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培优专题一 对照实验
1.[2024·新疆模拟]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 4 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 A、B 两组,A 组编码 1 号和 2 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 组编码 3 号和 4 号,用于检测笔帽上细菌和真菌的附着情况。
第二步:将 4 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培优专题一 对照实验
培优专题一 对照实验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A 组实验中,_____ 号培养皿是对照组;B组实验中,_____ 号培养皿是实验组。
(2)3 号用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_______ 步骤。 培养基为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 ______ 和 ______。
(3)有同学认为,4 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________(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接种
有机物
水
是
保证变量唯一
培优专题一 对照实验
(4)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 A、B 两组实验现象,观察 1 号培养皿发现,菌落[1]呈黑色、绒毛状,应该是 ______ 菌菌落。 根据 4 个培养皿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
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不同,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多于笔帽中
的细菌和真菌
培优专题一 对照实验
2.[2024·辽宁]夏天,蟋蟀像比赛似的不停鸣叫着。 当凉风袭来,燥热退去,蟋蟀便安静了许多。温度会影响蟋蟀的鸣叫次数吗?某生物学
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 5 只大小和生理状态相似的蟋蟀待用。
步骤二: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 15 ℃,另一个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 25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培优专题一 对照实验
步骤三:取 1 只蟋蟀,先后放入 15 ℃、25 ℃的两个容器中,每次待蟋蟀适应环境后,分别记录蟋蟀一分钟的鸣叫次数。 记录结束后,取出蟋蟀另放。 将其余 4 只蟋蟀按此步骤重复操作。 统计结果如下表:
培优专题一 对照实验
实验结束后,将蟋蟀放回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一中应选择 _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种”)蟋蟀。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温度会影响蟋蟀的鸣叫次数,蟋蟀在 25 ℃时的鸣叫次数 ______(选填“多于”或“少于”)在 15 ℃时的鸣叫次数。
温度会(不会)影响蟋蟀的鸣叫次数
温度
同种
多于(共7张PPT)
[课标领航]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圈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024·27 题考查)[人教七上 P23-P24,冀少八下 P100]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对稳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动植物种类越丰富,其自我(动)调节能力越①_____;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②_____ 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强
限度
【课标领航】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圈
■考点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教七下 P102-P114,冀少八下 P113-P120]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圈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外来物种
不利影响:滥伐森林、乱捕滥杀、生物入侵
5.6
环境污对
生物的影响
酸雨
定义:pH 小于③______ 的雨水。
产生原因: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危害: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吸收利用;使河流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圈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环境污对
生物的影响
温室效应
产生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台风暴雨更加频繁或更加干旱,世界各地农作物减产和多种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土壤和
水污染
产生原因:排入水和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
危害: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等还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圈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环境污对
生物的影响
其他环境污染:如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
土壤和
水污染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圈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对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垃圾分类、倡导“低碳生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对外来物种的引入或入侵监测。(共34张PPT)
生物的
共同特
征
■考点一 生物的共同特征[人教七上 P3-P8]
3.1 生态系统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①_________。 如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生物能进行②_________。 如鲸需要浮出水面换气。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③_______。 如人的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
营养
呼吸
1.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应
看其是否同时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满分备考
废物
3.1 生态系统
生物的
共同特
征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④__________。 如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
生物能生长和⑤________。 如种子萌发、鳄类通过产卵繁殖下一代。
生物都有⑥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一株碧桃开出不同颜色的花生命现象的判定:生命现象是生物在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只有生物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因此判定生命现象的关键在于判断该现象的主体是否为生物。
作出反应
繁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特征
[课标领航]
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1 生态系统
■考点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24·27 题考查)[人教七上 P12-P17,冀少八下 P80-P92]
3.1 生态系统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光对植物的分布和生理都有决定性作用,植物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也影响动物的活动,如光会影响鼠妇、黄粉虫等动物的分布。
温度: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而且也影响着生物的分布。
水:生物的生活都不开水,水也会影响动物和植物的分布。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
3.1 生态系统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发生的斗争。
互助: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的争斗现象。
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
3.1 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能影响生物: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南橘北枳。
生物能⑦________ 环境:荒漠中骆驼刺的根很深。
生物能⑧________ 环境: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沙漠中植物的根往往扎得很深,同时又能防风固沙
环境影响生物和生物影响环境的区别
满分备考
适应
影响
【课标领航】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3.1 生态系统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组成(2024·27 题考查)[人教七上 P19-P21、P28-P29,冀少八下 P95-P97]
3.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组成成分
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1 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判断: 既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要有非生物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 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如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属于消费者;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蟑螂等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满分备考
3.1 生态系统
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 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和 “____________”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多。 能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 “____________”之称。 _____ 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沼泽
