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1 11: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文字节选自一位同学的作文《我的天津》。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春来桃花堤,仿佛来到了一个只属于春天的仙境。空气中弥漫着的桃花的清香,像一首轻柔的小夜曲,婉转悠扬,时远时近,似有似无,让人在宁静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与满足。夏日,河边古柳成为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人们在树下乘凉、聊天,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只静静地看着澄qīng( )的河水,也能让心灵在忙碌和xuān( )嚣中找到一片宁静与平和。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季节,人们来到河边,看“数树深红出浅黄”,看稀疏枝叶间碧蓝而高远的天空,感受天地的______(寥阔、寂寥)与生命的更迭。某个寒冷的早晨,徜yáng( )河边,你会看到一群远客——红嘴鸥,它们或______(闲暇、悠闲)地觅食,或欢快地嬉戏,偶尔几声清脆的鸣叫,给人们以生命的温暖和感动。
(2)_________
(3)这里有______(见证、证明)了无数历史风云的名人故居,有寄寓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祝愿的杨柳青年画,有展现天津人乐观幽默性格的快板……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每一处都是时间的低语,每一景都藏着故事与传奇。
1.根据拼音,将文中括号内的文字补写出来。
①澄qīng( ) ②xuān( )嚣 ③徜yáng( )
2.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填入前面的横线上。
①感受天地的(寥阔、寂寥)与生命的更迭
②它们或(闲暇、悠闲)地觅食
③这里有(见证、证明)了无数历史风云的名人故居
3.下面A、B、C三项内容里,适合填写在第(2)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天津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还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B.天津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在于它的自然风光。
C.天津的魅力不只在于它的自然风光,也不只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邀请函,完成下面小题。
光明学校的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在2025年元旦前夕,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杰出传承人张老师莅临我校做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精髓的宝贵机会,更是一次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实践。我们诚挚地邀请我校师生拨冗出席,共赴这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一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活力。讲座结束后,您可以用微信扫描右面的二维码,反馈您对此次活动的拙见。
讲座地点:学校报告厅。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本次活动的关注与支持!期待在讲座中与您相遇。
此致敬礼!
光明学校学生会
2024年12月20日
4.下面A、B、C三项内容里,此邀请函需要补充说明的一项是( )
A.讲座的意义 B.讲座的时间 C.讲座的地点
5.邀请函里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莅临 B.拨冗 C.拙见
三、现代文阅读
李叔同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下面文字节选自魏邦良的文章《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刘质平与丰子恺是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门生。李叔同对这两位弟子的热诚帮助与悉心指教,谱写了教育史上一段堪称绝响的佳话。
②1915年,刘质平因病休学。李叔同去信宽慰弟子,说:“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鼓励弟子要“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导乐”。在信末,李叔同劝弟子多读古人修养格言,因为“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在老师的宽慰鼓励下,刘质平边养病边读书,学业大有长进。
③刘质平留学期间,家境愈来愈糟,失去了家庭资助,眼看学业要中断。此时李叔同尽管薪水不高,家累又重,仍慷慨解囊,决意资助弟子完成学业。
④李叔同后来热心佛学,终决意断发出家。入山剃度前夕,李叔同什么都放下了,亲情、友情、爱情,都已放下;唯独放不下的是在外留学的弟子的学费。他写信告诉刘质平:“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至要!”
