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2023年8月19日,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举办,主题为“国家公园一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首批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园区共有维管束植物760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70种。下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之称,“中华水塔”水量最丰富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②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
③夏季高温,威胁原有生物生存
④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②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5.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风固沙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提高木材产出量
④保护三江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境内河湖、冰川、湿地、兽类广布,生态科研价值巨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中华水塔”水量最丰沛的时期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7.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
A.旱地麦浪,沃野千里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降水增多导致洪涝灾害严重
B.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野生动物数量锐减
C.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冰川不断增多,湖泊数量不断增多
D.乱采滥挖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20世纪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湖泊减少、冰川萎缩、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河流源区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的是( )
A.澜沧江源区 B.雅鲁藏布江源区 C.黄河源区 D.长江源区
10.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位于青海省的南部
C.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地集中的地区
D.雪山和冰川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今后,该地区应( )
A.增加农田面积 B.加强生态建设 C.大力开发水能 D.扩大牧场规模
12.三江源地区( )
A.傣族儿女载歌载舞 B.绿草如茵,人口稠密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
读“东北三省图”和“青藏地区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B.东北三省气候冷湿,辽东半岛长冬无夏
C.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
D.东北三省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
14.右图中阴影区域①②分别是松嫩平原和三江源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域中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地,沃野千里
B.②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①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时间较短,各种养分积累多
D.②区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15.【江河之源生态之土】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这里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密布;这里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河流众多,是江河之源。20世纪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识地图找位置
(1)说出发源于三江源地区中“三江”的名称。
(2)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地势高对气温及动、植物的影响。
探究二 析环境护生态
(3)简述环保人士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为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分析我国政府及环保人士应采取的措施。
1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材料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高原,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材料三:青藏地区简图。
(1)根据上图,长江发源于山脉,“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_________季。
(2)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_________铁路。
(3)“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_________。
(4)对“三江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首先要加强生态建设,试分析人为原因: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三江”源头段补给水源主要是雪山融化的水,故水量最丰富的时段是夏季(7月),C正确。故选C。
2.答案:B
解析: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之称,由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①②④正确;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③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
3.答案:D
解析:由于人们过度放牧、过度采挖以及偷猎等行为,使得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锐减。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①④正确;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②错误;禁止用水做法过于绝对,③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被称为“中华水塔”。“中华水塔”河水丰盛的时期最可能在7、8月,此时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冰雪融水多。综上,C正确。故选C。
5.答案:C
解析: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形成长江、黄河的最初水源。过去,江河源头地区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这里天然草场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的溪流已经消失了。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三江水源,②④正确。综上,C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水量最丰沛的时期最可能出现在7月,此时气温最高,冰雪融化快,水量充沛,C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地区,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突出的景观是雪山连绵、沼泽密布,D正确;旱地麦浪是指北方地区,A错误;小桥流水是南方地区的景观,B错误;大漠孤烟是西北地区的景观,C错误。故选D。
8.答案:B
解析:三江源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这里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野生动物数量锐减,B正确;此地降水较少,A错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C错误;当地以草原为主,D错误。故选B。
9.答案:B
解析: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不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B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A
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雪山和冰川是江河的最初水源,BCD正确;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地势的第一级阶梯,A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今后该地区应加强生态建设,B正确;增加农田面积、大力开发水能和扩大牧场规模都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建设,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正确;三江源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A错误;三江源地区人口稀疏,B错误;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形容的是横断山区,D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东北三省地形特点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与“寒”,A正确;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而辽东半岛是东北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气候较温暖,B错误;与东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地形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东北三省传统的煤、石油等资源丰富,而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D正确。故选B。
14.答案:A
解析:①松嫩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分布,沃野千里,A正确;②三江源地区有大量的固体冰川水,水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华水塔”,尽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错误;①松嫩平原农作物的生长期越短,各种营养物质积累就越少,C错误;三江源是中国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不是发源于三江源地区,故错误。故选A。
15.答案:(1)长江、黄河、澜沧江。
(2)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动、植物进化出耐寒特性,例如拥有高原畜种——野牦牛,特有植物——青藏冬虫夏草等。
(3)寒冷,昼夜温差大,容易遇到极端天气;缺氧,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气压低,紫外线强,容易造成皮肤晒伤;易受野生动物袭击;多雪山、沼泽、河流,行走不便等。
(4)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不法分子进入保护区等。
解析:(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2)就地形而言,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受气候影响,动、植物进化出耐寒特性,青藏高原分布着耐寒的高山草甸,生长着适应高寒的牦牛、藏山羊、藏羚羊等动物。
(3)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这里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野生动物、雪山、沼泽、河流众多,地形复杂,不法分子偷猎活动猖獗,所以,环保人士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时,一方面会遇到寒冷、缺氧、气压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由于雪山、沼泽、河流较多造成的行走不便等困难;另一方面随时会遇到野生动物(或不法分子)袭击。
(4)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草地沙化、全球气候变暖,适合野牦牛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出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采取了建自然保护区,禁止不法分子进入保护区等措施。
16.答案:(1)唐古拉山脉;夏
(2)藏族;青藏铁路
(3)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有冰雪分布且水资源充足)
(4)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
解析:(1)由图可知,长江发源于青藏地区唐古拉山脉,“中华水塔”位于青藏地区,水源主要来自雪山融化,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夏季。
(2)由图可知,“三江源”地区属于青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起止点为甘肃的西宁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
(3)由材料二可知,“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高原,“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有冰雪分布且水资源充足等。
(4)三江源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冰川萎缩,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锐减等,对“三江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首先要加强生态建设,破坏三江源地区生态的人为原因有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