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新教材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辉煌成就》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辉煌成就》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1-18 13: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辉煌成就
第1课
第一单元 时代赞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授课教师:XXXXXXX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美术
观看图片,看完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欣赏下列美术作品,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21世纪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艺术家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张静《中国速度》
吴明鹏《子时的中国港》
管管《九天揽月》
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
欣赏下列美术作品,思考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
中国画 《重鼎中华》 邓贻、务俊莎
王洪祥 中国画 《问天》
欣赏下列美术作品,思考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
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记录着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精神的写照。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创作在绘画题材、表现技法及思想内涵上得到进一步丰富。
仲勇《开路先锋-地铁建设者》
韩有强《冬梦》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飞机》
赏析反映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美术作品,思考并探究它们的创作背景。
随着中国对南极科考的不断重视和投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以艺术的形式记录和展现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旨在致敬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为科学探索和国家荣誉默默奉献的科考队员们。
说一说:画家运用了哪些表现形式,作品描绘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内容
形式
思想
内涵
内 容
天上的白云,满地的积雪,巍然耸立的冰山,伫立的“雪龙”号,飞翔的直升机,穿着厚重防寒服探险队员正在忙碌地进行工作,船的周围还有其他科考队员和一些设备,整个场景充满了忙碌而有序的氛围,展现了南极科考工作的多方面内容,包括人员协作、设备操作以及科考船的保障等。
作品描绘了哪些内容?
“雪龙”号
形式与思想内涵
艺术家通过油画的表现形式,画面中大型科考船以及众多先进的科考设备,展示了中国在南极科考领域的投入和实力,体现了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和支持,也彰显了中国在国际南极科考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描绘科考队员在南极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赞美和敬意。21世纪教育
说一说:作品运用了哪些表现形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任 务 一
欣赏表现科技题材的美术作品,
了解当代主海性美术创作的多元化表现
作 品 欣 赏
《辽宁号航母》 油画
《贵州“天眼”》 版画
许杨 廉南宁 2019 中国美术馆藏
周吉荣 2019 中国美术馆藏
《千年圆梦》中国画
林沛森 2014 中国美术馆藏
王利 2019 中国美术馆藏
《飞天港》中国画
任 务 二
以《科技腾飞》为例,赏折、理解画家是
如何通过美术作品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的。
观察图片,思考作品中画了什么?
“玉兔号”月球车
北斗卫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人工智能
中国雪龙号
深海一号能源站
蛟龙号潜水器
中国空间站
国产大飞机C919
画家如何组织画面的?画家是如何表现“科技强国”这一主题的?
众多元素的排列布局即体现了科技的发展脉络,也展示了国家的实力和决心。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层次来构建画面,通过前、中、远景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和层次感。这种由近及远的空间安排,引导观众的视线从地球的科技成果逐渐延伸到浩瀚的宇宙,体现了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广阔前景。画面中融合了多种与科技相关的元素,通过色彩和线条的呼应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描绘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成果,如先进的航空航天器、深海能源开发设施等,直观地展现了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先进水平。这些具体的科技成果是 “科技强国” 的具象体现,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国家在科技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传达出 “科技强国” 的主题。
画家通过美术作品传递怎样的情感?
作品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性突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腾飞的宏阔图景。作者采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结合传统绘画技法,创造性地融入现代工艺,以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深入刻画了当今我国取得的各项科技成就。作品色彩绚丽,层次分明,是传疑给画语言现代转换及民族风格当代表达的成功尝试。
小组活动:思考与探究(看图分析)
通过对两幅作品的探究与分析,思考:艺术家们怎样通过形式创新和语言转换表达对新时代的真情与挚爱 传统绘画形式应该怎样结合现代生活题材,表现时代发展的进程
《科技腾飞》中国画
极地科考·雪龙号驶进北冰洋(油画)
守正创新
什么是题材?美术题材如何进行创新与创作?
题材:就具象美术作品而言,题材就是美术作品中用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的具体生活材料或客观的自然现象。
《中国天眼》(版画)周吉荣
《千年圆梦》(中国画) 2014年 林沛森21世纪教育
美术作品如何进行创新与创作?
题材的创作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打破常规的表现方式,赋予传统题材新的意义和内涵。
《金秋时代》(版画)沙永汇
《蓝天盛会—首届珠海航展》(壁画) 陈川
思考与探究
艺术家们怎样通过形式创新和语言转换表达对新时代的真情与挚爱 传统绘画形式应该怎样结合现代生活题材,表现时代发展的进程
思考与探究
通过创新艺术形式如:结合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素养,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特色作品。
使用新的材料、技术和方法,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感受与思考。
与现代生活题材的结合,艺术家们不断创新和探索,通过多种手段,守正创新,多样化追求和绘面语言的现代性转换传递情感。
艺术家们怎样通过形式创新和语言转换表达对新时代的真情与挚爱 传统绘画形式应该怎样结合现代生活题材,表现时代发展的进程
1
2
3
拓 展 (视频欣赏) /2024年伟大的祖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课堂小结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创新既是国家兴旺的引擎,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不断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中国科技事业的作用与意义深远,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方和国际竞争力,还改善了人民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并提升了国家形象。
课后作业 /欣赏本课美术作品,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欣赏笔记。
《辽宁号航母》 油画
《贵州“天眼”》 版画
许杨 廉南宁 2019 中国美术馆藏
周吉荣 2019 中国美术馆藏
《千年圆梦》中国画
林沛森 2014 中国美术馆藏
王利 2019 中国美术馆藏
《飞天港》中国画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关注科技新闻和艺术展览,寻找更多科技题材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尝试用绘画、摄影或手工等形式创作一幅以身边科技事物为主题的作品,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将自己对科技与生活的理解融入创作中,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展示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深入理解与体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