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同步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同步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8 06: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上游,相传每年桑葚成熟(5、6月份)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旧时河道经常淤堵,特别是下游河段水患频繁。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永定河注入的海域是( )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2.桑干河在桑葚成熟期间经常干涸,推测该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永定河段过去水患频繁,原因是( )
A.河流航运价值高 B.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
C.落差大,水流湍急 D.多旱地,灌溉用水较多
4.关于北方地区位置范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兴安岭以西 B.秦岭—淮河以北 C.青藏高原以东 D.内蒙古高原以南
2023年6月,“山河四省”伴随着“山河大学”突然蹿红,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读“山河四省”位置图(图1)和石家庄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5.“山河四省”( )
A.位于华北平原 B.气候雨热同期
C.地处低山丘陵 D.同属长江流域
6.棉花一般在3~4月播种,5~8月生长,9~10月采摘,图示地区生产棉花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适宜,采摘期晴天多 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C.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D.交通便利,邻近港澳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米~1.3米的高度。每年秋冬季节,河南省郑州市道路两旁的树木(下图)都统一穿上了一件“白裙”,齐刷刷的非常整齐、漂亮,就像三军仪仗队在等待检阅一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市道路两旁的树木最可能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8.绿化部门给道路两旁的树木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①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②防止牲畜啃食
③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④防止冬春冻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B.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
10.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烟台两地,农历冬至,“雪窝”山东威海、烟台等地暴雪持续加剧,自12月19日夜开始已经持续三天三夜,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打破山东积雪深度曾经54厘米的纪录。持续低温造成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影响交通出行读山东半岛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区域( )
A.地形单一,多平原 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C.夏季多雨 D.河流无结冰期
12.与烟台、威海成为“中国雪窝”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读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土壤 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 D.地形、海陆
14.以下农业技术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是( )
A.智能收割 B.无人播种 C.麦种培育 D.粮食储运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迁西板栗是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的特产,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黏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为延伸板栗产业链条,提升板栗产品附加值,迁西不断加大科研专项资金投入,研发出板栗保健酒、栗花面膜、栗蓬茶等一系列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推动了板栗剩余物的循环利用。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略图。
(1)图中甲、乙、丙三个地形区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______,迁西板栗位于甲、乙、丙三个地形区中的______。
(2)乙、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
(3)迁西政府和企业为了发展板栗产业,推动板栗剩余物循环利用所做的努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板栗剩余物循环利用的好处是________。
16.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施“藏粮于地”。读我国北方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主产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至少2点)受热量条件的影响,该区农作物熟制是____。
(2)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华北平原要解决____短缺问题,目前国家实施了____(调水工程)措施确保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3)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位于黄河的____游地区,要应对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共有四大海域,分别是东海、黄海、渤海、南海,永定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注入的海域是渤海,C正确。故选C。
2.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桑干河位于北方地区,是永定河的上游,相传每年桑葚成熟(5、6月份)的时候河水干涸,因此可以推测该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因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此时雨季还未到来,降水较少,再加上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加,所以桑干河在桑葚成熟期间经常干涸,A正确。故选A。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永定河段过去水患频繁,原因是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因为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B正确;河流航运价值低,A错误;虽然永定河上游流经山区,有一定的落差,但下游进入平原后,落差减小,水流相对平稳,且水患问题更多与河床淤积有关,而非水流湍急,C错误;水患主要由河床淤积、排水不畅等因素引起,与灌溉用水多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综上,A正确。故选A。
5.答案:B
解析:山西省是位于黄土高原,其他三省在华北平原,AC错误;“山河四省”都在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B正确;“山河四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不属于长江流域,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棉花生长前期水热要充足,采摘期要晴天多,冀中南鲁(温带季风气候)生产棉花的优势条件符合棉花的生长规律,5-8月生长期是夏季,降水多热量充足,9-10月采摘降水少,晴天多,A正确;黑土广布是东北地区,“山河四省”没有大面积的黑土分布,B错误;华北平原地区人口密集,C错误;交通便利,没有邻近港澳,港澳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河南省郑州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市道路两旁的树木可能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D正确;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A错误;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B错误;针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西南高山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纬度较高的地区,C错误。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黄是涂在树干上,也不是植物的养分,①错误;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在城市或道路两旁的环境中,牲畜啃食树木的情况较为少见,②错误;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可以破坏病菌和害虫的生存环境,从而预防病害和虫害的发生,③正确;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树木容易受到冻害,涂白可以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防止树皮因热胀冷缩而开裂,这有助于保护树木免受冻害,确保其在寒冷季节的正常生长,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误;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旱地农业区,B错误;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棉花种植,C错误;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D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①地为中温带,②地为暖温带,A错误;①地种春小麦,②地种冬小麦,B错误;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C正确;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半湿润区,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的海拔多在200—500米,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据此可知,图中区域地形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类型,A错误;山东半岛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错误;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正确;该区域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烟台和威海北临黄海,北靠山地丘陵,恰好处于由海洋吹来的冬季风的迎风坡,当一股股的冷流流经渤海和黄海暖湿海面时,其低层空气变得暖而潮湿,登陆后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较寒冷,从而形成降雪,使烟台、威海成为“雪窝子”,综上所述,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均与烟台、威海成为“中国雪窝”有关系,ABC不符合题意;烟台、威海成为“中国雪窝”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由甲到乙纬度越来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影响因素是纬度,由乙到丙是同纬度,乙地距海近,丙地距海远,且有太行山脉的阻挡,导致丙地气温低于乙地,所以影响因素是海陆和地形,B正确。故选B。
14.答案:C
解析:联系实际可知,智能收割、无人播种、粮食储运、是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对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无关,ABD错误;培育优质的麦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正确。故选C。
15.答案:(1)甲;乙
(2)太行
(3)加大科研专项资金投入;研发板栗保健酒、栗花面膜、栗蓬茶等延伸产品;增加额外的产品收入,减少资源浪费等
解析:(1)图中甲位于东北地区,被称为黑土地、乙位于华北平原,丙位于黄土高原;迁西板栗是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的特产,位于华北平原。
(2)乙为华北平原、丙为黄土高原,两地区的分界线是太行山脉。
(3)由材料可知,当地人为了发展板栗产业,推动板栗剩余物循环利用所做的努力是迁西不断加大科研专项资金投入,延长产业链,研发出板栗保健酒、栗花面膜、栗蓬茶等一系列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推动了板栗剩余物的循环利用,推动板栗剩余物循环利用的好处是增加额外的产品收入,避免资源浪费。
16.答案:(1)土地肥沃;雨热同期;一年一熟
(2)水源;南水北调
(3)中;水土流失
解析:(1)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因此土壤肥沃是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土壤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2)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农业生产需水量大,但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加之华北平原工厂众多、人口稠密,城市用水、工业用水等用水量较大,加剧了华北平原的缺水状况,使得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目前,国家为了解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实施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但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周边台原阶地的总称,北起山西省阳曲县,南抵陕西省秦岭山脉,西至陕西省宝鸡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裸露,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