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黄庭坚
清平乐
又名“清平乐令”
词牌名。“乐”读yuè。
这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
作
者
介
绍
黄庭坚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初
读
课
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宋】黄庭坚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宋】黄庭坚
清平乐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理
解
诗
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注释:[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上片第一句以疑问句开头,对春的归去提出疑问:春天回到哪里去了?第一、二句中的一个“归”,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若:表明这是词人的设想
这两句接着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其住在一起。
上阙词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下片第一句以疑问句开头,第二句把思路引到具体的景物上。既然无人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其实人何尝能够向鸟儿提问,而鸟儿又何尝知道“春归何处”呢?可见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已经到了极致,竟还认真地想到了要找鸟儿来问一问。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百啭”写出了黄鹂不停鸣叫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踪迹何在,流露出作者的焦急心情;而“因风飞过蔷薇”,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的目光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无奈。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下阙词意
感
悟
赏
析
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词分析。
春归无行路( )→若有人知( )→春无踪迹( )→问取黄鹂( )→无人能解(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寂寞伤春
假设希望
更加失望
最后希望
彻底绝望
全
词
赏
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作者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板
书
设
计
清平乐
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
到幻觉
由幻觉到现实
唤春(归来住)
惜春(无行路)
问春(知踪迹)
惜春(不复归)
解春(蔷薇开)
寻春
惜春
课
外
拓
展
我还知道这些珍惜春光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