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
二
站
品
一
碗
腊
八
粥
享
一
份
温
暖
情
务
驱
动
任
景
架
构
情
《风味人间》道:“美食是相逢最美好的理由,味道里都是满足,酒里有故事,故事里有你我。”一粥一饭思团圆,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将冬的寒冷,熬成生活的清甜,最温暖的一碗粥,是记忆里家的味道。今天邀请同学们跟着作者一起品一碗美味腊八粥,做一个美食推荐达人。
活动一:寻味腊八粥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关腊八粥的片段。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美食,它们不仅味道好,还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冰心——《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老舍——《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出乡村人民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现代著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
代表作品:
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沈
从
文
(1902-1988)
腻腻的
浓稠
深褐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总之
染缸
解释
筷子
浪漫
奈何
多音字
咽
yàn
(吞咽)
(细嚼慢咽)
yān
(咽喉)
yè
(呜咽)
(哽咽)
重点生字提示
áo
造 字:形声
结 构:上下
部 首:灬
笔 画:14
敖某不骄傲 谦虚学到老
勤恳无赘言 熬了一通宵
辨字歌:
运用: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李白
重点生字提示
hè
造 字:形声
结 构:左右
部 首:衤
笔 画:14
喝水解渴 走之念遏
言来拜谒 衣服褐色
辨字歌:
运用:
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
——李白
1.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2.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走
进
文
本
寻
找
美
味
概括事件的方法提示:
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对_______等等不及要吃________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等描写。既让我们了解腊八节的民俗,又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的家庭生活图。
八儿
腊八粥
和睦、温馨
我们计划把沈从文先生的这篇《腊八粥》也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拍成一个视频,如果你是导演,你打算拍摄哪些镜头?请思考交流。
走
进
文
本
寻
找
美
味
2
1
3
4
5
6
7
8
镜头选择
爱粥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等粥
喝粥
详
略
盼粥
2—8
分粥
9—12
整理分镜头,梳理结构
爱粥1
猜粥
13
看粥
14—17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详
略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腊八粥的?圈画你喜欢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师
生
合
作
感
受
美
味
师生共读 畅谈感受
师: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生:做吞咽的动作
师: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生:做吞咽的动作
师: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生:做吞咽的动作
原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句子比赛哪个好?
改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提到腊八粥,每个人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第一个句子好,因为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反问的语气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从哪些感官描写表现美味腊八粥?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看
听
闻
吃
排比
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叠词:有韵味,富有童趣。
浓稠
拟人,使腊八粥有生命力
食材丰富
小练笔
看图,联系现实生活,完成练习。
(1)看到这些美食,我想到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提到_______________,我立刻就口水直流。
香味扑鼻
垂涎欲滴
方法指导:
语言:抓住食物特点;运用修辞手法;调动感官,色香味声俱全;叠词、方言等;融入真情。
示例:
初学走路的孩子,会许多才艺的大孩子,脸上有着许多皱纹的老孩子,提到饺子,谁不是马上就生出一种香喷喷、热乎乎的感觉呢?把调好的饺子馅和饺子皮儿合拢起来,做成一大盘美味的饺子,让它们在锅中泡温泉,单看它那舒服样儿,闻着那种香味儿,就可以流下一地的口水,捞出来后白白胖胖的,何况是大盘大盘的装着,蘸着醋,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呢!
第2课时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给人什么印象,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腊八粥
腻腻的
浓稠
美味
回味无穷
复
习
导
入
今天我们需要完成腊八粥代言人八儿的镜头拍摄,请根据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帮助我们拍摄吧。
活动二:聚焦代言人
拍摄提示卡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
腊八粥样子
走入情境
默读第2—8自然段, 想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画相关语句并作批注。
盼
粥
—
切
急
导演说戏:盼粥
拍摄地址:____________
方家大院儿
选择人物:____________
八儿、妈妈
道具:____________
碗盏
动作:____________
进进出出
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得快要发疯、眼睛可急红了
语言: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
“那我饿了!”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情景对话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八儿:“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妈妈:“要到夜里!”
八儿:“哎!”(叹气)
八儿:“那我饿了!”
妈妈:“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八儿:“哎!”(叹气)
仔细说说你想呈现给观众的内容是什么?
