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课标要求
考点1 生物与非生物 ☆ 1.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各类生物,感受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对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作用,
考点2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 ☆☆
■考点① 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
(1)非生物是自然界中没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下表所示。
生物的基本特征 内容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保证种族的延续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生物都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一定的反应
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 生物子代个体之间以及亲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生物能不断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一)观察蜗牛的外形
(1)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蜗牛身背贝壳,其形态、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
(2)触角:两对,一对比较短,另一对比较长,顶端有眼。触角具有触觉、味觉、视觉和嗅觉功能。
(3)口:有牙齿,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蜗牛会爬行,爬行时会在玻璃板上留下痕迹。蜗牛腹部有腹足,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蜗牛的腹足扁平、肌肉发达,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此外,蜗牛也能在锋利的刀刃和垂直的墙壁上爬行。
(三)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
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将爬向阴影。
实验表明:蜗牛有视觉。
(四)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
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会有反应,当铅笔头接触蜗牛的触角时,蜗牛反应最快。当外界刺激较强烈时,蜗牛会将整个身体缩回壳内。
实验表明:蜗牛有触觉。蜗牛的触角非常灵敏,用来感受外界刺激。行动之前,它会先伸出小触角探测一番再前进。
(五)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
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 米处,用力鼓掌,蜗牛会停止爬行。实验表明:蜗牛能感受到空气的震动。
(六)观察蜗牛的嗅觉
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方3厘米处,蜗牛会向远离米醋的方向爬行。在蜗牛前方的玻璃板上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向着蔗糖溶液爬行。
实验表明:蜗牛有嗅觉。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蜗牛有视觉、触觉和嗅觉等,能感受空气的震动,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七)蜗牛的生物特征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蜗牛有下列基本特征:①蜗牛具有严整的结构;②蜗牛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③蜗牛的生活需要营养等。
■考点②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
一、科学观察
(一)用心观察
1、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 ntgen)偶尔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裹得很严实的照相底片发生了严重的感光现象,于是想到可能有种神秘的光穿过了黑纸。当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住照相底片。当显影后,夫妻俩在底片上看见了手指骨头和结婚戒指的影象。 通过进一步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了伦琴射线(X 射线)。
2、观察往往要借助于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
3、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经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二)拓展观察力
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科学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力。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
直接观察是指我们直接用眼睛等感觉器官去观察;间接观察是指我们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
(2)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区别
定量观察一般是具体到测量数值,用数据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描述,比较精确;
定性观察仅仅涉及性质,用文字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描述。
观察可分三步进行,即一看、二找、三定。一看,就是首先要学会看现象。二找,就是在反复观察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找规律,也就是找观察到的现象的共同点,这是观察物理现象的结果。三定,就是确定条件。因为任何规律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所以在总结规律时,一定要考虑它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三)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任何一个观察活动,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1、记录要求:客观、有效、规范
2、记录内容:现象、数据
3、记录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四)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支持部分、光学部分和调节部分。
注意:A.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
B.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
C.使镜筒较小范围升降的是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①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置于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
②对光-----三对:
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转动遮光器,选取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对准光源,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③放片: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④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
A.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顺时针(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注意:这一步双眼盯着物镜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伤物镜。}
B.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
C.最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看清为止。
⑤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4)放大倍数不够时:换用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此时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①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间
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考点1 生物与非生物
[典例1](2024七上·金华期末)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形成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生物能繁殖、能生长、能进行新陈代谢等。
【解答】A、种子长成幼苗,属于生物生长,不属于繁殖,故A符合题意;
B、蚯蚓躲避触碰,说明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能作出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小猫的特征和母猫不同,说明生物存在变异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蝌蚪长成青蛙,形态发生较大变化,属于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变式训练
1.(2024七上·浙江期末)2023年5月,我省沿海各地连续数晚出现罕见“蓝眼泪”,“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面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
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苂光所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D。
■考点2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
[典例2](2024七上·余姚竞赛)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的几何图形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正确的是 ( )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等。
【解答】 由甲图变为乙图,发现图像变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甲图中的图形在视野的右上方,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玻片标本应往右上方移动。
故选D。
◆变式训练
1.(2024七上·台州期末)小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如图甲所示的步骤中需滴1滴 。
(2)完成临时装片制作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乙所示为使用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3)如图丙所示为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填字母)。
