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考点27 点面结合
常见问法:
1、划出文中第X段中关于点面结合中的关于“面”的句子。
2、这些场面描写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 这种写作方法是什么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仿照文中的点面结合,写一段话。
万能公式:
从整体上突出了……(“面”的特点或场景),从细节上刻画了……(“点”
的特点),层次感和画面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阅读精练: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飞夺泸定桥(节选)
①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②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 从这些动词中,我感受到了 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
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
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③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 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④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阅读第①段,我知道了红四团在夺取泸定桥时遇到的困难有 、
、敌狂。(用两个字词语概括)(2分)
2、品读画“ ”的语句,用“ ”圈出描写英雄们动作的词语,并在旁边的批注框中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
3、下面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凭着天险”是说敌人把天险大渡河作为坚实的后盾。
B.“飞过来”从侧面突出了泸定桥的险要,说明红军根本无法通过泸定桥。
C.这个句子写出了敌人的嚣张,他们瞧不起红军,企图借助天险大渡河,阻止红军前进。
D.在敌人看来,在强大的火力封锁下,红军无法到达桥的对岸,除非从空中突然飞降下来。
4、第②③段描写红军攻天险,勇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采用了 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5、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描写泸定桥的“险”和敌人的猖狂 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卢沟桥烽火(节选)
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 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 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5分)
短文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用“ ”画出来。(2分)
3、短文在描写日寇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是“面”,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点”,各选择其中一处摘抄下来,并说一说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面:
点:
好处:
4、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中国守军抗击日寇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表现了中国官兵怎样的精神。(4分)
描写的对象 相关语句 人物的精神
动作
语言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分)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热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到来。
矫健的国旗护卫队英姿勃勃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万头攒动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划破长空,在广场上空回响。
迎着初照的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
“敬礼!”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桥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短文记叙了天安门广场上 的场面,请按记叙顺序填写导图。(3分)
2、用“ ”画出一处描写“点”的句子,用“ ”画出一处描写“面”的句子。短文采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是 。(4分)
3、读短文最后一段,注意加点的部分,写出你的体会。(2分)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8分)
冰雕连
①风停雪住,高地上静悄悄的,一支美军队伍正往黄草岭1081高地行进。
②刚爬上山头,美国士兵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志愿军战士僵硬的身体。这些志愿军的衣着都非常
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
冰雪在他们的脸上结成了寒霜。
③美军指挥官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这就是与他们奋战了二十多天的中国军队,这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人,但面对这样的中国军队,美军士兵们不由得敬了一个军礼!
④美军继续前进,阳光洒在雪原上露出一片
静谧的银白。这次,他们又遇到“冰人”,出乎
意料的是,这次的“冰人”竟然会动。只听冲锋
号一响,无数“冰人”从雪下面冒了出来,许多战士的腿已冻得坏死了,但他们顾不了这么多,没腿的就往前爬。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⑤……
⑥志愿军指导员吴铁锤一路紧赶,夕阳西下时终于赶到了黄草岭1081高地。他没有想到这个高地是他这支部队最后的归宿,也没有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来跟自己的老搭档欧阳云逸告别。
⑦百十号冻僵的志愿军战士,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保持着持枪射击的姿势,那是美军队伍必定经过的地方。当把这些冻僵的战士全部从战壕里抬到平缓的坡地上时,他们的身体弯曲着,扳也扳不直。枪支抱在他们的怀中,冻结在他们的手上,在夕阳昏黄余晖的照射下,晶莹夺目。
⑧吴铁锤看到了欧阳云逸,他好像完全睡着了,闭着眼睛,肩膀上背着他的帆布挎包。他的眼镜片冻裂了,吴铁锤解开他的挎包,用毛巾将冻裂的镜片擦了又擦。
