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第-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地 理 2025.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位于贵州省大山深处的“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多颗脉冲星(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遗
骸”,因其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其中FAST首次发现的编号为J1931-01的脉
冲星,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完成1、2题。
1.脉冲星J1931-01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
2.选择在当地建设FAST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B.海拔较低,信号传输快捷
C.人口稀少,电磁环境优异 D.科技先进,研发实力较强
北京时间2024年05月10日,太阳风又吹到了地球。完成3、4题。
3.太阳风主要来自太阳外部圈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珥层 D.日冕层
4.下列现象产生和太阳风有关的是
①极光 ②耀斑 ③磁暴 ④黑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年10月21日(农历十九),天空中上演了一次木星合月,可以看到木星与月球近
距离的接触。完成第5题。
5.观测木星合月的时间和月球亮面朝向
A.傍晚 亮面朝东 B.傍晚 亮面朝西
C.凌晨 亮面朝东 D.凌晨 亮面朝西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因传播介质不同,传播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地震波在
地球内部的传播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完成6、7题。
地震发生点
甲波 速度/(km·s-1)
乙波 0 3 6 91215
1000
2000
布②③ 3000
4000
深度/km50006000
第6、7题图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1页 共8页
6.乙波在①圈层内向下传播时
A.速度逐渐变慢 B.速度逐渐变快
C.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7.有关①②③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分硅镁层和硅铝层 B.②圈层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
C.③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D.地震波穿过②圈层时速度突然加快
2024年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发现一新属种恐龙——“百年鸳鸯龙”。经研究,
“百年鸳鸯龙”是两具较完整且紧邻的恐龙骨架化石。完成8、9题
8.百年鸳鸯龙繁盛时期最可能是
A.古生代晚期 B.中生代晚期
C.新生代晚期 D.寒武纪前期
9.百年鸳鸯龙出现的时期是
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
B.原始鱼类出现的时期
C.重要的造煤时期之一 第8、9题图
D.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
土林地貌是碎屑沉积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
一般由半松散-半固结状的河湖相沉积物组成。下图为土林地貌景观。完成10、11题。
第10、11题图
10.形成图示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11.与土林地貌物质组成相似的是
A.雅丹地貌 B.冰川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熔岩地貌
读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①、②表示洋流。完成12、13题。
0°
23.5°
① ②T 一等温线
第12、13题图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2页 共8页
12.关于①、②洋流判读正确的是
A.①自南向北流 暖流 B.①自南向北流 寒流
C.②自南向北流 暖流 D.②自南向北流 寒流
13.图示海域表层海水平均密度自南向北
A.先变大再变小 B.一直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一直变大
我国西北地区某地荒漠按植被由多到少可分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等,土壤
中粒径大小差异明显。下图示意0-20cm深度土壤颗粒体积分数。完成14、15题。
100% 共4要 2
90% 15% 中砂
20%
80% 细砂
70%
23% 极细砂
60%
粉砂
50%
黏粒
40%
30% 51%
20%
10%
0% 5%
甲 乙 丙
第14、15题图
14.甲、乙、丙三处土壤剖面分别对应
A.荒漠、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 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化荒漠
C.草原化荒漠、荒漠、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15.影响该地荒漠土壤粒径大小的直接因素是
A.生物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成土母质
国庆期间,陈老师乘坐飞机从台州到广州旅游。飞行结束后-,他在某手机 app上查询了此次航班的飞行情况。完成16、17题。飞行实况 收起高度 速度 航向-m --km/h
十高度(m) 速度(km/h)
12000 1200
9000 900
6000 600
3000 300
0
13:22 13:55 14:29 15:03 15:36
第16、17题图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3页 共8页
16.此次飞机飞行时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电离层
17.飞行期间,飞机舱外气温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一直降低 D.一直升高
帕米尔高原受“山体效应”影响,其内部气温高于外部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TI>T )。
每年开春播种灌溉时,高原上的人们先在结冰的河面上撒黑土,加快冰层的融化,再进行破
冰引水。下图为山体效应原理与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8、19题。
山体内部 山体外部
(T) (T ) ①
山体基面 2 ④ ⑤
③
第18、19题图
18.“山体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内部
A.②强④强 B.①弱⑤强 C.③弱④强 D.②强⑤强
19.冰面上撒黑土,加快冰层融化的原理是
①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②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③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④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太阳能并网发电超过风电及水电装机规模,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其中,江苏连
云港中核田湾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是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青海省海南州太阳能生态发电
园区是目前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完成20、21题。
20.中核田湾光伏示范项目主要利用海洋的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空间资源 D.化学资源