(4)如图丁所示为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要从视野①转换到视野②,应先向 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 准焦螺旋。
【答案】(1)清水
(2)cabd
(3)AD
(4)左;细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玻片时,要滴生理盐水。
(2)调焦时,镜筒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
(3)没有螺纹的是目镜,所以AB是目镜,有螺纹的是物镜,所以CD是物镜。
(4)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间,再转动物镜转换器。
【解答】(1)为了保持洋葱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顺序:先对光(c),再固定玻片(a),接着调焦,调整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为了防止物镜压坏玻片,应从侧面观察物镜和玻片间的距离(b),最后从目镜观察,将镜筒上升,直至清晰的像出现(d)。
故正确的顺序为:cabd。
(3)看到数目最多,则放大倍数最小,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应选择A;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应选择D。
故答案为:AD。
(4)视野中物像在左侧,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所以实际的位置在右侧,所以应先将玻片向左移,直至移至视野中间,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
1.(2023·宁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
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
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调光结构有两个: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显微镜呈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我们用粗准焦螺旋在显微镜下找像;用细准焦螺旋找清晰的像;
【解答】A. 针对现象甲,调节反光镜到凹面镜或者换用大光圈可以使视野变明亮,A错误;
B.显微镜呈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针对现象乙,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B错误;
C. 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图像变清晰,所以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错误;
D. 针对现象丁,可以重新盖片或者重新制作装片时黑眼圈消失,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3·温州)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的某一操作。其目的是(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切换物镜 D.调节亮度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时,低倍到高倍的转化方法为: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解答】如图所示该生在转动物镜转换器,故在切换物镜。
故答案为:C
(2题图) (3题图)
3.(2019·绍兴)下列为小敏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小敏看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常见操作的掌握情况。
【解答】A、对光时,调节的是反光镜、物镜,与细准焦螺旋无关;故A错误;
B、图乙调节物镜高度时,侧面观察主要是防止物镜压到载玻片;故B正确;
C、图丙中的是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失误所致;故C错误;
D、图丁中a在视野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对称的,所以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3·金华)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
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显微镜调焦成功后,一旦移动位置后对焦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故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粗准焦螺旋①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故B错误;
C.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进入镜筒的光线会减少,所以发现视野变暗,故C正确;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该先向下移动玻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故D错误。 故选C。
5.(2021·台州)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所示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
A.取镜 B.安放 C.对光 D.制片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解答】反光镜的功能是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进入物镜、目镜,最后进入人眼中,所以在将反光镜替换为照明灯,是为了方便对光;
故答案为:C。
(5题图) (6题图)
6.(2021·丽水)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 )
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
C.没有用红墨水染色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解答】A、视野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导致的;故A正确;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会导致细胞重叠;故B错误;
C、没有染色的结果是不易观察细胞结构;故C错误;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会导致视野很暗;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2·宁波)右图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解答时可以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方面来切入。
【解答】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
故答案为:B。
(7题图) (8题图)
8.(2024·浙江)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合适的选材有利于实验的成功。
(1)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时,选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有如图的结构,其中①是(填细胞结构名称)。
(2)为观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选择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 等特点。
【答案】(1)细胞核
(2)薄且透明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解答】(1)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①细胞核。
(2)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而且尾鳍具有薄而透明的特点,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流动情况。
9.(2023·绍兴)右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 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物镜;调焦;加装反光镜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A目镜,B物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显微镜的调光装置是遮光器和反光镜;用粗准焦螺旋找图像,用细准焦螺旋将图像调清晰;
【解答】 右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调焦; 改进建议可以加装反光镜,增加调光装置;
故答案为:物镜,调焦,加装反光镜;
(9题图) (10题图)
10.(2023·丽水)每年9月29日设为世界心脏病日,目的是科普心脏健康知识,让大家认识到心脏健康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心脏通过不停搏动,推动血液流动。
(1)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以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始终是心房→ →动脉;
(2)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 和激素等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CO2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
(3)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血涂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将图中细胞③移到视野中央,血涂片应 (填字母)。
A.向下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右移动
【答案】(1)心室
(2)氧气(O2)
(3)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的,人体的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流经全身各处。
【解答】(1)血液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的;
(2) 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等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3) 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故细胞位置看到在哪里应向哪里移动;
故答案为:(1)心室;(2) 氧气(O2) ;(3) A
11.(2022·台州)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
(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答案】(1)物
(2)②
(3)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包括目镜和物镜,起放大作用,目镜安插在镜筒里,物镜通过螺丝拧紧在转换器上。
