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安全
1
课程标准
2
3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3.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分析
1.分析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说明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途径。(综合思维)
2.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在保护耕地资源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人地协调)
情 景 导 入
Scenario introduction
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3.69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目
录
CONTENT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课后练习
2
3
4
1
粮食生产安全的
资源基础
01
▋粮食安全
2022年以来,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极端天气以及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等共同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凸显。上半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经济体以及欠发达经济体的饥饿与贫困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农作物前景和粮食形势报告》显示,世界上仍有45个国家,33个非洲国家、9个亚洲国家、2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以及1个欧洲国家,由于冲突、极端气候和飙升的通胀率等因素需要外部的粮食援助。FAO认为,东非和西非国家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尤其令人担忧。而展望明年,在多重风险萦绕下,全球粮食安全压力仍将持续。
定义: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储备
生产
贸易
流通
影响粮食安
全的环节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国务院于1996年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明确阐述了我国“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的一贯立场
定义: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粮食总产量
计算公式: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影响因素: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耕地数量
耕地质量以及耕地所在区域的光、热、水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问题一:
图1为全球人均耕地面积分布图,图2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构成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
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点
01
问题二:
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土壤固有肥力状况、耕地所在区位、耕地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
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点
01
02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问题一:
我国耕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总体上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南方耕地质量较高。
问题二:
气候和地形是如何影响我国耕地分布的?
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配置较好,且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耕地分布集中在东部地区。
问题三:我国耕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点
01
02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03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耕地东多西少,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南方耕地质量较北方高,但占用耕地严重,北方新增耕地较多但主要为低质量耕地。西北地区耕地少
旱灾颗粒无收
中国农作物受灾面积
类型 地区 成因
梅雨 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台风 东南沿海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春旱 华北 锋面雨带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夏涝 华北 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风沙 东北、华北、西北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冷空气侵入过程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的广大地区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系统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及其成因分布表
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点
01
02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03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耕地东多西少,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南方耕地质量较北方高,但占用耕地严重,北方新增耕地较多但主要为低质量耕地。西北地区耕地少
04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
实现粮食安全的
途径
02
案例--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下限含义的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现行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有土地的行为。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基本原则: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意味着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
基本途径:①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前的数千年)。
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49年以后)。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扩大耕地数量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问题一:
根据图标分析自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播种,生产与总产量的变化特征?
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
问题一:
每种措施分别如何影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改善水热条件,提高土地质量,减少灾害,防治水土流失
培育良种,例如耐寒,耐旱,耐涝品种等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土地资源潜力
利于耕地护养,肥力提高,促进单产水平
可以有效减少粮食作物的损失。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有效保证。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问题一:
结合上图分析,如何协调我国粮食在空间生产和消费上的矛盾?
其它途径:
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维持着“南粮北运”的格局,自1985年起,我国粮食的供需空间调配演变为“北粮南运”,以玉米调入为主,主要是适应畜牧业的发展和对饲料用粮的需求。我国粮食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内蒙,豫,皖等省区,但这些省份均易受农业灾害影响,若同时发生自然灾害,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问题一:
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如何?
2000年前我国对大豆的依存度很低,2000年以后我国对大豆的依存度快速上升,近年来依存度达最高水平(80%以上)
问题二:
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做饲料的原材料。在你的生活中,接触的大豆制品或者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有哪些?
豆腐、豆浆、豆油皮、腐竹、千张、素鸡、酱油干等。
问题三:
你认为我国是否需要改变大量进口大豆的现状?为什么?
需要。我国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对进口大豆依赖大,风险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不需要。目前国内大豆生产难以满足需求;进口大豆品质高,价格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短期内无法扩大。
其它途径:
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通过利用国际粮食(谷物和大豆)市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我国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为小麦。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粮食进出口大体平衡;21世纪以来,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大豆进口比例最高
案例分析--我国的中央储备粮
中央储备粮,是我国中央政府储备的粮食和食用油,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其目标主要是抑制全国性的市场波动和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局部市场波动,主要功能属于战略储备,兼顾部分调剂市场的后备储备功能。根据我国《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才能动用中央储备粮:一是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二是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三是国务院认为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其他情形。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其它途径:
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通过利用国际粮食(谷物和大豆)市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建立粮食储备,完善粮食安全体系
在我国独居特色的现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统购统销”政策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其中粮食储备是维护一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课堂活动--讨论规避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措施
问题一:
除了“买的贵”和“买不到”风险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给国内粮食生产和农民生计带来冲击;对外依存度过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国内谷物种植向大豆种植转变,影响谷物供给;国市场价格的波动会传递到农产品加工的下游产业,并影响居民消费和生活水平。
问题二:
为了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你认为我国可采取怎样的措施?
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国际合作战略,加强海外农业投资,提高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
未来粮食安全的
耕地保障
03
02
01
03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粮食安全战略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
目标
未来10~20年,粮食总需求量仍将增加。粮食安全面临众多挑战
形势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原因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走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路子,而是首先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
根本
保护耕地
原因
耕地红线
具体措施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走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路子,而是首先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
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占补平衡制度: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水土资源保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
根本
保护耕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损失。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候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增加粮食产量
区域间调配
粮食进口
粮食储备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划定耕地红线,增加资源供给能力
提升耕地质量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龙江省位于图中区域( )
A.甲 B.丙
C.乙 D.丁
2.影响图中甲区域省区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①生态环境脆弱 ②城镇化速度快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产业结构调整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C
3.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
A.粮食调配距离增大
B.机械化水平下降
C.人均粮食产量减少
D.粮食总产量降低
A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7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亿亩;坡角15°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740万亩,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
4.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资源分布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5.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