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在传统节日中抒发诗情。展示小学学习的古诗群。
春节里,宋代王安石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节,唐代杜牧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形容悲伤的心态;
七夕节,唐代诗人林杰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来表达美好愿望……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古诗词,欣赏古诗里的传统节日。
任
务
驱
动
情
景
架
构
《江南》 《画》 《悯农》(一) 《古朗月行》 《风》 《静夜思》 《小池》 《池上》
《画鸡》 《赠汪伦》 《春晓》 《登鹳鹊楼》 《望庐山瀑布》 《夜宿山寺》 《刺勒歌》
《梅花》 《小儿垂钓》 《江雪》 《村居》 《咏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 《舟夜书所见》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采莲曲》 《早发白帝城》 《所见》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忂道中》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忆江南》 《滁州西涧》 《大林寺桃花》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 《鹿柴》 《嫦娥》 《别董大》《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清平乐 村居》《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卜算子 咏梅》 《江畔独步寻花》《蜂》《独坐敬亭山》 《示儿》 《题临安邸》 《已亥杂诗》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蝉》 《乞巧》 《渔歌子》 《观书有感》(一) 《观书有感》(二) 《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 《村晚》 《从军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夜将晓出蓠门迎凉有感》 《游子吟》 《鸟鸣涧》 《凉州词》 《送孟洗浩然之广陵》《乡村四月》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浪淘沙》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过故人庄》《春日》 《回乡偶书》 《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旧
知
导
入
链
接
诗
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疃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 王安石
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 杜 牧
清明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 林 杰
乞巧
诗题
内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乞巧》
《元日》
《清明》
节日
七夕节
春节
清明节
所写习俗
望月
扫墓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回
忆
学
法
三
字
诀
:
读
想
联
一读正确,疏通字词;
二读节奏,梳理内容;
三读韵味,疏导词句。
读
抓住词句
想象画面
理解诗意
想
借助背景
走进诗境
体会诗情
联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和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
壹
课
时
[唐]韩 翃
寒食
[唐]王 建
十五夜
望月
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韩翃
了
解
作
者
知
人
论
世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创
作
背
景
自由朗读《寒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利用注释,大致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 韩 翃
hónɡ
hóu
yù
初
读
古
诗
了
解
内
容
“侯”(hóu)
“候”(hòu)
书写时注意中间不加一竖。
王侯
时候
公侯
等候
借
助
注
释
理
解
诗
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
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
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借
助
注
释
理
解
诗
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 韩 翃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品
析
诗
歌
化
诗
为
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这两句话呈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②“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
字用得好不好?改成“落花”好不好呢?为什么?
讨论交流:
春城白天
《寒食》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妙。“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此外,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还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这两句诗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分别是什么?
②你最喜欢哪两个词语?为什么?
讨论交流: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夜幕
降临
指汉代寒食节禁火,但权贵们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的蜡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讨论交流:寒食节,顾名思义不能生火,为什么还会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呢?
④假如你是“五侯”你心里会怎么想?
讨论交流:
泛指权贵豪门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现了
当时怎样的节日习俗?
从这首诗的后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暮色中的长安城,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表现了唐朝时寒食节传赐新火的习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
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
五侯会想:
康泰盛世
皇恩浩荡
想到此处,我想你知道韩翃为什么能够在一夜
之间成为皇帝钦点的秘书吗?
因为从诗中皇帝读出他似乎在歌颂。
那为什么又是讽喻当朝的一榜檄文?