(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位移,而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度位移;图中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根据图示比较可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2)使用显微镜时,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调节焦距,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3)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12.(2022·浙江)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 。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
A.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大小
B.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正确的是____。
A.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B.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
C.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20倍
D.转换高倍镜后,可在视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
(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答案】(1)C
(2)A
(3)A
(4)顺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从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3、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1)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C的放大倍数最大,故C的视野最暗。
(2)A、转动转换器的目的更换物镜,不是调节视野的大小,故A符合题意;
B、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因此,调节粗准焦螺旋的目的是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故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调节光圈的目的是控制光线进入镜筒,故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有微调焦距的功能。调节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A、显微镜观察一般陆生植物叶的表皮细胞均会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故A正确;
B、根尖的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而不是分生区,故B错误;
C、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100倍,故C错误;
D、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因此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不能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通过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
1.(2024·浙江模拟)学习小组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玻片时,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以防错过清晰的像
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
C.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
D.丁图中黑色圆圈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不均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解答】解: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错误;
B、“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正确;
C、显微镜成像原理: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的,错误;
D、丁图中黑色圆圈是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的,错误。
故选:B。
2.(2024·宁波模拟)下列四图分别表示的内容,其中图文不相符的是( )
A.由甲转向乙时,所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B.两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
C.蛙的个体发育 D.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酶及其催化作用;植物的感应性;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植物在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从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使得背光侧长得快,弯向光源生长,叫做植物的向光性;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酶 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解答】A. 由甲转向乙时,物镜放大的倍数增大,视野越暗,正确;
B.左边的胚芽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从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使得背光侧长得快,弯向光源生长;右边的胚芽鞘中的左侧生长素多,所以也是左侧生长快,弯向光源生长,B正确;
C. 从图中动物的发育时期,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所以可以认为是蛙的个体发育,C正确;
D. 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中,胃蛋白酶在pH=2时,其活性最强,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
3.(2024·东阳模拟)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
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
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 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P,A错误;
B. 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盖片操作不当,B错误;
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C正确;
D. 显微镜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温州模拟)2024年5月,温州南麂岛出现罕见“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
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苂光所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5.(2024·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形虫图像,则变形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解答】 显微镜下看到的变形虫图像上下左右颠倒,即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了。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2024·金东模拟)小科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用凹面反光镜
C.视野较暗——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D.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可以是图像呈现在视野的正中央,因为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立的实像,A正确;
B. 物像太小———换用高倍物镜,B错误,反光镜是用来调节视野亮暗的,B错误;
C. 视野较暗——换用凹面镜,改用大光圈,目镜和物镜是用来调节像的大小的,C错误;
D. 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义乌模拟)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要使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变为乙,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A.移像:装片往右上方移
B.换镜: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C.调亮: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
D.调焦: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 移像:装片往右上方移 ,正确,采用在哪移哪的方式;
B. 换镜: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B正确;
C. 调亮: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 ,C正确;
D.调焦:只需要调整细细准焦螺旋把图像变清晰就可以了,D错误;粗准焦螺旋是用来找图像的,此题中已经找到了图像;
故答案为:D
8.(2024·滨江模拟)小滨在用显微镜做实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观察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
B.乙: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顺时针流动,则叶绿体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C.丙: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后,绘制了叶表皮气孔示意图,则②表示的是气孔
D.丁:观察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④与通常看到的人体皮下“青筋”属于同一类血管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显微镜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甲:观察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A正确;
B显微镜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黑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顺时针流动,则叶绿体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B错误;
C. 丙: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后,绘制了叶表皮气孔示意图,则②表示的是保卫细胞,③是气孔,C错误;
D. 丁:观察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④与通常看到的人体皮下“青筋”不属于同一类血管,④是动脉,人体皮下的青筋是静脉,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4·东阳模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结构是初中科学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镜镜头由M转换成N,目的是____.
