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一个摆摊小贩的血泪控诉
——《卖炭翁》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
创设情境
模拟法庭
同学们,欢迎来到“模拟法庭”,一起来审理一桩来自千年前的案件:“一个摆摊小贩的血泪控诉”。本次案件的角色有原告,被告,法官,请大家自主选择角色,可作为原告、被告或者法官,自主发表看法。
接下来,我宣布,今日的模拟法庭正式开庭!
任务一
翻开卷宗,调查案情
任务二
揣摩人物,还原真相
任务三
真相浮现,掩卷深思
情境任务
任务一:翻开卷宗,调查案情
在开庭前,请大家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读音。读好节奏:七言句为主。(四三式,二二三式)
鬓bìn 裳chánɡ 辗niǎn 辙zhé
敕chì 叱chì 将jiāng 系jì
任务一:翻开卷宗,调查案情
下面请大家化身为案件中的人物,正式审理案件。你们所说的每一个字将作为呈堂证供,请大家肃静,马上开庭!
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并完成下列表格。
任务一:翻开卷宗,调查案情
模拟法庭卷宗 原告 原告身份职业
被告 被告身份职业
案发时间地点 案发地点
案情概述(一句话) 卖炭翁
卖炭小贩
黄衣使者、白衫儿
宫使
唐德宗贞元末
长安集市
卖炭翁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千余斤的炭,被黄衣使者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任务二:揣摩人物,还原真相
我实在是太苦啦!
请你详细说说“苦”在何处?
卖炭翁的陈情
请同学结合第一段中的具体诗句进行讨论,以卖炭翁的口吻分析他“苦”在何处。“我太苦了,你看我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苦在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分析)”的句式回答,要求回答时要模拟人物角色,富有感情。
我实在是太苦啦!
卖炭翁的陈情
找木柴过程太艰辛!
我太苦了,你看我“伐薪烧炭南山中”,苦在找木柴过程艰辛,南山距离长安城45.5公里,人少路远,陡峭难行,我进山伐木,每10斤木柴才能烧出1斤炭,且时间漫长!
资料补充
南山就是终南山,距离长安城45.5公里,是当时都城能源供应基地,到终南山伐薪烧炭的人很多,竞争激烈,卖炭翁只能选择人少路远,陡峭难行的南山深处。且烧炭用的木材必须木质坚硬,同时10斤木柴才能烧出1斤炭,过程及其漫长。
卖炭翁的陈情
我太纠结了!
我太苦了,你看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苦在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天气暖和些,因为身上衣服单薄实在抵挡不了寒冷,又希望天气寒冷点,这样我的炭才能卖出去。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卖炭翁的陈情
收入低微,只能解决温饱!
我太苦了,你看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苦在收入低微,卖炭得来的钱也只能基本解决我的温饱问题。
设问句
卖炭翁的陈情
天早、雪厚、路滑、车沉!
我太苦了,你看我“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苦在运炭的艰难,雪天路滑,车沉,我天还没亮就早早地出发了。
环境描写
卖炭翁的陈情
饥寒交迫、只能泥中歇息!
我太苦了,你看我“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苦在饥寒交迫,到了集市已经中午,人与牛都精疲力竭,却只能在泥中歇息。
环境描写
资料补充
唐朝集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日中为市”,就是只能在中午开始贸易。须午时(11时)一刻,击鼓三百下后,才能入市交易。同时,在此交易的人络绎不绝。
法官总结
卖炭翁烧炭辛苦、运炭艰苦、生活困苦,确实是一位苦难又可怜的人!
从卖炭翁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卖炭翁是个怎样的人?
现场还原
卖炭翁自述完自己的苦难后,开始描述那天炭被抢的过程。请大家朗读诗歌第二段,帮助卖炭翁还原那天的情形。
要求在横线上补充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在括号内补充人物的语言。完成后分角色进行演读。
现场还原
旁白: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随后一阵迅疾的寒风猛地刮向了又饿又困的卖炭翁,他顿时清醒了许多。只见不远处,两个身着_________________(外貌)的使者骑着马____________(动作)地来到卖炭翁面前。
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老头,奉皇上的命令,你的炭我们全要了。
旁白:不等卖炭翁开口,使者便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同时拿出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系在牛角上。
使者:____________(神态)这是你的炭钱,是皇上给你的莫大恩惠。
卖炭翁:____________(神态/动作)大人,这不公平啊。(
)
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态/动作)滚,臭老头。
旁白:说着,两个使者骑着马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市集上,只剩卖炭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穿着黄衣和白衫儿
轻快地
把手上的公文甩在卖炭翁面前
趾高气昂
苦苦哀求
而您给的布匹根本不值得这么多炭啊。
我这一车炭有千余斤,
狠狠地瞪了卖炭翁一眼
资料补充
红纱和绫:两种丝织品,一匹红纱约两百文钱,半匹就是100文钱;一丈绫大约400文钱,红纱、绫都是达官贵族使用的,并不能自由贸易来换钱。
据史料记载,天宝年间(742~756)的木炭价格中等质量每斤大约1.5文,中等质量的绢价每匹460文。就按天宝年间的物价来算,卖炭翁的一车木炭等于是五折,几乎血本无归。
法官总结
使者真是趾高气扬、仗势欺人、巧取豪夺的人!太让人气愤了!
从卖炭翁的炭被抢的整个经过中,我们发现使者是怎样的人?
任务三:真相浮现,掩卷深思
案件的真相已浮出水面,蛮横无理的使者巧取豪夺,以不公平的交易抢走了卖炭翁辛苦烧来的炭。卖炭翁的委屈与不甘被白居易说了出来,也被千年后的我们所看见。但真相背后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于是,你们准备了一场答疑会,请做好准备。
任务三:真相浮现,掩卷深思
疑问一:抢走卖炭翁炭的真的只是两位使者吗?白居易在诗中仅仅是在控诉使者的巧取豪夺吗?
资料补充
宫市:“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任务三:真相浮现,掩卷深思
使者代表的是仗势欺人、霸道凶残的统治者,他们以“宫市”为名行行掠夺之事,
卖炭翁代表的是勤劳艰辛、悲惨可怜的底层劳动人民。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层的批判。
任务三:真相浮现,掩卷深思
疑问二:卖炭翁的苦苦哀求得不到官家的同情,但白居易却为他发声了,请你发挥想象,你觉得被掠夺后卖炭翁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
课堂总结
每个时代都不乏像卖炭翁一样受到不公平待遇却无处申诉的弱势群体,但每个时代也不缺少敢于为底层人民发声的英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扛起肩上的责任,不对恶势力低头,不对不公平的事件妥协,在新时代,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