3.1 生态系统
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
城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________。 人类在该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主要消费者是人类。
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与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丰富,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
其他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最弱
3.1 生态系统
■考点四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人教七上 P21-P23,冀少八下 P99-P101]
【课标领航】
1.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3.1 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书写原则
(1)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 __________,终止于 _____________。
(2)食物链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__ 和非生物部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关系系
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如:兔吃草,狐吃兔,表示为草→兔→狐。
生产者
最高级消费者
分解者
3.1 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变化(以食物链“甲→乙→丙”为例):
(1)短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减少,则甲的数量 _____,丙的数量 _____;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相反。
(2)长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减少,则甲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丙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如果乙的数量增
加,则相反。 最终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增加
减少
3.1 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网
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 如下图所示:
3.1 生态系统
1. 书写食物链的易错点:加入非生物因素、捕食关系错误、出现分解者。
2. 食物链中的生物只是食物关系, 而在食物网中, 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因此,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满分备考
3.1 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网
食物链的数法:(1)找出起点和终点。 每一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 终点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消费者。(2)顺着箭头计算,从起点到终点有几条通路就有几条食物链。
有毒物质积累:当某些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如在“草→蚱蜢→青蛙→蛇→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3.1 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网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最初来源: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 __________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逐级递减
3.1 生态系统
■考点五 生物圈[人教七上 P26-P31,冀少八下 P104-P105]
【课标领航】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3.1 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
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 ______、空气、水、适宜的 ______、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阳光
温度
3.1 生态系统
生 物圈只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圈层的一小部分,不要错误地认为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三者就是生物圈。
满分备考
3.1 生态系统
一、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
3.1 生态系统
考点速记
(1)图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
(2)草和兔是 ___________ 关系,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草
捕食
捕食和竞争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3.1 生态系统
链接中考
1.[2024·河南]郑州市西流湖公园已建设成为集生态文明、休闲游憩、历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公园。园内生物种类众多,形成了多条食物链。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
A. 昆虫→青蛙→蛇
B. 草→昆虫→食虫鸟
C. 鲫鱼→水蚤→藻类
D. 阳光→藻类→鲢鱼
B
3.1 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3.1 生态系统
考点速记
(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_____________。
(2)图中能表示动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______(填序号)。腐生性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大量蛇,那么短时间内,鼠的数量会 ________,但二者的数量最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
太阳能(光能)
②
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减少
自我(动)调节
3.1 生态系统
考点速记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_______,直接能量来源是植物 __________ 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5)像碳循环这样,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___________之间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太阳能
光合
无机环境
3.1 生态系统
链接中考
1.[2024·广东模拟]十四五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 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 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C. 如图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 只有丙、 丁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3.1 生态系统
■实验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鼠妇)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订并实施计划 1. 材料用具:每组 10 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2. 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将生长状况相近
的 10 只鼠妇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中央。
3. 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
一侧盖上玻璃板,在铁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续表
3.1 生态系统
制订并实施计划 4. 除光照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确保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光。
5. 观察记录:静置 2 分钟,待鼠妇安静下来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10 次,计算全班各组 10 次数据的平均值。
6. 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续表
3.1 生态系统
实验现象 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得出结论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表达与交流 1. 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除了光不同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2. 计算全班各组 10 次数据平均值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链接中考
1. [2024·长春模拟]若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应选择下列哪一实验装置 ( )
3.1 生态系统
D
创新考法
2. 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生物实验中,在阴暗和明亮环境中各放 10 只鼠妇,下列能准确表示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3.1 生态系统
D(共25张PPT)
大概念 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同时生物又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2. 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我们要能够运用系统与整体的思维方式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确立生态文明观念。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2024·广西模拟]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说明了 (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B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2.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通过茎和叶排出,堪称盐渍化土地上的“土壤改良功臣”。 这体现了 (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依赖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3. 粪金龟(蜣螂)通常以动物粪便为食。 研究者发现有一种猎食性粪金龟, 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同时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 这种猎食性粪金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