A.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像
B.为了观察更细微的结构
C.为了观察更大的范围
(2)如图乙箭头所示是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则实际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____.
A.逆时针流动 B.左右上下互相流动 C.顺时针流动
(3)请推测观察到如图丙所示4幅图片的先后顺序① ④.
【答案】(1)B
(2)A
(3)③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四个步骤。
(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我们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擦→滴→撕→展→盖→染。
【解答】(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N的放大倍数大于M,当转换成N时,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会变小,观察的细胞体积会增大,能更清楚的观察细微的结构;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像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即旋转180度后的物像。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旋转180度后观察,细胞质仍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因此,细胞质实际运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A正确,BC错误。
故答案为:A。
(3)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方即①,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即③,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即②,此时再转动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即④。
10.(2024·浙江模拟)小江同学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植物装片的实验:
(1)载物台上有待观察的装片时,应用 固定于适当的位置。
(2)若观察到目标细胞在视野左上方,为了使目标细胞处于视野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
(3)若某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最明显的现象是细胞核中出现 。
【答案】(1)压片夹
(2)左上方
(3)染色体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2、对光;3、观察;4、整理与存放。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解答】(1)安放装片时,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显微镜成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观察到目标细胞在视野左上方,为了使目标细胞处于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现象是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11.(2024·嘉兴模拟)小嘉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去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他按照显微镜的操作要求规范使用成功找到了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小嘉无论如何操作都没有找到叶绿体这一结构,所以他怀疑要么是显微镜放大倍数太低,要么洋葱表皮就没有这一结构。
(1)求证:小嘉准备换用高倍镜来观察,当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时,因为高倍物镜镜身更长,所以可能会出现 的现象,于是他就停止了转动。实际上,为了增大显微镜观察时的放大倍数,除了换用高倍物镜外,他还可以换用 来实现。
(2)揭秘:小嘉在增大放大倍数后,视野下也找不到叶绿体结构,因此他认为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这一结构。
(3)反思:叶绿体并不是每个植物细胞都必须具备的细胞结构。原来,叶绿体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而洋葱因为长期生长在土壤里没有获得 ,所以叶绿体这一结构就逐代退化了。
【答案】(1)高倍镜镜头会压到装片;高倍目镜
(2)无
(3)光照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根据更换高倍物镜或高倍目镜的操作进行解答;
(3)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进行的,据此解答。
【解答】(1)由于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镜身长,在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时,可能会使高倍镜镜头会压到装片;高倍目镜也可以增大放大倍数,所以除了换用高倍物镜外,也可以换用高倍目镜;
(3)由于洋葱因为长期生长在土壤里没有获得光照,导致洋葱的叶绿体这一结构逐渐退化,所以在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找到叶绿体。
故答案为:(1)高倍镜镜头会压到装片;高倍目镜;(3)光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课标要求
考点1 生物与非生物 ☆ 1.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各类生物,感受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对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作用,
考点2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 ☆☆
■考点① 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 与 。
(1)非生物是自然界中没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 。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下表所示。
生物的基本特征 内容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个体成熟后,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保证种族的延续
对 。 生物都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一定的反应
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 生物子代个体之间以及亲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生物能不断进化 环境的变化促使生物不断向前发展、进化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一)观察蜗牛的外形
(1)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 等部分。蜗牛身背贝壳,其形态、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
(2)触角:两对,一对比较短,另一对比较长,顶端有眼。触角具有 功能。
(3)口:有牙齿,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蜗牛会爬行,爬行时会在玻璃板上留下痕迹。蜗牛腹部有腹足,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蜗牛的腹足扁平、肌肉发达,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此外,蜗牛也能在锋利的刀刃和垂直的墙壁上爬行。
(三)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
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将爬向阴影。
实验表明:蜗牛有视觉。
(四)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
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会有反应,当铅笔头接触蜗牛的触角时,蜗牛反应最快。当外界刺激较强烈时,蜗牛会将整个身体缩回壳内。
实验表明:蜗牛有触觉。蜗牛的触角非常灵敏,用来感受外界刺激。行动之前,它会先伸出小触角探测一番再前进。
(五)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
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 米处,用力鼓掌,蜗牛会停止爬行。实验表明:蜗牛能感受到空气的震动。
(六)观察蜗牛的嗅觉
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方3厘米处,蜗牛会向远离米醋的方向爬行。在蜗牛前方的玻璃板上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向着蔗糖溶液爬行。
实验表明:蜗牛有嗅觉。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蜗牛有视觉、触觉和嗅觉等,能感受空气的震动,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七)蜗牛的生物特征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蜗牛有下列基本特征:①蜗牛具有严整的结构;②蜗牛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③蜗牛的生活需要营养等。
