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临安春雨初霁》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生平经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比较阅读《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异同。
教学重点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中讽喻、用典等艺术技巧,把握意象含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回顾学习过的南宋爱国诗人: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任务一:文学常识
1.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被誉为“诗神”“小李白”,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之一。陆游迄今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古代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其《示儿》被誉为“史上最狂绝笔”。
年少立志
父亲陆宰为爱国志士,陆游少年时便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入仕艰难
29岁参加考试,被取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考官秉公办事,陆游因此也得罪了秦桧,遭到压制。秦桧死后三年,34岁的陆游才有机会走入仕途,任些下级小官 。
宦海沉浮
陆游是主战派,受到主和派排挤,36岁担任京官,39岁被赶出京城,42岁被罢官,46岁任夔州通判。48岁到南郑抗金前线,不久抗金军队被朝廷撤回,战马出征的梦想就此破灭。54岁时,在江西做地方官。因开仓赈济百姓,遭罢免。在家闲居六年。后至严州,写了大量爱国诗篇,刺痛当权的主和派,被革职,又回乡。66岁以后,他绝大部分岁月在家乡度过,所以晚年的作品都是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至死从未真正消失。
2. 陆游名句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算子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 探寻背景
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六十二岁,在家乡赋闲了六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由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任务二:初步感知
1. 解读题目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者: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2. 诵读体悟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如纱,是谁让我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听了一夜。深幽小巷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任务三:深入探究
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①“世味薄似纱”——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行不通)
②谁令?——诗人的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被重新起用,应是老骥伏枥,为何有此语?
这里使用了讽喻的手法,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坏,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官,有什么意思呢!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也奠定了全诗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赏析颔联“小楼”“春雨”“杏花”等意象。
“小楼”本就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一股悲凉的情绪。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的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
春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意象往往与“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相互联系,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旅泊愁春雨,春寒更北风”等。诗人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内心的郁闷与惆怅正如这春雨般悠远绵长,诗人听的不是春雨,而是寂寞和孤独。
“杏花” 是一个常写常新的意象。唐诗中的杏花秾华繁采,恣意绽放。宋诗中的杏花幽韵冷香,迷离空灵。而此时陆游的杏花是郁闷孤寂,表现了诗人旅居京城时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
使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杏花春雨本是美景,但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清淡寡味,客居京城感到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壮志更无从谈起。只能无事作草书,晴窗品清茶,在闲与戏中蹉跎岁月,打发时光。
颈联表面写诗人闲居的雅趣,实际有何深意呢?
分茶:始于北宋初年,陶谷在《荈茗录》中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此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幻出种种图样,若出水云雾,状花鸟虫鱼,似一幅幅水墨图画,故也有“水丹青”之称。
“闲作草”“戏分茶” ,实际上背后包含着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蹉跎岁月的无限感慨。正所谓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诗人没有豪唱,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词,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万般无奈的一声轻叹。
尾联是如何抒情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运用“素衣化缁”典故,寓京中恶浊,表明心志,洁身自好。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不愿在临安久留,因京中闲居无聊,故不如回乡躬耕。明写羁旅之苦,实际是说官场的浊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总结主旨
《临安春雨初霁》使用了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心中无限的愁绪。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感伤。
情景默写
1.《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 ,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申,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
答案:
1.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2.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 短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4.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任务四:课外拓展
比较《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在意象,意境,风格,情感,手法,主旨上的异同?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慷慨悲壮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清淡婉丽,富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