A. 生产者、消费者 B. 消费者、分解者
C. 生产者、生产者 D. 分解者、生产者
B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4.[2024·广东]推进深远海养殖是“打造海上新广东”的重要举措之一,养殖的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 (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部分
B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5.[2024·湖南模拟]北草蜥在我国分布广泛,栖居于山区和丘陵的荒地、农田,以各种无脊椎动物为食,如蝗虫、蛾类幼虫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北草蜥体表有鳞片覆盖,能减少水分蒸发
B. 蝗虫→北草蜥构成一条食物链
C. 北草蜥的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是它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D. 冬季时北草蜥冬眠,原因之一是它无法维持自身体温恒定
B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6. 如下表是在某生态系统中形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体内,科研人员测得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甲基汞的含量。 这条食物链是 ( )
A. 丁→乙→丙→戊→甲
B. 甲→戊→丙→乙→丁
C. 甲→乙→戊→丙→丁
D. 丙→甲→乙→丁→戊
B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7. 在“藻类→草食鱼→肉食鱼→鲨鱼”食物链中,如果水质被有毒物质汞污染,那么体内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
A. 藻类 B. 草食鱼
C. 肉食鱼 D. 鲨鱼
D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8. 我国积极探索沙漠治理新模式, 栽植梭梭、沙拐枣、白刺和沙木蓼等植物,将一个个沙丘分割、锁住,犹如整齐的“魔方”。 关于沙漠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种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B. 沙漠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低
C. 梭梭、沙拐枣等植物是生产者
D. 沙漠缺水,没有分解者
D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9.[2024·长沙模拟]科学家利用多种育种技术,促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培育出 63 个不同品种,该项研究主要利用了( )
A. 基因的多样性
B. 物种的多样性
C.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0.[2024·辽宁模拟]“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 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具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B. 属于陆地生态系统
C. 能量最终来源于藻类植物
D. 其中的贝类属于软体动物
D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1.[2024·安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的活动既能改善环境,也会破坏环境。 下列人类活动中属于破坏环境的是 ( )
A. 发展生态农业 B. 开展植树造林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排放高辐射核污水
D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2.[2024·湖南模拟]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 人体呼吸作用排出大量 CO2,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B. 部分生物随人类活动迁移到其他大洲,致使当地原生物种灭绝
C. 退耕还林,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
D. 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保护濒危物种
A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3.[2024·陕西模拟]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
D. 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B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4. 仰望夜空,繁星闪烁。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地域关系、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方面都能看出不同生态系统间是相互关联的
B. 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20 千米,其范围包括岩石圈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上部
C.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年产氧量占全球的 70%
D. 湿地生态系统又被称为“地球之肾”,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
A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5.[2024·宁夏]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中植物稀少———环境影响生物
B. 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C. 蚯蚓疏松土壤———环境影响生物
D. 北极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适应环境
C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16.(14 分)[2024·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稻常生活在水滨浅滩,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水稻茎内有气腔(如图一),可以直接把氧气运输到根,避免根细胞因缺氧而死亡。 但稗草、莎草、李氏禾等耐涝性强的杂草也能在稻田中生存。 要去除它们,还需施加除草剂或进行人工管理。小轩家采用了“水稻—鸡鸭—鱼塘”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此系统中,鱼类如鲤鱼等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可以很好地控制害虫的危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稻田中的鱼、鸭日常在田里畅游,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小轩把该生产模式及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大气之间的关系分别绘制成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分别绘制成图二和图三(箭头表示含碳物质的流动方向)。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水稻茎内有气腔,这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稻田中水稻和稗草之间存在 ___________关系。(1 分)
(3)水稻对浅水环境的适应是 _____________的结果。
(4)水稻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________,相当于图三中的 _________。
(5)水稻秸秆和鸡、鸭粪便投入鱼塘,塘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相当于图三中的 ________,能够将秸秆和粪便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水稻利用。
(6)从生态角度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生物适应环境
竞争
自然选择
生产者
甲
丙
减少污染(或实现废物再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7)在生物课堂上老师讲过鸡和鸭都属于鸟类,但小轩没有看到它们像鸟一样飞行,因此他对老师的观点产生了怀疑,于是去查找资料。 请你帮他找出鸡和鸭属于鸟类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体表覆盖着羽毛(或前肢变成翼或用肺呼吸, 气囊辅助呼吸)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7.(16 分)[2024·湖北]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湿地资源丰富。 2022 年 11 月 6 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正式通过了“武汉宣言”。 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方面还有巨大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1)图一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 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 ______ 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 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 __________ 能。
(2)小军同学对图一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将鱼和鸟归为一类,螺归为另一类,小军的分类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 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1 点即可)。
捕食
太阳
体内是否有脊柱
身体呈流线型(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等)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图二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移出水体、定期更换水生植物
主题三 高频考题组合检测卷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由 65 种增加至 146 种,鱼类由 55 种增加至 68 种,鸟类由 153 种增加至 273 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会 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
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