也可以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果园、资金、牲畜、工具、粮仓等都可以作为租赁的对象。这反映出当时古
巴比伦王国
A.经济立法完备 B.租佃关系发达 C.封建社会形成 D.奴隶地位提高
13.14 世纪中期,英国国王需要通过议会为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也可以向国王请愿,要求国王改善统治;1689
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制定的法律;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由此可
知,在英国的这一政治演进过程中
A.议会政治传统得到延续 B.政治权力分配实现和平过渡
C.议会权力始终高于王权 D.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没有变化
14.据统计,从 1839 年到 1900 年,美国小麦产量从 8500 万公斤剧增至 266200 万公斤,同期马铃薯的产量增
长了 4 倍。1820—1900 年美国出口总额从 5200 万美元猛增到 13.71 亿美元,这其中大部为农产品,直到 1901
年出口中农产品仍占 65%,为 9.49 亿美元。由此可知,19 世纪的美国
A.粮食生产严重过剩 B.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国内市场实现统一 D.农业发展助推工业革命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2 页 共 7页
15.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经济干预,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其方式之一。下表为 1977
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资料来源: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据此可知,二战后的西方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A.开始效仿苏联计划经济 英国 100 100 100 100
B.单一所有制形式发生改变 法国 100 100 100 100
C.科技革命促进了产业转型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材料一 炎黄部落内部实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制和集体决策制,联盟议事会首先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然后再通过集体合议达成共识、形成决策。为效法黄帝民主风范,尧帝“置谏鼓”于廷,舜帝“立谤木”于
路,并创立“禅让制”。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
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秦朝,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廷议结果由皇帝
最后裁定。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摘编自刘玉辉《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民主基因及中西民主观的异同》等
材料二 民国肇始,民主政体的创制尝试正式开场,中国出现了一个组党建党的热潮,各党派通过控制
国会中的多数席位争取组阁,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掌握政权。但此时,广大下层民众对政治毫无兴趣。1912
年底,国民党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负责组织责任内阁。1913 年春,
主持党务的宋教仁被刺杀。“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被镇压。1913 年 10 月,袁
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资产阶
级民主派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政党政治顷刻间灰飞湮灭。
——摘编自檀江林 汪少波《理想的幻灭: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夭折与反思》
材料三 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
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该口号得到民主党
派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从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9 月,有 1000 多位党外人士纷纷进入解放区,在东北
解放区受到热烈欢迎的马叙伦写下了“一堂敢诩群英会,个个都缘民主来……矛头所向无天堑,听取传书奏
凯回”的诗句。1949 年 6 月,新政协筹备会最终确定 662 人参加政协会议,会议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小
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阶层。之后,在新中国的政权机构人员中,党外人士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政务院
委、部、会、院、署、行等共有 34 个部门,党外人士担任正职的有 15 人。
——摘编自路运占《协商建立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明清廷议制度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所反映的时代趋势,分析政党政治最终失败的原
因。(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历史基础。(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认识。(4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 分)
材料一 明初建立了宝钞货币制度,禁用金银交易。由于宝钞没有保证金且发行无度,很快就出现了信
用危机。于是,白银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自下而上崛起于民间市场。15 世纪中后期,江南部分税粮
折银征收,史称“金花银”。在白银需求推动下,民间私人海上贸易蓬勃兴起。16 世纪中期,以澳门为中心,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3 页 共 7页
建立了与日本长崎的贸易航线,大量日本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市场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
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隆庆元年(1567 年),朝廷允准商人“准贩东、西二洋”。此时,西班牙占
据了菲律宾马尼拉以后,发现中国商人在贸易中青睐白银,因此,开辟了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美
洲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中国乃至全球。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 黄金要成为一个国家法定货币的造价物,国家必须要有强大经济实力,特别是要有足够的黄金
储备。18 世纪时,英国逐渐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经济发展迅速,财政状况不断改善,积累了巨额的金银
财富。随着金币使用的增多,规范、统一金币的黄金含量也提上了日程。1816 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
度法案》,实行金本位制,规定以每英镑固定的黄金含量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英国的
金本位制正式建立。19 世纪 70 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这样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
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建立起来。
——摘自 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在大萧条影响下,货币信用制度危机不断加深,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各自所属的货币
集团。1944 年,美国、英国等国家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但是,这一体制的缺陷逐渐显现。一方面,为了向全球提供美元储备,美元需要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
保持顺差;另一方面,为保持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又要以逆差输出美元。美国若要履行兑换黄金义务,
必须有充足的黄金储备。1971 年 8 月,尼克松政府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使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的义务,单方面撕毁了 1944 年美国政府与世界各国达成的协定。
——摘编自程鹏《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货币使用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 世纪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确立的主要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体系的突出特点,并对这一体系的构建进行简
要评析。(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农业的产生促成了人类文明的诞生。下表摘录的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食物生产、交流和储备的一些重要事
件、重要现象。
时间 重要事件或重要现象
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小麦、大麦的原产地是小亚细亚半岛,粟、水稻
大约 1 万年前
的发源地是中国,中美洲则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
公元前 6000 年左右 西亚的小麦、大麦进入到欧洲。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 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从亚洲传到罗马。
