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考点31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常见问法:
1、用“ ”划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2、文中划线句子与哪些话对应,试分析其作用。
万能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中心突出,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好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阅读精练: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
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我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净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待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对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儿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水塘看来很少有人清理,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知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1、用“ ”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
2、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表露自己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使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
因为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父亲对苏州已经淡忘了。
C.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
有印象。
3、体现父亲对苏州有所感触的句子是“
”。(1分)
4、第4段中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
”的品格,从而揭示了苏州 的原因。(3分)
5、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①我的“出洋相”与父亲吃饭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了父亲的坦然。( )
②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与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
因。( )
6、结合选文说说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2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战场……这是当年北
抗日联军中一位女战士真实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1935 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毅然决定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让团长带队突围,自己率领几个人掩护。在枪林弹雨中,她左手手腕中弹负伤。面对虎狼般凶狠的敌人的围困和喊话,赵一曼丝毫不为所动,不顾受伤的手腕,举枪回击敌人。后来她腿部中弹,洁白的雪地上殷红的血越来越多,红得刺目,她昏倒在了雪地里,不幸被捕。
日军为从赵一曼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连夜对她进行审讯。 日军用鞭子抽打赵一曼的伤口,施以非人的酷刑,她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只字不吐……
押送赵一曼的马车从最热闹的街市穿过。①戴着手铐、锁着脚镣、被紧紧捆绑着的赵一曼,在车上坐直了身子,有些微凉的晨风,吹拂着她那许多天没有梳理的头发和她那染着血迹的破烂的衣襟。
敌人拿出纸笔,对她说:“你只要把第三军活动的地方画一张图,很简单的几笔,就可以马上释放你!”赵一曼不看敌人一眼。 “那么,你写上‘从此不再反满抗日’这几个字,总可以吧 几个字就可以把你的生命换回去的……”②赵一曼仍毫不动摇,她的嘴角浮现出了胜利者的微笑。是的,她被捕了,并且即将被杀害。但敌人熬尽心血同她软斗硬斗,最后什么也没从她这儿得到!
马车驶向小北门方向,那儿聚集着密密麻麻的群众。 ③刑场到了,赵一曼纵身跳下马车,从容地走上前去,面对一排黑色的枪口,站住,站得稳稳的、牢牢的。 然后她高举起手臂,用力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1936 年8月2日,赵一曼永远地倒在了刑场上。 泪眼中,人们仿佛还能看到她一身粗布红衣,持一把手枪,在白马上奋勇战斗的样子……
1、短文主要写了赵一曼的哪几件事 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4分)
( )→(遭受酷刑,坚贞不屈)→( )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句①主要描写了赵一曼的外貌,“染着血迹的破烂的衣襟”说明她遭受了酷刑。
B.句②是对赵一曼的神态描写,“浮现出了胜利者的微笑”是因为她没有泄露任何情报,也表明她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
C.句③通过对赵一曼的语言、心理和动作进行描写,突出了赵一曼的爱国情怀。
3、请结合短文内容分析赵一曼的品质。(写出三点即可)(3分)
4、短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一想,写下来。(4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1928年初,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的夏明翰不幸被捕了。
敌人满脸杀气地问:“你姓什么 ”
夏明翰若有所思地说:“姓冬!”
“胡说!”敌人拍着惊堂木,“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讲 ”夏明翰从容不迫地说:“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姓冬!’”
敌人无言以对,硬着头皮继续问:“多少岁 ”
“共产党万万岁!”
“籍贯 ”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夏明翰越说越激昂,我们坚信,共产党必胜,红旗一定会插遍全球。”
敌人慌了,急欲收场,便匆忙问道:“有无宗教信仰 ”
“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像你们一手捧圣经,一手拿屠刀!”
敌人别有用心地说:“那就是说你没有信仰啰 ”
“怎么没有信仰 ”夏明翰大声宣布,“我信仰马克思主义!”
夏明翰入狱后,敌人企图从他口中得到党的机密,特派人到狱中“规劝”,遭到夏明翰严厉痛斥。敌人又施加各种酷刑逼问,可是软硬兼施,均告无效。1928年3月20日,敌人便对夏明翰下了毒手。
临刑前,敌人问他有无遗言,夏明翰厉声喝道:“给我拿纸笔来!”
