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边城》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沈从文,了解写作背景及创作动机。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景物特点,了解风俗习惯,感知风景美、风俗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总结翠翠、爷爷等人物的形象特点,感知人情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了解古老的风俗习惯、分析质朴的人物性格基础上,探究作品主题。
教学重点 分析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感知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教学难点 深度解读重要语句或段落,探究作品主题及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观看视频:一座绕不开沈从文与小说《边城》的古镇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写的便是湘西边地小城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边城,一起感受湘西边地那青山绿水的风景美,古朴和乐的风俗美与纯朴真挚的人情美吧。
任务一:了解相关知识
1.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沈从文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如《边城》;二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如《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
2. 写作背景
1934年,沈从文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湘西故乡,看惯了大都市尔虞我诈、世态炎凉的作家,重新感受到故乡人身上保留的那种质朴的人性美,也感受到了由于现代文明的侵入,这种人性美行将消失的情景,于是创作了中篇小说《边城》。
3. 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
4. 订正字音
安辑(jí) 蘸(zhàn) 酒 泅 (qiú)水 傩(nuó)送 氽(tǔn)水 踹(chuài)水 碧溪岨(jū) 茶峒(dòng) 埋(mán)怨 阗 (tián) 镇筸(gān) 歇憩 (qì) 睨 (nì) 糍粑(cí bā)
任务二:梳理情节,初步感知
1. 故事梗概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在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2. 梳理选文的情节内容
叁:湘西过端午的风俗
第三个端午节:边城赛龙舟
肆:翠翠与傩送的相遇
第一个端午节:美丽的邂逅
伍:翠翠与天保的见面
第二个端午节:意外的相识
陆: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第三个端午节:甜美的心事
3. 读完《边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美。
风景美:欣赏青山绿水的风景美
民俗美:品味古朴和乐的民俗美
人情美:感受纯朴真挚的人情美
任务三:赏析三美,探究主题内涵
风景美
找出文中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想一想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什么特点?
P31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白塔 人家
①“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②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③勾勒出边城朦胧神秘自然恬静,如田园牧歌式的桃源风景。
欣赏选文之外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
作者为何要使用这么多笔墨描写自然环境呢?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然也是与环境相匹配的。
②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翠翠、傩送、祖父、天保等形象非常的鲜明突出。
边城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的身上有最原始的人情味,他们的行为中往往有最为质朴的人性光辉点及盲点。
民俗美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找出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相关风俗活动的描绘,品味古朴和乐的风俗美。
中秋、过年: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新年却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P35
端午: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P29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P30
……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P36
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①表现了这里的淳朴民风、鲜明的地域色彩及美不胜收的风土人情。
②表现了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③为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等相继出场并表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做了铺垫。
人情美
浏览课文,总结小说讲述了哪些人情美?
纯真的爱情 感人的亲情 古朴的友情 真挚的手足情
翠翠傩送 纯真的爱情
1.从P34两人对话中可以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
印象不好,翠翠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
傩送捉完鸭子后已经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傩送并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可以看出傩送是个心地宽厚、热心肠的人。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选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P35
①“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
②“害羞”的是十三岁的翠翠被一个陌生男子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几分难为情的。
③通过“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的心理描写,将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进行了表达。
翠翠爷爷 感人的亲情
1.爷爷与翠翠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①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②翠翠也十分关心爷爷。比如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 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 P38—39
2.第五节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如何理解?P37
爷爷想让天保娶翠翠
翠翠在思恋二老
从全文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虽然如此,但这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顺顺爷爷 古朴的友情
顺顺与爷爷之间古朴真挚的情谊是如何体现的?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P30 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顺顺送鸭子、粽子给爷爷,爷爷也十分感激,发自内心地赞美顺顺是个好人。 P36 慷慨大方
傩送天保 真挚的手足情
两兄弟都喜欢翠翠,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两个人都深爱着翠翠,他们爱情“决斗”的方式却是最淳朴的唱歌比赛,当天保知道翠翠喜欢的是傩送时,他选择了孤独的离开,成全有情人,但最后却死于意外。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十分内疚,最后也选择了离开,为亲情放弃爱情。
根据三个词语概括小说《边城》的主题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的浅薄庸俗。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
小组合作:深入探讨《边城》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明是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有很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但农业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的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
固守传统还是拥抱现代,怎样把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生存的问题。
任务四:深入理解边城之痛
到了冬天,这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
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悲剧的美更永恒、更深刻。宝黛爱情,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等。
悲剧本身就源于他们的善良、纯朴的天性。傩送的内疚,爷爷的自责悲痛……
因“爱”而深情,
因“爱”而绝望;
因“爱”而矛盾,
因“爱”而有所顾忌;
符合“爱”的逻辑,
是不悖乎人性的“爱的悲剧”。
课堂结语
《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它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生活是真实的,又是理想化的。故事虽结束了,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美。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让我们学会欣赏,学会爱,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