在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因为迷恋杨贵妃,终日沉迷于音乐舞蹈之中,无心打理朝政,就宠信宦官,朝中大小事务交由宦官高力士、李辅国等打理,他们以势弄权,欺压贤良,《旧唐书》记载: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玄宗常曰:“力士当上,我寝则稳。”( 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书表章,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给皇上,小事情(高力士)就自己决定了。玄宗常说:“高力士当值,我睡觉就安稳。”)从中我们足以看出玄宗对宦官的宠信程度。所以当时文人墨客、街头百姓对此非常不满,但又不敢直言,就借用“汉宫”暗喻“明宫”。
明着歌颂太平盛世,皇恩浩荡,实则是对当朝“宦官专权,作威作福”的讽喻。
朗
读
全
诗
背
诵
积
累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 韩 翃
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指名背诵。注意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
结
构
梳
理
寒食
白天
夜晚
春城
无处
不飞花
寒食
东风
御柳斜
春景迷人
日暮汉宫
传
蜡烛
轻烟
散入
五侯家
流露不满
春日融融把人醉
轻烟袅袅进侯门
中
秋
节
习
俗
赏月
吃月饼
饮桂花酒
初
读
古
诗
读
出
韵
味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夜晚
qī
yā
借
助
注
释
理
解
诗
意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十五夜
即庭中,庭院中。
中庭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地白
借
助
注
释
理
解
诗
意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寻
找
景
物
化
景
为
画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 读一读诗句,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 圈画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3. 能根据圈出的景物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讨论交流:
寻
找
景
物
化
景
为
画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银白的地面
熟睡的乌鸦
飘洒的冷露
飘香的桂花
《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庭院中的地面映着皎洁的月光,一片雪白,院中高高的树上栖息着鹊鸦,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惊鸣,空气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桂花的幽香,诗人走到桂树跟前,发现微冷的秋露凝结,沾湿了朵朵桂花。
思考:这两句诗哪里体现出作者在赏月?
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借景抒情,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桂花”不仅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还能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样一来本句就是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想象的意境也显得更加悠远,耐人寻味。
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
交流讨论: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
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尽望”,写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
读一读,哪一字写得更好?说说自己的理由。
不知秋思在谁家。
不知秋思到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
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
联
想
画
面
十五夜,团圆月,诗人望着圆月,他想——
十五夜,团圆月,诗人深夜不眠,他想——
十五夜,团圆月,深夜寒气逼人,他想——
朗
读
全
诗
背
诵
积
累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前两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静寂、幽美之意,后两句要读得悠远、绵长一些。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望月咏怀之作,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有情应识我,
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随园诗话》
含
月
诗
大
”
“
比
拼
第
贰
课
时
迢迢
牵牛星
旧
知
导
入
链
接
诗
文
资
料
补
充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悲哀之情,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初
读
诗
词
读
出
韵
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迢迢牵牛星
/
/
/
/
/
/
/
/
/
tiáo
jiǎo
zhuó
zhá
zhù
xiān
tì
mò
yínɡ
/
/
/
/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时注意节奏,读流利。
盈
“乃”字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画要出头。
脉
脉脉含情)(温情脉脉)
mò
(血脉)(山脉)(一脉相承)
mài
自
学
古
诗
(1)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画记号。
(2)品读诗句,感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词
语
解
释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注释
①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②[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
④[素]白皙。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杼,梭子。
⑦[章]花纹。
⑧[零]落下。
⑨[盈盈]清澈的样子。
⑩[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诗
意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织机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交谈。
故
事
交
流
体
会
诗
情
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的故事。
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
1. 想象画面法,你是怎么理解“迢迢”“皎皎”两个词语。
2. 感受诗句表达的情感,读出诗句的韵律美。
讨论交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形容路途很遥远,表现了牛郎和织女相隔很远很远。
“皎皎”表现出织女星洁白明亮的样子。
开篇先描绘了仰望星空所见之景,进而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伸出,抽出
白皙的
摆弄
“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内心动态。
更是将织女悲苦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成章
不得语
隐忍、静默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深情难吐,只好默默相视,以表相思,反而更增加了其感染力。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
赏
析
语
言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找出诗歌中的叠词,反复朗读,理解其含义,读出感情。
叠词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而且也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
这首诗句首运用大量叠词,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
堂
小
结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别愁绪。
拓
展
积
累
千里迢迢
含情脉脉
风度翩翩
秋波盈盈
威风凛凛
生机勃勃
文质彬彬
硕果累累
古诗当中包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豪迈闲适;作者的情感或直接抒发,或间接抒发。抓住关键的几点,就能够很好地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
法
小
结
领会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概 念
1. 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体会情感。如《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的 “思”,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思亲之情。
2. 抓住特定意象来体会情感。如《十五夜望月》中“地白”“冷露”等意象给人清冷之感,也表明夜深人未眠,再结合下文,就能感知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
方 法
3. 抓住所叙之事来体会情感。如《寒食》中权贵在寒食之夜毫无顾忌地传燃蜡烛,可见其平时作威作福,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愤懑之情。
4. 抓住关键细节来体会情感。如《迢迢牵牛星》中“泣涕零如雨”这一细节,将织女内心的苦痛展露无遗。
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