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扬
州
慢
姜夔
01.
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背诵本词。
02.
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重点)
03.
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的艺术手法。(难点)
04.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学习目标
1.词产生于( ),兴盛于( ),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 ),因词“合乐而歌”,故又称( )或( )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 )。
3.(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 )、( )、( )。
一首词可以没有( ),但绝不可没有( )。
隋唐
宋
诗余
曲子
曲子词
长短句
标题
词牌
字数
句数
平仄
标题
词牌
词的相关知识
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繁华之地被洗劫一空。
成诗背景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淳熙三年冬至日,姜夔路过扬州,虽然已过十五年,扬州城内还是劫后的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初读本词,把握节奏
听名家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感受意境,初步体味作者情感。
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译文: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原文: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译文: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
全是荠草和麦子。
原文: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
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译文: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
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
凉的号角。
原文: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译文: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原文: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译文: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解(jiě)鞍少驻初程。
黍离之悲
《诗经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做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之痛。
解读小序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主题
感情基调
淳熙丙申至日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感慨今昔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低沉悲哀
扬州别称
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邗(hán) 、南兖(yǎn)州
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扬州慢
解 题
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这里有著名的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当年扬州那春风十里的繁华街道,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翻译:
当年杜牧给予了扬州很高的赞赏,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感到吃惊。纵使有写出“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出面对这扬州残破景象的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水波荡漾,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想到桥边的红芍药鲜花盛开,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呢?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杜牧《赠别》)
——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杜牧《遣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用典
找出词中所有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典故
出处
作用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①表达崇拜之情。
②形象更加鲜明,
增加了文采。
③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赏析上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作用:“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化用杜牧的诗句,词人开篇写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后文扬州的萧条冷落形成鲜明对比。
稍作停留初段行程
竹西亭,扬州名胜之一
著名的都会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找出典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
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长街。
①用典、对比。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进行化用并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上下两句,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进一步表现诗人的黍离之悲。
赏析上片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
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
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
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 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也从侧面表现词人对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控诉。
赏析上片
上阕主要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小 结: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内容上:由“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赞赏。
算:料想。
赏析下片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成语:豆蔻年华)
豆蔻词工: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情感。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青楼梦好: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杜牧《遣怀》
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以杜牧之难赋深情,侧面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败。
赏析下片
下阕怀古伤今,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抒发了”黍离之悲”。
化用杜牧故事,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
小 结:
“空城” 今
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
日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昔盛今衰的感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写)
(实写)
小结
①、拟人: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②、借代: 胡马窥江
④、反问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③、通感 : 清角吹寒
3、多种修辞
4、其他艺术特征
①、联想: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②、情景交融,乐景写哀。
④、词风清雅空灵
③、以景结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结合全词,概括“黍离之悲”的内涵。
1.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追忆与怀念。
2.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3.对战争和侵略者的厌恶。
写作特点
1.移情入景,乐景写哀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
2.今昔对比、虚实结合
理解性默写
1. 《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是:
。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 ”。
4.姜夔《扬州慢》中,诗人借景抒情,用
“ ”来渲染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
5.《扬州慢》的“ ”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彩。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6.《扬州慢》中,“ ”诗句指出杜牧是个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
7.在姜夔的《扬州慢》中“ ”两句用假设的手法写到,曾经在扬州留下很多不朽诗篇的杜牧若再重游故地,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
8.在姜夔的《扬州慢》中“ ”三句写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
9.在《扬州慢》中,“ ”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10.在《扬州慢》中, ,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曲折表现伤今怀古之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波心荡,冷月无声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 《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中,诗人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渲染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
5.《扬州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彩。
理解性默写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反问、用典、互文、排比、……
起兴、象征、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写法……
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抑扬、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起承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