21.与江苏省相比,青海省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③海拔高,大气削弱少 ④空气好,大气温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在水平大气分布均匀的甲、乙两地,各选取一个空气柱(如下图)。两地由于地面受热
不均产生大气运动,图中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在水平方向,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称为辐合,
反之,则为辐散。完成22、23题。
22.假设空气柱内气流没有水平位移,则图中气压 ① ② 某高度
A.①升高 B.②降低
C.③升高 D.④不变
23.实际情况下,大气在近地面和上空某高度产生辐
合或辐散,图中气流在 ③ ④ 地面
甲 乙
A.①处辐合 B.②处辐合
第22、23题图
C.③处辐合 D.④处辐散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4页 共8页
高山冰川区的温度一般低于附近空气温度,在高山冰川区与高山荒漠区会出现局地热力
环流,对山谷风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天山的北坡,这种现象比较明显。完成24、25题
24.下图能正确示意天山北坡大气运动的是
N N一
个
夏季午后 夏季夜晚
高山冰川区 高山冰川区
水域 高山荒漠区 高山荒漠区水域
A B
N— N— 个
夏季午后 夏季夜晚
高山冰川区 高冰川区
高山荒漠区 高山荒漠区
水域 水域
C D
25.随着该地冰川的完全退缩,该区局地环流的变化是
A.白天下坡风减弱 B.夜晚下坡风增强
C.夜晚上坡风减弱 D.白天上坡风增强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5页 共8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海水的性质与运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生物分布、渔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
材料二 小明暑期跟随父亲体验航海生活,他们从宁波出发,航行到塞内加尔达喀尔港,
途经马来西亚民米里港时,在岛上拍摄了一张当地典型植被景观照片(下图所示)。
0° 30°E 60°E 90°E 120°E
大 N06
西 8
里 心 宁波 30°N
达喀尔
阿特怕高
洋
图例 8
一河流
田港口
→—-航线洋流
第26题图
(1)图中洋流甲的性质是___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3分)
(2)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与大西洋存在海水的交换,深层海水的流向是______(3分)
(3)小明在岛上拍摄到当地的典型植被是______(填植被类型),说出该类型植被的主要
特点。(4分)
(4)图中几个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___,简析该海区盐度高的原因。(5分)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6页 共8页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图1为教材中的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图2为某学校师生对教材中水循环模拟实验进
行优化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冰块 冰块
烧瓶
不透水板00000 060
食
烧水壶 凹槽
托盘 托盘 风扇
酒精灯
第27题图1 第27题图2
活动1:优化地理实验
(1)优化后的实验,新增水循环模拟的环节有____、__。观察发现,
与铺设土壤相比,不透水板处的地表径流汇集速度更____(填“快”或“慢”)。(3分)
(2)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与图1相比,指出图2优化实验装置的具体改进措施及目的。
(6分)
海洋收入和支出跟蒸发、降水等众多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烧水壶蒸发出的水量大于流回烧水壶底部凹槽的水量,请简要说明
原因。(3分)
活动2:应用地理原理
在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后,某学生提出在坡面上放置底部有土壤层的草皮,可模拟植被
涵养水源的功能。
(4)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3分)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7页 共8页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终汇入东海。其干流流经青
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多个重要地形区。
材料二 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开展“溯源长江”研学活动,小组成员借助地理
信息技术绘制了长江流域简图(下图所示),选择了A、B、C三个研学地点的卫星影像进行
研究。
98°E 108°E 118°E
B C 织 N SE
A
N SZ
第28题图
(1)该小组绘制长江流域简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暑期研学小组在A地考
察时可能会遭遇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3分)
(2)图中A地的典型流水地貌是______,描述其景观特点(5分)
(3)研学小组发现C地湖泊南岸有一处沙山,它是由______作用形成的,在___(填
“洪水期”或“枯水期”)沙山增长较快,可以通过______、__等方式阻止
沙山扩张。(4分)
(4)A地受____的影响,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状况随海拔的增加而变化,植被出
现_______分带现象。(3分)
(5)图中B地地势___,河流受到河岸限制少,可以_____(填“侧向”或“纵向”)
自由发展,凹岸_____,凸岸堆积,曲流呈“Q”形,出现曲流颈。当曲流颈被冲
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___,弯曲河道被废
弃,则形成_____湖。(5分)
台州市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第8页 共8页
台州市 2024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第一学期
地理参考答案 2025.01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C B B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A D A B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26.(15分)
(1)寒流(1分) 降温减湿(2分)
(2)大(1分) 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2分)
(3)热带雨林(1分) 上层乔木树干高大(1分);植物种类丰富(1分);群落结构复杂
(1分);树基常有板状根(1分);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1分)无明显的季
相变化(1分)(任答3点得3分)
(4)红海(1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1分);(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1
分);(无河流注入)淡水稀释弱(1分);(海域封闭)海水交换不畅(1分)
27.(15分)
(1)下渗(1分) 地下径流(1分)(可互换) 快(1分)
(2)烧水壶代替酒精灯,加大水汽蒸发量(2分);增设风扇,加快水汽输送(2分);托盘
改成倾斜,增加径流速度(2分)
(3)水汽附在容器壁上(1分)水汽散失(1分) 被土壤吸收(1分)(言之有理即可)
(4)拦截雨水(1分);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1分);增加下渗(1分)
28.(20分)
(1)GIS/地理信息系统(1分)滑坡/地震(1分) 泥石流(1分)
(2)V形谷/峡谷(1分)河谷横剖面呈“V”形(1分);两壁较陡(1分);谷底狭窄(1
分);深度大于宽度(1分)
(3)风力沉积(1分)枯水期(1分) 植树造林(1分)设置沙障(1分)
(4)地形(1分) 水热(1分) 垂直(1分)
(5)平坦(1分) 侧向(1分) 侵蚀(1分) 裁弯取直(1分)牛轭(1分)
台州市高一地理答案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