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格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格式,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1 17:08:54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卷
5.《明史·职官志》记载:“(明朝中后期)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面相权转归之寺
克思主义的文章达23?篇,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人(内待之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1901-1912年
B1917-1922年
A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1927-1937年
D.1937-1945年
注意事项:
本试卷调分100分,考试用时5分钟
C.政治制度趋于完善
D.宦官权力超过内阁
11.1929年7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红军分散行动,同年8月,中其中央关于军事复略的决复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5,清乾隆帝在谈到商人时,说“至于商贸,卓通货财,亦未尝无益于人”,又说“商圆亦吾民”,否定
提出,“红军应避免大规模集中作战,以灵活的静击战为主,“中共中奥的这些决定
2回答选择题时,述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
了通过增加关税以节余部分作为官吏养康银的主张,告诚官吏“但当以清弊恤商为本”,这说
A.坚持城市中心论
B意在发动肌众斗争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明乾隆帝
C阻碍了革命发展
D.利于保存红军实力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12.在解放战争中,197年的“土改”,对农民来说,意球着获得土地,摆脱贫困,意味看打破田的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主张减免商人赋税
B提倡官吏摩洁奉公
生产关系,意殊着提高农民地位,促进社会公平,更意味看酸发农民革命热情,巩圆革命服国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C.重视商业经济发展
D.鼓励商人外出经商
7.19世纪中期,以曾国落、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民用工
地。这一“土改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业。这些民用工业企业大多采用
A.避免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B直接决定了国共战争走向
符合题目要求的。
C.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
A.官督商办,合股经营
B商办为主,自由发展
D.表明封建判创制度的终结
13.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评新偏历史(海官)》一文,该文输风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国理念,其中主张“无为面治”的是
C官办经营,政府主导
D.中外合办,共同管理
8.图1所示是某同学就某一历史事件做得课堂笔记。据此可知,该历史事件是
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所谓“单干风”“自案风联系起来,成为引发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这一事件
2.表1所示为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这次历文事件后,★四主又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养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就治工
A.破坏了文化领城的正常秩序
表1
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度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秋序。它对近代亚洲各四被压迪民旗的解批达动,产生了比较
B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泛的影响,种利是对越南、印度尼西爱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千令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文上也
皇★
在位时间
人口数量/万人
C反映了学术争鸣的正常开展
是一次伟大的种斯
汉文★
前180年一前157年
约2000
D.推动了对历史研究的深人发展
汉景喻
前157年一前141年
的3000
图1
14.1978年,安风阳县小岗村的部分农民移密签订奥约,实行大包干责任制,这一举动随后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全国多地得到效仿和推广,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当时
A对外交流的频繁
B.“党钢之祸”的铲除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A.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C.刺史制度的设立
D.“休养生息”的推行
9.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詹姆士
B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3.宋仁宗时,范仲淹大力推行庆历新政。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吏治、加强军事防御等方面。这
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和罗素的新唯实主义这类用某些自然科学成果装饰起来的
C农民自发探索改革道路
表明宋仁宗
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他心目中也被认为是科学,这表明,此时的陈独秀
D.城乡经济差距的逐步缩小
A.重视文化与教育的改革
B.着力加强中央集权
A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理念
15.图2所示是20世纪90年代泉州港的一角,港口处船只往来紧忙。这张图能够
C.企图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D.注重发展社会经济
B对西方思想认识较为混乱
4.(元史·地理志)中写道,“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速
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元”对于元朝这样一个大国,如何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是关系到政权
D.们导用科学改造社会思想
巩固的大问题。因此,元朝在地方实行
10.中国近代某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宜言)(科学的社会主义)、列宁的(民族自决】
D.行省制度
《国家与革命)等30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新青年(劳动界)等刊物发表介绍马
2
C州县制度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高-历史第2页(共6页)】
【高一历史第3页共6西】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A2.D3.C4.D5.B6.C7.A8.C9.D10.B11.D12.C13.A14.C
15.B16.D
17.(1)原因:社会生活活跃;科举“温卷”之风的推动;各类文学形式的融合;其他通俗文学的
影响。(8分)
(2)影响:通过科举考试,文学创作成为士子们追求功名的重要手段:科举考试促进了诗赋等
文学的发展:科举制度影响了文学的主题和风格。(6分)
18.(1)原因: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低;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推动:经济利益对英国商业势力的驱
使。(6分)
(2)影响:贸易出超地位被打破;农民负担加重;社会结构松动;社会风气遭到破坏;埋下战争
隐患。(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示例
论题:《中美新约》的签订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进程。(2分)
阐述:1943年1月中美签订的《中美新约》,美承诺放弃《辛丑条约》赋予其在中国的特权。
条约的签订建立在中国民众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的基础上,是中国人民奋
勇斗争的结果。同年,中英也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英国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
约;接着,中国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中美新约》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
具有重要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是中国国际地位提
高的重要标志。该条约的签订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士气,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团结一致对敌作战。(8分)
总之,《中美新约》的签订对推动抗日战争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20.(1)特点:发展阶段性明显: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产量与种类不断增加。(6分)
(2)原因:政策重视与支持:科技投入与创新;经营方式的转变;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民素质的
提高。(6分,答出三点即可)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