⑤提起老师李叔同,刘质平会忍不住流泪:“老师和我,名为师生,情如父子。”李叔同出家后,刘质平常给老师寄去物品和用具,李叔同则以所写的条幅和佛经回赠。他是大书法家,这些手迹相当珍贵。他对刘质平说:“我入山以来,承你供养,从不间断。我知你教书以来,没有积蓄,这批字件,将来信佛居士们中间必有有缘人出资收藏,你可以将此留作养老及子女留学费用。”
⑥李叔同宿舍的案头,常年放着一册《人谱》。这书的封面上,李叔同亲手写看“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加一个红圈。·后来李叔同叫丰子恺等几位学生到他房间里去谈话,他翻开这册《人语》指出一节给他们看:唐初,王杨卢骆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装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王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⑦李叔同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讲解给丰子恺他们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简言之就是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李叔同还提醒几位弟子,这里的“贵显”和“享罻禄”不可呆板地解释为做官,应该解释为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意思。
⑧李叔同出家前夕把这册《人谱》连同别的书送给了丰子恺。丰子恺一直把它保藏在缘缘堂中。但这部书抗战时被炮火所毁。后来,丰子恺避难成都,在旧摊上看到一部《人谱》,当即买下,以纪念老师曾经的教诲。
⑨1948年11月,丰子恺特意去泉州凭吊老师,在老师的故居和老师手植的杨柳面前,徘徊良久。最后绘画一幅,题词曰:“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
(有删改)
6.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叔同这一人物的形象。
8.朗读第⑨段画线句时,宜用怎样的语速?请结合语句内容及蕴含的情感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9.将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写完整。
读“①,若出其中;②,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我们看到了大海的浩瀚与包容;读“③,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体会到了诗人托明月而寄情的浪漫;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⑤,⑥”(《<论语>十二章》),我们感受到了君子处贫而乐道的坚毅。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⑦”,启示我们,即便“逢秋”,也依然可以乐观向上;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⑧”,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与成就,往往源自于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五、诗歌鉴赏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两词语的妙处。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牧竖①捕狼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牧竖,牧童。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狼仍从 从:听从。
B.一狼径去 径:径直。
C.故令嗥 故;故意。
D.跑号如前状 前:以前的。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惧,投以骨。
(2)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14.比较分析作者对(甲)文中两狼与对(乙)文中大狼的态度。
七、名著阅读
15.《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小说前七回讲①(填人物姓名)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的主体内容。《西游记》里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这些故事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②、、。
16.“不隐恶,不扬善”指在记录事件和人物时,既不刻意隐瞒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也不无原则地夸大他们的优点和美德。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人时,是如何体现“不隐恶,不扬善”这一原则的?请结合具体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
八、作文
17.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
回忆当时的情景,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1)切合题意;(2)有真情实感;(3)内容具体;(4)条理清楚;(5)不少于6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清 喧 徉
  简析:“澄清” 的 “清” 注意不要写成 “青”;“喧嚣” 的 “喧” 不要写成 “暄”;“徜徉” 的 “徉” 不要写成 “洋”。要准确记忆字形。
  2.寥阔 悠闲 见证
  简析:“寥阔” 侧重于空间的开阔,“寂寥” 侧重于寂静冷清,这里形容天地用 “寥阔” 更合适;“闲暇” 强调空闲时间,“悠闲” 侧重心态从容,海鸥觅食用 “悠闲” 更形象;“见证” 强调目睹并可作证,“证明” 侧重于用材料判明真实性,名人故居用 “见证” 历史风云更恰当。
  3.A
  简析:文章先描写了天津的自然风光,接着引出其历史文化底蕴,A 选项 “天津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还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与文章内容的逻辑顺序相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综合性学习
  4.B
  简析:邀请函中已明确讲座地点为学校报告厅,也阐述了讲座的意义,但未提及讲座时间,所以需要补充讲座时间。
  5.C
  简析:“拙见” 是谦辞,用于自己发表见解,此处是邀请师生反馈意见,应使用 “高见”“宝贵意见” 等词,“拙见” 使用不当。
  三、现代文阅读
  6.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热诚帮助、悉心指教弟子的李叔同的赞扬之意,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简析:该句概括了李叔同对弟子的主要行为,后文围绕此展开叙述,所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同时 “堪称绝响的佳话” 表达了作者的赞扬之情,奠定感情基调。
