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8 20: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4 小马过河 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学习 重难点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的课堂上,因此课堂中很有必要采用图文并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由谈话入手,将同学们带入情景,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板书课题:《小马过河》)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学习任务一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设计意图:课文虽然简短,但是生字比较多,而且对于汉字的演变,学生较为陌生,但是又对字的演变充满好奇,所以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以不同的归类形式把生字分组学习,最后回到课文,设置合理的梯度、有趣的归类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通课文,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达到识记字词的目的。)
1.在朗读中认读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自由听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悉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明确要求:这篇课文一共8个自然段,现在请8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谁读的又准确又好听。
(4)听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看着书认真听。
请大家把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再想一想能不能解决自己刚才的疑问。
2.认读生字、理解词语。出示词语:马棚 愿意 驮麦子 磨坊 挡住 应该 伯伯 深浅 立刻 突然 掉进 叹气 唉 试试 马蹄 既然
3.识字小游戏
4.交流识字方法:
①生字组词
挡(阻挡)(挡住)
浅(深浅)(浅绿色)
试(考试)(试验)
②口诀识字:“突”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驼”口诀:“大马驮东西”
③看图识字: “棚子”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石磨”石磨以前是石头做的。
④对比识记:
钱——浅 该——刻 拍——伯 当——挡
⑤多音字:
坊:fánɡ(磨坊)fānɡ(坊间)
运用:坊(fānɡ)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个磨坊(fánɡ)的故事。
学习任务二
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既能很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读课文不能为了读而读,不能盲目地读。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阅读品味,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
1.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呢?现在咱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
3.学习第一部分。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要去磨面,被小河拦住了去路。)
(2)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愿意)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3)“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过渡语: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该向谁求助呢?
4.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小马先问谁?是怎么说的?(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读一读。
(2)小马正要过河的时候,谁告诉他水很深的?是怎么说的?(松鼠,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师: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过河,这时候松鼠的心情这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3)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
(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
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因为老牛个头大,所以说小河的水很浅。松鼠小所以他说水很深。)
(4)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没有,他跑回家问妈妈。)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7自然段。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想,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读第8自然段。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别人说的话不一定可靠,自己要动脑筋思考,拿不定主意时要亲自去试一试的道理。
课堂小结:
一条小河,一句鼓励,一次尝试,小马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应学着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能只听信他人的话,自己要勇于实践。
自主作业:
将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续编故事:过了几天,小马帮老马送面粉,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板书设计
14. 小马过河
小马为难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