■考点②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
一、科学观察
(一)用心观察
1、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 ntgen)偶尔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裹得很严实的照相底片发生了严重的感光现象,于是想到可能有种神秘的光穿过了黑纸。当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住照相底片。当显影后,夫妻俩在底片上看见了手指骨头和结婚戒指的影象。 通过进一步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了伦琴射线(X 射线)。
2、观察往往要借助于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错觉
3、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经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二)拓展观察力
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科学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力。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
直接观察是指我们直接用眼睛等感觉器官去观察;间接观察是指我们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
(2)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区别
定量观察一般是具体到测量数值,用数据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描述,比较精确;
定性观察仅仅涉及性质,用文字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描述。
观察可分三步进行,即一看、二找、三定。一看,就是首先要学会看现象。二找,就是在反复观察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找规律,也就是找观察到的现象的共同点,这是观察物理现象的结果。三定,就是确定条件。因为任何规律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所以在总结规律时,一定要考虑它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三)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任何一个观察活动,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1、记录要求:客观、有效、规范
2、记录内容:现象、数据
3、记录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四)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支持部分、光学部分和调节部分。
注意:A.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
B.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
C.使镜筒较小范围升降的是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① :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置于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
② -----三对:
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转动遮光器,选取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对准光源,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③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④ :先粗后细,先低后高。
A.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顺时针(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注意:这一步双眼盯着物镜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伤物镜。}
B.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
C.最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看清为止。
⑤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4)放大倍数不够时:换用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此时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①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间
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考点1 生物与非生物
[典例1](2024七上·金华期末)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形成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
◆变式训练
1.(2024七上·浙江期末)2023年5月,我省沿海各地连续数晚出现罕见“蓝眼泪”,“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面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
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考点2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
[典例2](2024七上·余姚竞赛)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的几何图形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正确的是 ( )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变式训练
1.(2024七上·台州期末)小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如图甲所示的步骤中需滴1滴 。
(2)完成临时装片制作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乙所示为使用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3)如图丙所示为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填字母)。
(4)如图丁所示为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要从视野①转换到视野②,应先向 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 准焦螺旋。
1.(2023·宁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
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
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
2.(2023·温州)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的某一操作。其目的是(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切换物镜 D.调节亮度
(2题图) (3题图)
3.(2019·绍兴)下列为小敏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小敏看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4.(2023·金华)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
B.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
5.(2021·台州)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所示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
A.取镜 B.安放 C.对光 D.制片
(5题图) (6题图)
6.(2021·丽水)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 )
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
C.没有用红墨水染色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7.(2022·宁波)右图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应变为 (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7题图) (8题图)
8.(2024·浙江)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合适的选材有利于实验的成功。
(1)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时,选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有如图的结构,其中①是(填细胞结构名称)。