他接过纸,饱蘸浓墨,写下了使革命者振奋、反动派丧胆的五言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面对敌人的枪口,他高呼着:“共产主义万岁! 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了。
1、按要求给下列词语分类,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①满脸杀气 ②英勇就义 ③前赴后继 ④从容不迫 ⑤软硬兼施
⑥丧胆 ⑦激昂 ⑧企图
①可以描写革命者的词语有 。
②可以描写敌人的词语有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①从容不迫:
②软硬兼施:
3、读画“———”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夏明翰。(3分)
4、把下面两段话分别加到短文开头之前和结尾之后,使短文能够首尾呼应。(2分)
A. 一首斗志昂扬的《就义诗》,鼓舞了无数后来人前赴后继加入革命洪流中,谱写了一曲胜利的乐章。
B. 夏明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钢铁战士。他的《就义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 )应加在开头之前,( )应加在结尾之后。
5、用自己的话说说夏明翰的《就义诗》的意思。(3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茅以升的故事
①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为祖国的江河湖海架桥,也致力于为民架桥。
②1907年的端午节那天,南京秦淮河两岸正在举行龙船比赛。然而,看龙船比赛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还被淹死。小以升大吃一惊:桥为什么会塌 要是造得牢固,还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悲剧吗 想到这里,茅以升暗下决心: 。
③从此,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想得有点失魂落魄。这天,他看着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从桥上驶过,大桥坚定稳固;他又看着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通过,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着把这座桥从桥面到桥墩看了个够,直到天黑才回家。
④1916年,茅以升20岁。他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桥梁建设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⑤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斩钉截铁地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⑥1920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⑦茅以升一生造桥、一生报国,将梦想与为国为民深度融合,用自己勤勉不倦的奋斗架设了一座通向未来的科学精神之桥。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1分)
(1)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2)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2、读短文,想一想文章写了茅以升的哪几件事 将下图补充完整。(3分)
3、读第②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请在原文的横线上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2分)
4、请在原文第④自然段的□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5、读短文,以下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茅以升立下长大要造桥的愿望,是因为看到了桥毁人亡的悲剧。
B.美国人看中了茅以升既懂理论又有技术,要聘请他担任工程师。
C.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茅以升在美国刻苦学习桥梁知识的故事。
D.文章主要介绍了茅以升为祖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6、读一读文章的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请结合资料写写你的理解。(2分)
【资料】修建钱塘江大桥困难重重:木桩难打、沉箱难装、钢梁难架……抗日战争爆发后,建桥更困难。敌机不断轰炸钱塘江大桥,所幸大桥主体未被炸中。茅以升带领工人们顶着头顶飞机的轰炸,夜以继日地赶工,终于将大桥建成。
7、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请你给茅以升写一段颁奖词。(2分)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分)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因而有人叫它雾峡。
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太阳出来了,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cuǐ)璨(càn)夺目。这时,不由得让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画:头戴绒帽、身穿绒衣的王.昭君,骑着马一步步朝草原深处走去。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时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
深山里的人家,云雾里的路……”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的牛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跑马雾,气势好生了得!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这时,从峡口吹来一阵风,浮躁不安的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都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本文是按照( )的结构形式具体描写巫峡迷人的雾的。(1分)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2、用“ ”画出与文章第2自然段相呼应的句子。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提醒读者不要被雾所迷惑。
B.不仅强调巫峡的雾美得迷人,而且使文章结构严谨。
C.强调雾太美了,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3、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抓住了哪些特点 请写一写。(2分)
山帽子雾:
轻纱雾:
4、下列诗句描绘的情境,与“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最相近的是( )。(2分)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分)
父亲的泥脚
①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②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③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太土了,于是对父亲有些不满,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④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
⑤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说:“拿着,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
⑥再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
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 ”父亲喜悦的神
情,掩不住的兴奋,我竟没有一丝惊喜,反倒有几
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
⑦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⑧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想一想:文章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描写了哪些场景 作者的感受有哪些变化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补下面思维导图的空白。(4分)
2、第⑤段有对父亲神态、 、 和语言的描写。“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中,他可能在想:
。(3分)
3、作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请围绕第⑥段内容在旁边的批注框里作批注。(2分)
4、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结束全文,以省略号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节选)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候。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儿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但我总是低着头绕过摊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①妈妈经常拜托卖鳝鱼的妇人,将杀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子提回一大袋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②熬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面包皮在锅里烤热后,就变成了香味儿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每次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1、下列对文章以“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为题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2分)
