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时1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时1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1: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时1
课程标准
1
学习目标
2
核心素养
3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理解不同阶段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自然资源的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问题探究--景德镇瓷器的辉煌与没落
生产瓷器的岭土,又称“高岭土”,因发现于我国景德镇市浮梁县高岭村而得名。景德镇境内瓷土矿产资源丰富。依托优质得瓷土矿产资源,千百年来,能工巧匠造就了享誉世界得“瓷都”。
景德镇陶瓷大都是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代,五代时大量烧造优质白瓷。历经漫长时期开发,如今景德镇优质瓷土矿产资源所剩无几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尾砂和采矿坑洞遗址。2009年,景德镇市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瓷土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
加工瓷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瓷器品质好;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人们对白瓷需求量大。
探究一: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瓷都”的优势条件。
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烧制技术,提高陶瓷产品品质
强化陶瓷产品的设计,提高附加值
优化陶瓷品种,增加艺术陶瓷生产
加强宣传,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
发展制陶体验等与瓷业相关的旅游业
加强对尾砂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二: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
概念
变化
由于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
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概述
01
02
03
04
05
石、果、兽、鱼等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未来的资源?
智力、稀有金属、半导体、遗传基因
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
过去
未来
自然资源的属性
01
02
03
04
05
自然资源属性
相对于人类的需要,自然资源在数量上是不足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但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
有限性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性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某些自然资源相对集中于一些特定区域。
地域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多用性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从而使自然资源具备广泛的社会属性。
社会性
自然资源的属性
天然矿泉水资源都是依靠山脉分布,全国已发现的各类矿泉水点达几千个, 主要是东北、东南、华南、川西、滇西、藏南这6个聚集区。早些年,主要是用来进行灌溉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多个天然矿泉水资源分布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矿泉水加工产业,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大,造成部分水源优质去过度开采天然矿泉水,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众多生产企业布局在水源地,加剧了当地的污染,使得水质下降。严重破坏当地的原生环境。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中反应了自然资源的哪些属性
自然资源的分类
铁矿
煤炭
石油
铜矿
问题:按照资源的分类,上列资源可以归类与哪一类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属性
资源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分类
土地
煤炭
石油
光伏
问题:按照资源的分类,上列资源是否可以归于同一类,如果不能,如何进行资源的归类划分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属性
资源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根据属性增殖性能
根据自然资源的增值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
土地
煤炭
石油
水源
问题:按照资源的分类,上列资源是否可以归于同一类,如果不能,如何进行资源的归类划分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属性
资源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根据属性增殖性能
根据用途
根据自然资源的增值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可以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课堂活动
影响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储量,意味着在现行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并可开采的储量构成。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以石油资源为例,X代表未被勘探到但是具备成矿条件未来可能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储量;Y代表已经被勘探但因数量少或品位低而缺少开采价值的石油储量;Z代表未被勘探的具备成矿条件但可能是数量少或品位低不具备开采价值的石油储量。
问题一: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谈谈你对 X、Y、Z 的理解。
影响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中的探明储量,意味着在现行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在经济上有吸引力并可开采的储量构成。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采矿技术水平和资源储量、品位、形态、产状、厚薄、埋深以及资源的地理位置等决定,其他如矿产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人们对矿产利用水平等因素也有影响。若具有开采价值,不一定就可以进行开采。因为:①若这种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极少,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进行开采后即将面临枯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②若开采的难度较高,开采技术不够,反而会破坏资源;③若自然资源所在地自然环境脆弱,开采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得不偿失。
问题二:对某种非可再生资源完成勘探后,其开采价值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若具有开采价值,是否就可以进行开采呢?为什么?
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给关系的可再生水资源。在许多城镇和工矿区,当地表水不够用时,就会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过多,会破坏其收支平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特点:东部浅,西部深;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变浅。
原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多
问题一: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地面塌陷导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影响建筑安全
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质量,导致缺水。
问题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可再生资源并不代表我们人类可以永续利用,也不代表资源的无限性。可再生资源有其本生的资源再生周期,一旦人类利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可再生资源也会面临枯竭。
问题三:图中对于地下水的利用反应了资源利用的哪些问题?
课堂活动
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指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课外延伸--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但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均高达72%。大量燃煤使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已迫在眉睫。中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立方千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课外延伸--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西电东送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西电东送在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总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这一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了环境和运输压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外延伸--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北煤南运
北煤南运,宏观上指中国北方地区煤炭向南方地区大量运输。中国煤炭资源的80%分布于北方,10%在西南,经济发达能耗集中的江南9省、市、区只占1.8%,从而使中国常年大量把煤炭从北方生产区运往南方消费区。以山西省为中心的黄河中游能源基地,是中国北煤南运量最大的供煤区,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是大同——秦皇岛,太原——青岛,侯马——石臼所,长治——连云港,长治——枝城,长治——武汉等铁路。极大的缓解了我国南方地区能源资源紧张的问题
课外延伸--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自然资源的分布
特征:全球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措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特征: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有的资源便于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需要进行加工转换,再向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区输送。
空间分布
1.读图,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2.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建立在(  )
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 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3.电煤(即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占煤炭消费的比重是衡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个标准,发电厂可以集中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避免煤炭散烧造成的超标排放。下表为世界主要国家电煤比重表。读表,提高电煤比重,有利于(  )
A.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总量 B.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C.减少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 D.增加煤炭消费的总量
国家或地区 中国 美国 欧盟 俄罗斯 世界
电煤比重(%) 51 93 82 64 78
下图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铁矿 D.焦炭
5.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6.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水资源 D.铁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