⑨吴铁锤看着面前睡熟的欧阳云逸,他还从来没有这样仔细看过他。这么多年了,他跟这个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他们一起参加了新四军的抗日支队,一起打鬼子;打走了日本鬼子,他们打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崩战役、淮海战役等许许多多的大仗;然后过长江,最后跨过鸭绿江来到这个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打美国鬼子。他从没有想过会同这个人分开,可是现在,这个他非常熟悉和非常敬重的人却在极度的严寒之中彻底睡了过去,没有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吴铁锤知道这个人再也不会醒来了。
1、默读短文,在提示处做好批注。(2分)
2、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美国军官“不能完全理解”的是
,但“美军士兵们不由得敬了一个军礼”的原因是
。(2分)
3、文中画“ ”的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是 (转折 并列 承接),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
。(2分)
4、第⑦自然段描写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群像,第⑧自然段描写了战士欧阳云逸牺牲时的样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五、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红旗飞舞
①第三阶段的作战地区在北汉江以西、金化以东和金城以南的弓形战线上。郭祥所在的第五军,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被调到这个地区来,准备对黑云岭的敌人展开进攻。7月12日上午,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②敌我阵地之间,横隔着一道宽阔的金城川。郭祥的突击营于当晚午夜时分偷渡过那道宽阔的大川,在敌人山脚下的林莽之中潜伏下来。总攻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迫近了。当秒针刚刚踏上下午九点钟时,人们突然觉得身子猛地一震,炮火的风暴遮天盖地地轰鸣起来。数百门大炮出口的闪光,像连续不停的闪电,把半面天空照得通红。这场炮火急袭,整整进行了20分钟。霍地又腾起三颗绿色的信号弹,郭祥立即跃出洞口,举起驳壳枪高喊了一声:“同志们! 冲呵!”部队在激越的冲锋号声中,向着黑云岭的主峰冲去。在火光与硝烟中,可以看到三连突击排的前面,有一面鲜艳的红旗,火团似的在向前滚动。
③冲在最前面的是乔大夯率领的爆破组。他们拿着爆破筒,挟着炸药包,向前飞快地跑着。山坡上共有七道铁丝网,已被炮火摧毁了五道,第六道也被他们迅速炸开,只剩下最后一道了。一个战士接着扑上去爆破。烟尘还没有散,乔大夯就领着爆破组的同志冲了上去。哪知冲到跟前,才发现这道足有两公尺宽的屋脊形铁丝网,只炸开了一道小口,仍然不能通过。乔大夯立刻塞进一根爆破筒准备拉火,后面一片冲杀声,回头一看,火光里闪着一面红旗,突击排已经冲了上来,只有几步远近,爆破已经来不及了。
④乔大夯心里一急,登时出了一身大汗。他立刻对爆破组大声喊道:“同志们! 爆破来不及啦! 我们不能让红旗老等在这里。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说着,他把手里的爆破筒往旁边一扔,就趴到了铁丝网上。爆破组的其他四个同志也纷纷丢掉了炸药包和爆破筒,挨着他那高大魁伟的身躯,在铁丝网上趴成了一排。乔大夯还一个劲儿地挥动着他的手臂,大声地喊:“同志们! 快过去呀! 快过去呀!”其他几个组员也跟着喊:“不要犹豫了!”“为了胜利,快过去吧!”
⑤突击排的同志停下来了,怎么忍心从自己同志的身上踩过去呢! 连长齐堆心里热辣辣的,不知怎样处理才好。这时,郭祥和他的通讯员小牛已经赶了上来。他见到这种情景,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乔大夯听见郭祥的声音,又几乎用哀求的声调说:“营长! 你就快下命令吧!为了胜利,你就让大家快踩过去吧!”郭祥回头一看,红旗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拥挤着数百名战士,队伍里正在不断地增加着伤亡,就把心一横,牙一咬,把驳壳枪果断地一挥,说:“同志们! 踩过去!”
⑥这一声号令,响彻云霄,震人心魂。在中国大地上,这一支战胜千难万险、冲过雪山草地的铁军,今天不得不踏着自己同志的肉身前进了。他们仿佛在一刹那间变成了生着羽翼的天兵飞上了主峰,那面在主峰上飘扬的红旗,在硝烟与火光中也显得更加鲜红了。
1、本文是按照 顺序叙事的。请梳理短文,概括故事情节。(3分)
2、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短文在描写爆破组的进攻过程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请在文中用“ ”画出一处对“面”的描写;短文选取
的事迹作为具体的“点”,点面结合的好处是
。(4分)
3、下列对文中第②自然段画“﹏”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志愿军进攻炮火的猛烈。
B.这句话侧面展示出我方强大的军事实力,预示着接下来会一切顺利。
C.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战场激烈和紧张的氛围,炮火声中,战士们正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D.“把半面天空照得通红”,强调了炮火的威力之大,让人感受到战场的残酷和破坏力。
4、郭祥回头一看,红旗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拥挤着数百名战士,队伍里正在不断地增加着伤亡,就把心一横,牙一咬,把驳壳枪果断地一挥,说:“同志们! 踩过去!”(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5、文中多次写到“红旗”,请结合内容分析“红旗”的含义及作用。(2分)
六、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
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
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千克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盛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
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全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倒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 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
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悲星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了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
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撒的撒,铁锤钢钎和
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淬漆;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
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
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 突击! 突击!