(2)为观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选择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 等特点。
9.(2023·绍兴)右图是小敏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 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9题图) (10题图)
10.(2023·丽水)每年9月29日设为世界心脏病日,目的是科普心脏健康知识,让大家认识到心脏健康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心脏通过不停搏动,推动血液流动。
(1)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时,可以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以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始终是心房→ →动脉;
(2)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 和激素等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CO2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
(3)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血涂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将图中细胞③移到视野中央,血涂片应 (填字母)。
A.向下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右移动
11.(2022·台州)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
(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12.(2022·浙江)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 。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
A.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大小
B.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正确的是____。
A.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B.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
C.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20倍
D.转换高倍镜后,可在视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
(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做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2024·浙江模拟)学习小组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玻片时,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图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以防错过清晰的像
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
C.丙图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是顺时针流动的
D.丁图中黑色圆圈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不均
2.(2024·宁波模拟)下列四图分别表示的内容,其中图文不相符的是( )
A.由甲转向乙时,所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B.两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
C.蛙的个体发育 D.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
3.(2024·东阳模拟)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
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
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4.(2024·温州模拟)2024年5月,温州南麂岛出现罕见“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
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5.(2024·宁波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形虫图像,则变形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
A. B. C. D.
6.(2024·金东模拟)小科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用凹面反光镜
C.视野较暗——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D.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
7.(2024·义乌模拟)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要使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变为乙,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A.移像:装片往右上方移
B.换镜: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C.调亮: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
D.调焦: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8.(2024·滨江模拟)小滨在用显微镜做实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观察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
B.乙: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顺时针流动,则叶绿体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C.丙: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后,绘制了叶表皮气孔示意图,则②表示的是气孔
D.丁:观察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④与通常看到的人体皮下“青筋”属于同一类血管
9.(2024·东阳模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结构是初中科学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镜镜头由M转换成N,目的是____.
A.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像
B.为了观察更细微的结构
C.为了观察更大的范围
(2)如图乙箭头所示是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则实际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____.
A.逆时针流动 B.左右上下互相流动 C.顺时针流动
(3)请推测观察到如图丙所示4幅图片的先后顺序① ④.
10.(2024·浙江模拟)小江同学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植物装片的实验:
(1)载物台上有待观察的装片时,应用 固定于适当的位置。
(2)若观察到目标细胞在视野左上方,为了使目标细胞处于视野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
(3)若某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最明显的现象是细胞核中出现 。
11.(2024·嘉兴模拟)小嘉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去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他按照显微镜的操作要求规范使用成功找到了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小嘉无论如何操作都没有找到叶绿体这一结构,所以他怀疑要么是显微镜放大倍数太低,要么洋葱表皮就没有这一结构。
(1)求证:小嘉准备换用高倍镜来观察,当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时,因为高倍物镜镜身更长,所以可能会出现 的现象,于是他就停止了转动。实际上,为了增大显微镜观察时的放大倍数,除了换用高倍物镜外,他还可以换用 来实现。
(2)揭秘:小嘉在增大放大倍数后,视野下也找不到叶绿体结构,因此他认为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这一结构。
(3)反思:叶绿体并不是每个植物细胞都必须具备的细胞结构。原来,叶绿体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叶绿素,而洋葱因为长期生长在土壤里没有获得 ,所以叶绿体这一结构就逐代退化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