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6届高二上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2026届高二上期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2:54:30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小题。
材料一
古往今来,人类发明了很多种书写数字的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就
多刻画一条线,但这种记数方法很快就显得捉襟见肘,因为它不能处理相对较大的数字。为了
更快地记数,人们开始画圈。
美索不达米亚人的黏土筹码已经能够衰达不同的度量单位。北如,有一种特殊的筹码用
来表示10只羊。因此,当书写被发明的时候,这一原则也被保留了下来。人们还发现了用来
表示10、60、600、3600和36000的符号。我们注意到,古人在剑造这些符号的时候试图寻找某
种逻辑。比如,600(60×10)或者36000(3600×10),人们就在相应的符号内部多画一个图。
这种只需要规定书写符号所代表的数值的加法系统,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
功,并且产生无数种变形,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延续到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尤其是古希腊人和
罗马人对这些系统的使用一他们会用自己语言中的字母分别表示数字符号。
面对加法系统,一种新的记数模式即将浮出水面,即位置记数法。在这种模式中,一个符
号的数值开始取决于它在数字中所占据的位置。再一次地,又是美索不达米亚人引领了时代
的潮流。
公元前2000年左右,正是古巴比伦雄霸西亚地区的时候。楔形文字依然经常被使用,但
是这个时候的人们使用的楔形文字只剩下如下这两个特号了:代表1的钉头形和代表10的
尖头形。
通过加法,这两个特号能够表示59以内的数字。比如,数字32就由三个尖头形和两个钉
头形构成。
《T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然后,从60起,人们开始使用符号组,记录60的符号组也是由之前使用过的符号构成的。
因此,在古巴比伦的记数系统中,人们使用的标记方法和我们当今使用的方法相同,最右边的
数字代表个位,然后是十位、百位,读取数字时先读个位,然后是六十位,然后是三千六百位(也
就是六十乘以六十),每一位的数值都是上一位的六十倍。举例来说,数字145由两个60构
成120,然后再加25个单位。古巴比伦人是这样表示这个数字的:
T

在古巴比伦人之后,玛雅人也发明了一种位置记数系统,但却是20进制的。然后,古代印
度人发明了十进制的记数方法。这种记数法将会被阿拉伯学者重新使用,然后在中世纪的末
期传入欧洲。在欧洲,“0123456789”这些符号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并很快就在全世界范围内
普及开来。有了数字,人类逐渐地明白了,他们发明了一种工具,借助这种工具,他们就能够书
写、分析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摘编自〔法)米卡埃尔·洛奈《万物皆数》,孙佳妻译)
材料二
有些人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必要教授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等日常生活中很少用的数
学知识,但是,学习“不实用的数学”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学习数学反映了语言学习的一
个侧面。
数学语言的出现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回归基本原理,尽可能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在第
6章中曾引用了笛卡儿的《方法论》,“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
彻底解决了”,不允许存在“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且要“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
决的问题着手”,以及不允许存在摸棱两可的表达方式,“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真理,我
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实用的方法,同时还要培养思考的能力。在第2章的开头引用了埃
隆·马斯克的话:“从真正意义上去创新时,必须得从基本原理出发。”任何领域都一样,先要去
发现这个领域中最基本的真理,然后再重新思考。
数学的研究对象有限,不过其有限的研究对象包含着一个宏大精彩的世界。伽罗瓦两手
揣在怀中,自言自语地说,“存在难的‘方程’,不存在‘方程’的难度”。不过他的思考并没有停
在此处,而是试图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这个“雄度”,从而发明了“群”的语言。最后,“群”还成为
了打开数学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摘编自〔日)大栗博司《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尤斌斌译)
材料三
我们如果要自动进行斯闻的分类,就要考虑如何判断两个新闻的相似性。举个例子,如果
找们要分析一篇关于科技的新闻,那么这篇新闻的向量可能在“科技”“创新”“未来”等维度上
的值比较高,而在“政治”“经济”等维度上的值比较低。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用向量来表示
一篇新闸的主题和内容。因为各个新闻的长度和大小不同,所以单纯各个雏度的大小比较没
有意义,但是向量的方向却有意义。如果两个向量的方向一致,说明它们的主题一致。所以我
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夹角来计算两个新闻的主题相似度,这里就要用到余弦定理了。
当两条新闻向量夹角的余弦等于1时,这两个向量的夹角为零,两条新闻完全相同;当夹角的
余弦接近于上时,两条新闻相似,从而可以归成一类;夹角的余弦越小,夹角越大,两条新闻越
不相关。当两个向量正交时(90度),夹角的余弦为零,说明两篇新闻根本没有相同的主题词,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2024一2025学年度上期期未高二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A(“数字书写符号的数量不断诚少”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看,虽然古巴比伦时期使用
的楔形文字只剩下两个数字书写符号,但阿拉伯数字有十个书写符号)
2.(3分)C(A项“充分肯定了古巴比伦记数方法的先进性”不正确,“正是古巴比伦雄衡西亚地
区的时候”强调的是古巴比伦记数系统使用的时代背景。B项“进一步引出下文对数学研究
对象的论述”分析错误,该引用意在强调基本原理对于思考的重要性。D项“都说明了数学
的发展与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密切相关”不正确,材料二无法支撑这个结论)》
3.(3分)B(结合材料一的举例可知,数字“211”由3个60组成180,再加上31)
4.(4分)①表明数学语言具有确定性、有序性,强调回归原理、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意义;②引
用经典著作,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答出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6分)①数字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可以记数,还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和理解周围的世界。②数
学作为一种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回归基本原理,尽可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③数学作为一
种分析方法可以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时帮助人们总结规律。(答出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
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B项“对贵族老爷聂赫留朵夫的畏惧”分析不恰当,这里包含着身份差异、彼此隔
阂等多种因素:C项强设因果,聂赫留朵夫“能够快速镇静下来”的原因分析牵强:D项高个
子农民“主导着对话方向”理解错误,主导对话方向的是聂赫留朵夫)
7,(3分)B(“以此凸显他们身份的卑微”分析不当,聂赫留朵夫的观察视角和以特征来指称农
民客观上可以表现农民身份的单微,但不是主要目的)
8.(4分)①对话具体呈现出农民代表们对土地分配问题的不同认知态度,有助于凸显人物形
象的个性特征。②对话巧妙地呈现出当时社会对于土地分配问题的各种意见,隐含着作者
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答出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示例一:认同。①小说应以形象说话而不是作者跳出来直接评价。如文中说相貌端正的老
农其实“不太懂得聂赫留朵夫的话”等,就是以作者的判断代替了读者的形象感受与阅读思
考;②作者直接发表议论,虽揭露和批判了社会问题,但一定程度上会妨碍读者对文本意义
的体验与发现,如文中对退伍士兵的评价和议论就有先入为主之嫌。
示例二:不认同。①作者直接对众多人物进行评价,能帮助读者克服理解障碍。比如文中称
老头们“相貌端正”“相貌和善”等,能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和区分不同人物形象。②本文表现
了托尔斯泰对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他对当时土地制度问题的尖锐批判,是在精心设计的对
话中自然呈现的,对阅读体验并不构成妨碍。
(要求先表明态度,再阐述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贞(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