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鱼”和“渔”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当这两个字在古诗中相遇,又会有怎样的奇妙之处呢?今天我们走近宋朝的文学家、大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感受它的魅力吧!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诗
人
简
介
范仲淹
(989—1052)
吟
诵
古
诗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自读要求
1、把字音读准;
3、读出古诗的节奏。
2、把诗句读通顺;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细
听
吟
诵
lú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诗
词
赏
析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明
确
诗
意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释 义
明
确
诗
意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释 义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默读《江上渔者》,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人物。“渔者”和“往来人”分别指谁?
渔者:指捕鱼的人。
往来人:指吃鱼的人。
请你再读读整首诗,思考写了哪两个场面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描绘了人们为了鲜美的鲈鱼往来于江上的热闹场景。
描绘了捕鱼人在风浪中冒着生命危险捕鱼的场景。
联
想
画
面
渔人们的生活真 !
渔民乘着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创
作
背
景
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品
味
诗
情
请你再读读整首诗,想一想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渔夫们的艰辛和不易的?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作者在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对比手法言尽意不尽,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课
堂
小
结
《江上渔者》写出了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与危险。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今天学习的《江上渔者》都表现了范仲淹 的爱国主义精神。
思
维
拓
展
忧国忧民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蚕 妇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
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译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