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55页,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55页,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7 22: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
课程标准
2
3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结合具体的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内涵及属性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分析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用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且可以减少松树砍伐,于是广泛推广使用。
情景导入
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松木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目录
CONTENTS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2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4
01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one
▋自然资源
概念: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土地
植物
动物
石油
铁矿
稀土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指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
可再生资源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资源
可再生资源
指在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
资源
可再生资源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矿产
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能源
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海洋
资源
▋自然资源的必要条件
&思考:石油资源自古有之,那么是否意味着石油资源做为自然资源早已进入我们的人类社会当中?

1
2
3
自然资源
必要条件
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可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价值
▋自然资源的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社会属性: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需求的影响;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陕北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些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是自然作用的结果。
北宋时期延州(今延安)的石油被用来点灯照明和制墨等,需求量较小
目前陕北的石油被大规模工业化开采,已成为我国重要石油生产基地之一。
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课堂活动-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问题一:
指出工业化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的自然资源。
饲料生产: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
奶牛养殖:土地资源、水资源;
牛奶加工:能源资源、矿产资源;
牛奶配送与消费:能源资源
▋课堂活动-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问题二:
分析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
现代工业社会消费自然资源以加工成产品的间接利用为主,相比传统直接利用消费,每一个中间环节(比如包装、储运、管理),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
现代工业社会资源开发能力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强,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人口数量增加
02
自然资源的数量
特征
two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人类不能突破自然环境所能供给资源的极限。
非可再生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总量不会增加。其中,人类目前能利用的非可再生资源是已经查明且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部分。
问题:
哪些因素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上可开储量?
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人类认知水平;资源需求等
可再生资源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利用数量不能超过这种极限。森林的自然更新速度会因树种和所处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图示地区的森林自然更新速度大约为25年。
结论:可再生资源并不代表资源的无限性,一旦人类的利用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也会出现枯竭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
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课堂活动-理想状态下市场对资源稀缺的响应模式
问题一:
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的哪些变化
自然资源稀缺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在供给上会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寻找从已知资源中增加产出的方法,使供给量增加;
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技术发展开发新的替代品,改进资源保护方法,促进循环技术,使需求减少。
▋课堂活动-理想状态下市场对资源稀缺的响应模式
问题二:
价格上升为什么会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
价格上涨,会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寻找从已知的资源增加产品的方法,使供给增加。
问题三:
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技术革新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但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技术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03
自然资源的数量
特征
three
▋自然资源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优劣高低之分的。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来衡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只有达到某一质量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
荒漠土与黑土都属于土壤,但由于两者有机质的差异性,造成了土壤生产能力的差异性
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铁矿
根据品位:富铁矿;贫铁矿
我国耕地
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石油
高硫石油、含硫石油和低硫石油
贫铁矿
富铁矿
优等地
低等地
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
低等地
石油按含硫量的分类 含硫量(%) 小于0.5 0.5—2.0 大于2.0
分类 低硫石油 含硫石油 高硫石油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
1
品味高的矿石—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较低。
2
人类技术水平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会增加。
▋案例-利用“提铁降硅”技术提高铁矿石的品位
我国铁矿资源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都是品位较低的贫矿,铁矿石需要经过选矿加工成为铁精矿后才能用炼铁生产。2001年我国提出“提铁降硅”选矿技术,从铁矿石中直接提取硅等杂质,从而间接提高铁的品位,有效地提高了铁精矿的质量,使得国产铁精矿质量达到与国外进口铁矿石相当的水平。此外,“提铁降硅”后的铁精矿减少了高炉炼铁过程中废气、废渣的排放,降低煤和焦炭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问题一:比较我国在铁矿开发中品位高和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差异?
问题二: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品位高的铁矿石开采成本低,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高
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然资源质量特征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04
▋自然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问题一:分析上图中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
首先我国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例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产资源北多南少。且往往具有一定的集聚区
首先我国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例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产资源北多南少。且往往具有一定的集聚区
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
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其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北方旱地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及其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支撑。虽然中东地区常年战乱,政治环境不稳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已经成为中东国家的战略资源,对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具有极大的影响
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同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地区之一。凭借着湿润的气候,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迅速发展农业,农业发展水平高于同时期的其它地区,不断吸引人口的集聚
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与全球化进程。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与全球化进程。
石油缺乏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石油
▋课堂活动--分析水资源和供水量的空间差异
问题一:绘制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柱状图,以及供水结构饼状图
问题二: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
与湖北相比,北京水资源总量少,供水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少
问题三: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
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总量少;
北京是我国首都,人口多且密度大;
经济水平高,产业发达;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缺水严重;
由于国家采取跨流域调水向北京供水,所以北京供水总量大于水资源总量
问题四:为什么湖北的人均用水量比北京高得多?
湖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能满足当地用水需求;
气温高,蒸发量大;
湖北农业用地多且多为水田,耗水量大;
无缺水之忧,节水意识不足
问题五:根据以上分析,对北京和湖北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
气候上,两地降水季节差异大,水资源保障均存在季节不稳定风险,相比北京,湖北河湖多,年降水量大,季节性供水不足的风险远小于北京。
水资源数量上,湖北水资源量远大于供水量,足以支撑供应的稳定性;北京水资源量小于供水量,且地下水使用占比大,长期供水大于水资源总量,加剧供水不足风险。
北京经济发展快,用水需求量呈增加态势,加剧供水风险。
南水北调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北京,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北京市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
自然
资源
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
概念
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数量特征
有限性
稀缺性
分类
质量特征
有优劣高低之分
开发利用成本有区别
空间分布特征
不均匀
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带性
非可再生资源:富集在特定地区
区域经济差异
资源空间上流动
下图为某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核能占比迅速上升
B.天然气占比逐年上升
C.石油总量持续下降
D.煤气总量整体上升
2.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是( )
A.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上升
B.促进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
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
D
D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只有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下图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3.干热岩( )
①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是一种地热资源
③受外部因素影响小
④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只有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下图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4.共和盆地干热岩开发的主要优势是( )
A.埋藏较深
B.交通便利
C.品质优良
D.技术先进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只有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下图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
5.开发共和盆地地热资源面临的挑战有( )
①气候高寒,降水少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开发工程建设难度大
④干热岩热能提取技术要求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