7—10 世纪 中国江南地区出现了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它在江南水田得到推广。
玉米、甘薯等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小麦、
15 世纪末到 18 世纪初
甘蔗等传入美洲;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度过荒年。
法国人制造出罐头食品,成为现代食品保藏技术的开端。以英国为代表的
19 世纪初
西方国家,建立了大农场。
1945 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以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欧美各国完成了农
20 世纪 50 年代
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014 年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量突破 1000 千克,创世界记录。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4 页 共 7页2024 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历史 参考答案
1~5 DBACA 6~10 CDBCB 11~15 DBADB
解析:
1. D。孔子“为政以德”和管仲仁义礼乐“皆出于法”的治国主张,反映出西周以来宗法礼乐政治秩序开始走
向瓦解,这说明春秋时期社会出现转型趋势。A、B、C项与史实不符。
2. B。汉朝政府赐予老人鸠杖,持杖老人还有自由出入官府、免于缴纳赋税等优待,这反映出在社会治理上关
注民生、尊老敬老的政策指向。A 项不符合题意,C 项不能据材料得出,D项与史实不符。
3. A。诏书的发布,以拓跋珪征战天下为历史背景,“天下分裂,诸华乏主”、“《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等
信息,反映了其结束战乱、安定天下的愿望。B、C、D项不符合题意。
4. C。在政事堂体制下,中书与门下合署办公,中书令成为事实上的政务首脑,这有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
项与史实不符,D 项过于绝对;A 项解读错误,唐朝实行宰相集体议政,中书令地位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宰
相权力扩大。
5. A。大量饮茶内容的壁画,反映了当时辽代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从茶具使用、烹茶方式等,可以看出明显
受到中原饮茶习俗的影响。B、D项不能据材料得出,C项解读错误。
6. C。唐宋以来南方经济不断发展而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文化教育水平发展领先。分卷取
士制度适应了这一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状况。A、B、D 项不符合题意。
7. D。从乾隆时期开始,制钱原料以滇铜、黔铅为主。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中央政府加
强了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云贵地区的矿业也由此得到巨大发展。A、
C 项不符合题意,B 项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无关。
8. B。左宗棠奏请在新疆推行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是增强国家认同,巩固中央政府对
新疆的管理。A、C项解读错误,D 项不是主要目的。
9. C。1927—1935 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出口税率有提升但整体保持平稳,这些变化为
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A、D 项不符合史实,B 项解读错误。
10.B。刘少奇提出合并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有利于华北解放区的发展壮大,巩固战略进攻的成果,为争
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A项理解错误, C 项不符合史实,D 项不是主要目的。
11.D。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了孤立和封锁。周恩来外交工作思想着力于灵活开展外交工作,“依靠
进步,争取中间,分化顽固”有利于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A、C项解读错误,B 项与史实不符。
12.B。在古巴比伦王国,土地主要掌握在王室、贵族和神职人员手中。《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果园等都
可以作为租赁的对象,这反映当时租佃关系发达的现象。A项解读错误,C、D项不符合史实。
13.A。中古后期,英国出现了议会制度,议会对王权形成一定制约。“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加强了议会
权力,进一步限制了王权。B 项不符合史实,C、D项解读错误。
14.D。19 世纪美国的小麦、马铃薯的产量增长显著,农产品的出口占比较大,农业的发展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开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A项解读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能据材料准确得出。
15.B。二战后西方国家在邮政、电站、煤炭工业等领域不同程度地实行国有化,这一举措使得单一的资本主义
私有制转变为混合制经济。A、D项解读错误,C 项与材料无关。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5 页 共 7页
16. (22 分)
(1)原因:先秦时代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下保障决策合理性的需要;官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考量。(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共 6 分)
(2)趋势:政治民主化。(2 分)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北洋军阀把持政权,破坏共和制度;下层民众
对政治毫无兴趣或民主政治缺乏群众基础;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西方宪政制度,不符合国情。(每点
2 分,任答 3点即可,共 6分)
(3)基础: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中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党
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协商建国,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新中国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4分,答出“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同等给分。)
(4)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构建,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民主基因,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4 分)
17. (21 分)
(1)变化:从宝钞纸币到使用白银。(2分)
影响:促进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赋税制度、外贸政策的调整;(3 分)推动白银成为国际通
用结算方式,促进全球性贸易网络和整体世界的形成。(3 分)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复杂;英国经济实力最为雄厚,黄金储备丰富,
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5 分)
(3)特点:大国协调;以美元为中心。(2 分)
评析:这一体系的建立适应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动,也是汲取历史教训的结果;有利于稳定国际货币金
融秩序,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为美国经济扩张、建立世界霸权提供了条件;其内在的
体制缺陷影响到体系的稳定性。(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共 6 分)
18.(12 分)
评分参考:论题或看法(0-2 分);史实阐述说明(0-8 分);结论及逻辑(0-2 分)
论题例举:
食物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食物生产改变了社会生活;
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农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6 页 共 7页
答案示例:
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农业产生之初,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小麦、大麦的原产地是小亚细亚半岛,
粟、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国,中美洲则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
新航路开辟以前,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也带来了食物物种的交流。葡萄、苜
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从亚洲传到罗马。这些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
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整体世界逐步形成,新旧大陆间的物种交流频繁。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在欧洲、亚非传
播,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也在美洲得到种植、推广,小麦成
为了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稳定的食物供应,不仅可以促进人口的增长,还为人类从事物质
文化创造活动提供保障。食物物种的交流,更是人类不同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缩影。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史) 第 7 页 共 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