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1 16:0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归去来兮辞》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文体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本,结合背景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重点语句的艺术手法,感受本文中诗人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赏析重点语句的艺术手法,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桃花源。这位诗人就是陶渊明,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受贵族家庭的影响和儒家学说的熏陶,在少年时他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壮志,可黑暗的现实将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周国平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1. 走进作者
陶渊明(365~427)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田园诗人之祖”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一生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他逐渐认清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田园。
第二年,家乡遭焚,他的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后来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2. 背景探寻
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没有出来做官。当时郡里一位督邮(能够在太守面前说好话)来彭泽县巡视,要求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 回顾作品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任务二:解读题目,诵读课文
1. 解读题目
本文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2. 文体知识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体裁特点
①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
辞与赋的区别
①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特点还是保持了下来。
②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3. 观看视频朗读课文
任务三:分析文本,赏析手法
参考翻译:
我家境贫困,仅靠耕田植桑不能供给自己生活。(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常常没有余粮,(又)没有什么维持生计的本领。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出去做个县丞、县尉(一类的官),我(因而)没了忧虑(却)有了(做官的)念头,想求取官职却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外地的职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贫苦(就把我推荐了去),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当时战乱还没有平息,(我)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而彭泽离家乡只有百里,官田的收获也足够酿酒之用,于是我就求做彭泽的官职。没过多久,我便思念田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天然如此,不是造作勉强所能(拘束)。挨冻受饿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违背自己意志(则会导致)身心都感到痛苦。我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于是怅然感叹,觉得这实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想着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回去。不久,嫁人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八月到冬天,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因辞官之事顺遂心意,写了这篇名为《归去来兮》的文章。乙巳年十一月。
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精神受到形体的役使,为什么(还要如此)惆怅而独自伤悲?我明白过往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太远,(如今)觉悟到今日(归田)为是、以往(出仕)为非。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微风飘飘地吹动着我的衣襟。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不由得)怨恨晨光微弱依稀。
于是看见了自家简陋的房屋,(我)满心欢喜地向前飞奔。仆人高兴地迎接,孩子们都等在家门。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废弃,松树和菊花却幸而犹存。带着孩子们进人屋里,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举壶端杯自斟自饮,看着院子里的树木展开笑颜。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知住在陋室中反面容易使人心安。每天在园中游赏自成佳趣,家门虽设却常关。拄着拐杖出去走走歇歇,常常抬头向远方观览。云气自然面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归还。日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仍抚着那孤松流连盘桓。
归去吧,让我断绝那世俗的交游。(既然)这尘世和我的情志彼此违背,还要驾车出去把什么追求?喜爱亲人间的知心话,乐于弹琴读书来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日已至,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作奔走。(我)有时坐着覆帷小车,有时划着一叶孤舟。有时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有时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开始涌流。(我)羡慕万物恰逢时令,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终休。
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愿,生与死都顺随自然?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流连?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仙境也无法期求。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游赏,有时倚着棍杖除草苗。(我)登上向阳的高地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溪流吟咏作诗。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以怀疑?
思考问题
1.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①归隐之志的坚决、辜负田园的自责
②对过去选择的懊悔,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③作者乘舟归家的轻松愉快
④归家的迫不及待
2. 第二段中松菊和孤松有何深刻内涵?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
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未被世俗所染。
作者借孤松以咏怀,表现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3. 赏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使用了对比手法,“寄傲”精神生活的富足孤高与“审容膝之易安”物质生活的清贫进行对比,突出陶渊明的高洁傲世的情怀。
使用典故
楚庄王使使赉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即谓夫人曰:“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妇人曰:“夫子以织屦为食,食粥毚履,无怵惕之忧者,何哉?与物无治也。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其可乎?”于是遂不应聘,与妇去之。
“审容膝之易安”这句使用典故,借以表示自己宁安容膝之贫居,不愿出去做官了。
4. 赏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彩云因无心而出岫,飞鸟因疲倦而归巢。
作者运用拟人、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
①“无心出岫”说明出仕是无心的,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
②“倦飞”,是因为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
作者触景生情,形象地表现了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5. 第二、三段的核心情感是:乐
归家乐
归心似箭、抵家之欢、家中景况
日常乐
饮酒自遣、涉园成趣、观景忘返
出游乐
重审心志、结交乡故、出游方式、所见所感
6. 陶渊明隐居生活的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频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7. “曷不委心任去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顺随自然。作者感叹人生苦短,应遵循本心,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作者田园生活的全部元素,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质朴的情怀。
8.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何作用?
卒章显志
陶渊明的顺应自然、乐夫天命有别于求学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
这里包含着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感;
归隐田园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
文章结构
总结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绝大部分篇幅描写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任务四:深入探究现实意义
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呢?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孟子面对生与义,选择了舍生取义
屈原面对随波逐流与坚守本心,选择了坚守自己高洁的志向。
苏武面对投降与忠诚,选择了忠于自己的祖国。
辛弃疾面对理想和现实,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理想。
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罗;
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
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然跳湖;……
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坚守了自我的神圣领地。
我们应该怎样做选择呢?
1.不忘初心,担当使命。
2.追随内心真实想法,无怨无悔。
3.不违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
课堂结语
有梦想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没有所谓的抉择,答案都在心里。人的一生是条单行道,可以狂奔,可以驻足停留,却无法后退。记得不忘初心,也记得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