  7.帮助、勉励刘质平,热情、无私、乐于助人;教育学生 “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自己 “身体力行”,注重人物品格修养,言行一致,严于律己。
  简析:从李叔同对刘质平的宽慰、资助,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和自身践行等方面的事例,可以总结出他的这些性格特点。
  8.这两句话写作者在杨柳树下久久站立,怀念已故老师的情景。较慢的语速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深沉的怀念与哀愁。
  简析:根据语句中 “徘徊良久”“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 等内容,可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情感,较慢语速能更好地表现这种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9.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我言秋日胜春朝 非宁静无以致远
  简析:准确背诵和默写古诗文是关键,注意 “寄”“愁”“随”“堪” 等易错字。
  五、诗歌鉴赏
  10.“生” 和 “入” 两个动词,写出了 “残夜未消,海面红日渐出;旧年未去,江上春意已现” 的景象,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简析: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生”“入” 将海日、江春拟人化,生动地描绘了时序交替的自然景象,体现了新生事物的活力,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情感。
  11.示例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两句写诗人跋山涉水,辗转奔波,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之苦与思乡之情。
  示例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潮平江阔景象的新奇之感与喜爱之情。
  示例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象征着新事物在旧事物中萌发,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示例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欲托归雁捎书洛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简析: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每一句或几句诗所表达的情感,从羁旅、思乡、对自然的喜爱、对未来的希望等角度进行阐述。
  六、文言文阅读
  12.A
  简析:“一狼仍从” 中 “从” 是 “跟从” 的意思,A 选项解释错误。
  13.(1)屠户惧怕,把骨头投给它们。(2)前面树上的小狼又开始嗥鸣,大狼又转头奔向前面的树。
  简析:(1)“惧” 是 “害怕”,“投以骨” 是 “以骨投之” 的倒装,翻译为 “把骨头投给它们”。(2)“鸣” 是 “嗥鸣”,“转” 是 “转头”,“奔” 是 “跑向,奔向”,按此翻译通顺即可。
  14.(甲)文中的两狼贪婪、狡诈,作者对它们持嘲讽、批判的态度。(乙)文中大狼为救小狼,来回奔跑,直至累死,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对它持肯定、同情的态度。或者:(乙)文中大狼来回奔跑,直至累死,不知变通,作者对大狼也持嘲讽、批判的态度。
  简析:从甲文中狼的行为可看出其贪婪狡诈,作者的态度是批判的;乙文中大狼救小狼的行为可体现母爱,作者可能持肯定同情态度,也可从大狼不知变通的角度分析作者持嘲讽批判态度。
  七、名著阅读
  15.孙悟空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或其他故事)
  简析:《西游记》前七回主要讲述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后面选取印象深刻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根据记忆填写即可。
  16.示例:鲁迅在写阿长时,既不刻意隐瞒她的缺点,也不无原则地夸大她的优点。文中客观地表现了长妈妈的许多不足,如喜欢切切察察、限制 “我” 的行动、睡觉占地等,甚至怀疑她在家里挑拨是非。鲁迅也客观地写出了她的善良和热心,别人不愿做或不肯做的事,而不识字的她竟然做成了,比如为鲁迅买来了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
  简析:以阿长为例,分析鲁迅在描写人物时如实记录其优缺点,如长妈妈的切切察察等缺点和买《山海经》的优点,体现 “不隐恶,不扬善” 的原则。
  八、作文
  【例文】
  破茧的勇气
  成长,恰似一场奇妙的冒险,途中有阳光明媚的欢歌,也不乏疾风骤雨的洗礼。而那次参加学校舞蹈比赛的经历,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内心勇气的大门,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为了这次比赛,我和队友们付出了诸多心血。课余时间,舞蹈教室成了我们的 “根据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高难度动作,汗水浸湿了衣衫,疲惫爬满了脸庞,但大家眼神中的坚定从未动摇。然而,临近比赛,意外却接踵而至。先是我在练习一个旋转动作时不慎扭伤了脚踝,钻心的疼痛让我瞬间冒出冷汗,每走一步都好似踩在刀尖上。祸不单行,另一位主力队员又因家中有事,不得不临时退出,这无疑给我们的团队带来了沉重打击。看着残缺不全的队伍和自己受伤的脚,绝望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我甚至产生了放弃比赛的念头。
  比赛那天,舞台上的灯光耀眼夺目,我的心却如坠冰窖。当主持人念到我们团队的名字时,我机械地挪动脚步,脚踝处的疼痛愈发清晰。可就在踏上舞台的那一刻,我瞥见台下老师信任的目光,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阴霾;队友们相互打气的眼神,似有力的臂膀给予我支撑。那一刻,一股莫名的力量涌上心头,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音乐响起,我忘却了伤痛,尽情舒展身姿,与队友们默契配合。每一个抬手、每一次转身,都倾注了我们的努力与信念。台下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那一刻,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我的双眼。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成长的真谛。成长,是在困境中磨砺意志,是在挫折面前鼓起勇气,更是在绝望中寻找到希望的曙光。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无论遭遇何种风雨,都能怀揣着破茧的勇气,振翅高飞。
  【简析】文章围绕参加舞蹈比赛的经历展开,详细描述了赛前的准备、遇到的意外以及比赛时的心理变化,突出了在困境中鼓起勇气、突破自我的主题,情节完整,情感真挚,符合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能引起读者对成长中勇气的思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