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蜀相》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和诸葛亮事迹,了解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景物意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设问、反衬等手法,把握诗歌的景与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设问、反衬等手法,。
教学难点 分析景物意象,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请看下面两副对联:
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第二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两幅对联写的分别是谁?
第一幅对联写的是杜甫;第二幅对联写的是诸葛亮。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但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注:杜甫:“三别”,《茅屋被秋风所破》,“杜甫草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负薪行》,杜甫的《阁夜》“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诗圣”杜甫。
诸葛亮:收取东西二川,分别击败刘璋和张鲁,取得天府之国;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禳星一事,如果四十九盏明灯不灭,那么诸葛亮又可增寿一纪。可惜司马懿偷营,魏延慌乱之中弄灭了灯火。可惜啊可惜。而一心只为酬三顾则是说诸葛亮做这么多事情,是为了报答刘皇叔的知遇之恩啊,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东和指结盟孙吴,北拒则是北拒曹魏;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负千里之外。而水面偏能用火攻则是说的赤壁之战。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1.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首创新乐府,发展古体诗,成就律诗,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情感深沉蕴藉;顿挫:语言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杜甫生平:
35岁之前:读书游历 《望岳》
长安十年:接近人民 《兵车行》
安史五年:人民疾苦 《春望》三吏、三别
成都五年:相对平稳 《蜀相》
漂泊五年:老病孤舟 《秋兴八首》《登高》
观看视频《5分钟的历史之旅,与杜甫隔空相逢》
2. 诸葛亮事迹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四川,建立蜀汉政权,后来又辅佐后主刘禅,六出祁山,最后终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完成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世人的敬仰。
3. 律诗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兴起于南朝成熟于盛唐。①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②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③每句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④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⑤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4.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大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任务二: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1. 诵读示范(观看视频)
2.理解诗意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任务三:赏析诗歌,体会情感
1.诗人欲写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①“诸葛祠”比较冷静客观,而“蜀相”带有敬佩之情与缅怀之意。
②能够拉近了诗人与蜀相的时空距离,让读者也感觉到题目流露出的对诸葛先生的歆羡之意。
③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不在诸葛祠这个地方。所以以标志诸葛亮的身份地位的“蜀相”来命名。
2.开头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修辞:使用了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
情感:①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②“柏森森”一词,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③“森森”,是形容柏树的高大而茂密。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与崇敬。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中,“自”“空”二字后对诗的意境有什么影响?(换成“皆春色”“鸣好音”效果有何差别?)
① “自”“空”均为“徒然、白白地”的意思。这两个字,显示出武侯祠的寂寥之色,少有人来;同时表明斯人已去,好景无人也无心赏,流露出诗人空有才华、不被人赏识的失落之情。
②若改为皆春色,鸣好音,表现的是一片盎然春意,莺声啾啾的情景,无法体现诗人流落辗转,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感。
4.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①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手法。
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黄鹂之声,本是婉转动听,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面对丞相祠堂的无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5.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句诗勾画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赤胆忠心的政治家形象。
“三顾”:刘备的求贤礼贤,也侧面表现出诸葛亮的才能可辅佐江山。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筹谋天下,非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不可。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6.尾联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出师未捷——诸葛亮六出祁山,身死五丈原.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①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之情。定夺天下的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②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可惜出师伐魏取得胜利而病死于五丈原中,使历代英雄们一直对此涕泪满裳!
③对国家对百姓的忧虑之情。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发出了英雄泪满衣襟的浩叹,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
7.尾联的“英雄”指谁?是否包括杜甫自己呢?
英雄——应指千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而壮志难酬之人,尤其如杜甫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之人。
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但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
怀古抒情:比较诸葛亮和杜甫的志向、境遇和命运
情景默写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的气氛。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4.杜甫《蜀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答案:
1.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2.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4.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课堂结语
《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成而身已先死,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而鬓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胸怀祖国,心系百姓,他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人生。
课外拓展
月(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
②对时局国事的忧虑;
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赏析:《月·万里瞿塘月》是诗人在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后困居瞿唐附近时所写。全诗以明月兴思情,首联“万里瞿唐月”表明作者与故乡有万里之遥,思念之情顿生,明月“开暗室”“满青天”寄寓作者的两地思念,思情绵长悠远。颈联写天气清爽无风,衣襟静止不动。明月悬天正如泪脸高悬。尾联乌鹊停在江边,夜深时分依然不走,衬托出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孤寂凄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