剧
情
解
析
剧情解析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通过八儿的神态的动作,体现他既兴奋又急切的样子,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失落。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两声连叫中可以体会到八儿娇憨的情态和急切的心情。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八儿耍赖说自己“饿”,并做出“要哭的样子”,从中可以体会到八儿发泄不满、赌气撒娇的意味。
总结:馋粥的八儿的言行、神态,更能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八儿越馋,越能说明腊八粥美味、吸引人。
“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都囊的声音”
我们可将锅内腊八粥的情状与八儿的一系列表现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找出这部分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语句,体会文中镜头在八儿与粥之间来回切换的好处。
通过细腻描写腊八粥不断地“叹气”,一方面写出了腊八粥逐渐粘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另一方面写出了八儿好奇心总是得不到满足的失望。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描写,让粥也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
默读八儿“分粥”“猜粥”“看粥”部分,圈出精彩词句,思考:编剧是怎样将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与人物活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该如何通过镜头展示呢?
思考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导演说戏:分粥
八儿苦苦等待腊八粥,开始想着一家人该怎样吃腊八粥,读第9—12自然段,思考八儿如何呈现八儿的心理活动。
分粥—爱粥
齐读下面几句,感受八儿此时的心情。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吃:
妈妈吃:
哥哥吃:
爸爸吃:
聪明
可爱
分粥—被爱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妈妈笑着说:“好。”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好!都听孥孥的。”
“孥孥”是什么意思?
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慈爱、爱孩子、家庭氛围融洽
分粥—被爱
八儿分粥心急切,
母亲微笑把话言。
一声孥孥充满甜,
乐在心间情满怀。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猜粥—渴望
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镜头主要展现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他的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他对腊八粥的___________。
猜粥熬成什么样子了
心理活动
急切渴望
猜粥—渴望
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心理描写)
栗子
稀烂到认不清楚
饭豆
煮得浑身肿胀
花生仁
吃起来总该是面面的
红枣
必大三四倍
还有......
读课文第15自然段,说说八儿看到的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跟他想象中的腊八粥有什么不一样。
看
粥
—
讶
惊
看粥—惊讶
八儿看粥时的仔细,以及腊八粥逐渐熟烂的状态变化。
八儿所见:锅中的一切
栗子没一会就粉碎
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
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被熬煮时的样子。
“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最后的结果。
锅巴围锅边一圈……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让他看到粥时,八儿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惊讶
有点嫌弃
第15自然段为什么要细腻地描写八儿“看粥”?
孩子的眼睛是天真的、纯粹的,用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新奇自然。此处描写与八儿猜粥时的描写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变化。
拍摄技巧:双线并行,人粥相融
作者在“等粥”部分细腻地描写了腊八粥,同时成功塑造了“馋粥”的八儿形象,凸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在这部分,“人”与“粥”相互映衬,将“腊八粥风俗画卷”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大家呈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
靠着 斜立着
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同妈也奈何它不来了
动作描写
比喻
侧面描写
一饱口福
心满意足
喝粥—满足
喝粥—满足
通过八儿喝粥的满足,你想表达什么什么?
“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美味和八儿的心满意足;给人感受是八儿和妈妈的母子情深及他们家庭生活的温馨。
我想呈现的是不仅仅写一个节日,一种风俗,更是在书写可贵的亲情。
作者为什么没有细致展示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喝粥的结果,描绘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
作者通过详细描写喝粥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的结果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文章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温馨的氛围、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概括课文的主题
板书设计
(1):男女老少皆爱腊八粥
(2-17):
盼粥
想粥
猜粥
看粥
等粥 详
(18、19):
一家人喝粥
乐无边
喝粥 略
八儿活泼可爱
家庭和睦温馨
对民俗文化
热爱乡情的眷恋
喝腊八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的风俗。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香甜又浓稠,包裹着中国人浓浓的家庭温情,诉说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活动三:体会腊八情
拓
展
延
伸
腊八吃粥的传说
相传有老两口平时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了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冰心《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冰心《腊八粥》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冰心《腊八粥》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梳理名家作品,体会异同。
描写对象
描写要点
蕴含情感
作家
沈从文
冰心
腊八粥
人们爱粥;八儿等粥;
八儿一家喝粥
我的母亲煮腊八粥纪念她的母亲;
我煮腊八粥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第三代熬腊八粥纪念周总理
思念家乡
眷恋亲情
怀念母亲
怀念总理
对同样的一种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
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人心中所承载的意义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