A.点明文章线索 B.承上启下
C.暗示文章中心 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下列不属于文中妈妈为孩子做的事的是哪一项 ( )(2分)
A.妈妈清洗鳝鱼骨的鲜血后才下锅熬汤。
B.妈妈向面包店要面包皮。
C.妈妈拜托摆摊人将鳝鱼骨头留给她。
D.妈妈熬鳝鱼骨汤到深夜,烤面包皮。
3、对第二自然段“勾到摊子前面”“低着头绕过摊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2分)
A.爆炒鳝鱼的香味儿特别诱人,“我”怕老板发现“我”贪吃,只好低头绕过摊子。
B.爆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吃不起,感到特别羞愧,真是没脸见人。
C.“我”低着头绕过摊子是想急忙赶回家拿钱买爆炒鳝鱼。
D.“我”特别想吃这爆炒鳝鱼,但因为价钱贵而吃不起,只能低头离开。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我”品出了鳝鱼骨汤的哪些滋味。(2分)
5、文中画“ ”的两处描写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处 请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分)
我选的是 (填序号),我的体会是
6、联系文本内容,说一说文章结尾的作用。(2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清贫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这里指国民党方面)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心希望在我身上能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子、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摆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士兵坚决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士兵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新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检查,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了!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躲藏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依旧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最后两人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同声命令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夏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选自《可爱的中国》)
1、“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新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检查,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句中“新的发现”指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财物 B.武器 C.文件 D.药品
2、方志敏认为,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靠的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精良的武器 B.先进的战术 C.杰出的人才 D.清贫的作风
3、“我”为什么要把去年夏天穿过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称为“传世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是“我”的最珍贵的物品,有传世价值。
B.“我”家境贫苦,想把这些留给自己的孩子。
C.“我”甘于清贫,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D.那些物品我用得最习惯,值得保留下来。
4、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结构上的关系的正确一项是( )。(分)
A.首尾呼应 B.回环反复 C.层层递进 D.承上启下
5、文章花了不少篇幅描写国民党兵士搜“我”身时的言行,有读者觉得没有必要,可以略写。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一、1、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2、B
3、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4、辛劳而充实 朴实而知足富庶与繁荣
5、√ ×
6、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
心来,用功苦读。
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它们
成为“我”成长中的助力。
二、1、英勇战斗,不幸被捕 视死如归,壮烈牲
2、C.
3、赵一曼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可见她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从赵一曼受伤后仍坚持战斗,可见她具有坚韧顽强的精神;从赵一曼被捕后在酷刑和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仍坚贞不屈,不泄露任何情报,可见她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品格; 而她就义前所喊的话则表现了她热爱祖国的品质。
4、短文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赵一曼红衣白马、持枪战斗的形象,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让读者对赵一曼这一英勇女战士的形象更加深刻,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三、1、 ①、 ② ③ ④ ⑦ ② 、 ① ⑤⑥ ⑧
2、①不慌不忙,沉着冷静。 ②软硬手段同时施展
3、我看到了一个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能言善变的夏明翰。
4、B.A.
5、示例:你们砍我的头不要紧,只要我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真的,即使你们杀死了我,还会有千千万万信仰共产主义的战士继续战斗。
四、1、失魂落魄 斩钉截铁
2、(1)桥塌人伤,立志造桥
(2)出国留学,拒绝聘请(或:拒绝聘请,决定回国)
(3)1916年
3、我长大后要为大伙儿造座结结实实的大桥
4.,、、、,。
5、C
6、首尾呼应(或: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突出茅以升为国为民架桥的爱国主义精神。
7、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好在有桥梁可以渡过,桥梁的名字叫什么呢 叫“奋斗”!一生勤勤恳恳,保持爱国爱民之心,建设无数桥梁,正可谓是“最美奋斗者”!
五、1、C
2、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都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3、大而圆,光彩夺目。 轻盈,飘逸。
4、D
5、表达了作者对巫山雾的赞赏、喜爱之情
六、1、又气又急 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来看“我”父亲光着脚担着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 终生难忘;
2、动作 外貌 学校里都是穿鞋的人,我光着脚到学校来,让孩子觉得没面子了,虽然我习惯光脚走路,但为了孩子,我下次得穿双鞋来。
3、从“崭新”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父亲是第一次穿这双鞋,是为了看望“我”,满足“我”的需求,特意穿上的。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4、首尾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让“父亲的泥脚”在读者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七、1、B
2、A
3、D
4、①鳝鱼骨汤本身的美味;②鳝鱼骨汤凝聚着妈妈的爱;③鳝鱼骨汤寄托了“我”对妈妈的感激与怀念。
5、①母亲的爱永远是无私的,孩子在母亲心里永远是首位的,为了孩子
身体健康,母亲用尽一切方法让孩子吃得好一些。
6、在结构上与上文前后呼应,都提到了鳝鱼摊子。在内容上表达作者情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都蕴藏在鳝鱼骨汤中。
八、1、A
2、D
3、C
4、A
5、不认同。因为正是通过大量篇幅的细致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国民党士兵贪婪无耻,将他们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同时,与方志敏的清贫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方志敏甘于清贫,忠于革命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