1、帮李明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2分)
事迹一(①~③段):战争年代, 。
事迹二(④~⑦段):和平时期, 。
2、短文第②段两次运用“率先”,对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的特点。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D. 体现了张富清凡事争先的品质。
3、张富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至少写出两个特点,并结合短文内容分别写出
理由。(4分)
特点一: 理由:
特点二: 理由:
短文第⑥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劳动场面。请你先补全思维导图,再说说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6分)
狱中联欢(节选)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啦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两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1、选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场景 请简要概括。(2分)
2、选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用“ ”画出一处对“面”的描写,用“ ”画出一处对“点”的描写。(2分)
3、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6分)
步枪打飞机(节选)
①1939年10月的某一天,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的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②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困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劳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③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快速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八连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
④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当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宁的苏制水连珠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向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
⑤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日军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 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下来。
⑥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1、用“ ”画出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2分)
2、从第③、④自然段中找出一处“点”的描写和一处“面”的描写,分别用“ ”“ ”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
一、1、桥险水急
2、圈出:拿、背、带、冒、攀、冲 这几个动词表现了英雄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3、B
4、点面结合 既展现了红四团英雄群体的战斗形象,又表现了二十二位战士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崇高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作者用大量的文字描写泸定桥的“险”和敌人的猖狂,从侧面强调红军夺桥的艰难,从而衬托出红军战士勇猛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1、从上至下,从左至右: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寇有预谋挑起战火 双方对战 当天晚上时间
2、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 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3、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既写出了日本军官的嚣张跋扈,又写出了所有日寇的卑鄙无耻,有点有面,层次清晰。
4、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不畏强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三、1、升国旗 升旗盛况 众人行礼
2、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
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热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到来。
让人如身临其境,更全面、更突出地表现了升国旗时的庄严、肃穆、神圣
3、加点的部分突出了人们在升国旗这一庄严、神圣时刻由衷的激动和自豪,表现出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1、批注一:外貌 天气非常恶劣,战士们条件非常艰苦
批注二:志愿军战士们英勇顽强、誓死杀敌的精神
2、志愿军战士宁愿冻死也不放弃自己的阵地 他们认为这些志愿军战士无畏的精神值得他们敬佩
3、承接 吴铁锤和欧阳云逸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
4、让我们既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群体的英勇无畏,又能感受到欧阳云逸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点面结合地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五、1、事情发展 进攻受阻,为了不让红旗停止前进,爆破组的战士们趴成一排,喊同志们踩过去。 三连战士们冲上主峰,插上了红旗。
2、冲在最前面的是乔大夯率领的爆破组。他们拿着爆破筒,挟着炸药包,向前飞快地跑着。 乔大夯率先趴在铁丝网上更好地展现出爆破组战士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3、B
4、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郭祥做事果断、坚决,表现了他以大局为重的思想。
5、①“红旗”是象征,象征着军魂与胜利,激励士兵,歌颂了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彰显主题。②“红旗”是文章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红旗”烘托人物形象,红旗一路向前,永不退缩,表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的品质。④文中多次写到红旗,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结构和谐、严谨。
六、1、主动请缨,奋不顾身地炸碉堡。 扎根山区,带领村民修路。
2、B
3、张富清是一个勇于担当、关心人民群众的人。
从张富清主动请缨潜入永丰城炸掉敌人碉堡,可以看出他勇于担当;
从张富清手持铁钎撬石头,带领村民修路,可以看出他关心人民群众。
4、人们修路的场景 张富清 老大爷 热火朝天
既从整体上写出了张富清带领男女老少一齐修路的场面,又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每个人修路时艰难、努力的样子。
七、1、选文主要描写了革命者在狱中表演歌舞的场景。
2、示例:只见铁门哗啦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
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
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
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3、我体会到了革命者对黑暗势力的轻蔑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八、1、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
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
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八连阵地造成威胁。
写地势特点,点明了日军节节败退后派出飞机的原因,也为后文徐存洋可以利用地势特点击落日军飞机埋下了伏笔。
2、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当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珠步枪“啪”的就是一枪。
徐存洋和战友们快速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
“点”的描写写出了徐存洋观察仔细,动作敏捷,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胆大心细;“面”的描写写出了支援的战士们快速进入战斗状态,在等待最佳战斗时机。点面结合,使战士们随时准备战斗的场面描写更具感染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