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康德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康德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18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 年秋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物 理
物理测试卷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0 题,共 43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7 题,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A.时间 B.位移 C.速度 D.加速度
2. 中国运动员苏炳添曾在“2017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 100 m 决赛中以 10.09 s 夺冠。据此可确定,
苏炳添在此次比赛运动过程中的
A.加速度大小 B.最大速度
C.平均速度大小 D.到达比赛终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3. 重庆被称为“桥都”,题 3 图是市内某跨江大桥。一市民让一小石块从该桥桥面上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
过时间 t到达江面。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则该桥桥面到江面的高度约为
A gt. gt B.
2
2
C. gt2 D gt.
2 题 3 图
4. 如题 4 图所示,一根棒棒糖处于静止状态,棒棒糖的小直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已知糖球所受重力大小
为 G,则糖球对小直棒的作用力大小为 糖球
A.G sin B.G cos
θ
C.G tan D.G 题 4 图
5. 如题 5 图所示,一中学生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该弹簧拉力器配置的每根弹簧完全相同。当只用 2 根弹簧
时,该同学能将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从原长 L0最大拉抻到 L。不计弹簧拉力器自重,若同时用 5 根弹簧,则该
同学能将弹簧拉伸到的最大长度为
A 2L. B 2(L-L ). 0
5 5
C 3L0+2L D 2L
题 5 图
. . 0
+3L
5 5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1 页 共 8 页
6. 一乘客伫立在高铁站台上候车,观察到一辆高铁正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从第 1、2 节车厢连接处经过该
乘客旁开始计时,到第 7、8 节车厢连接处恰好停在该乘客旁,经过的时间为 t。设定每节车厢长度相同,车
厢连接处长度不计,该乘客可视为质点,则第 7 节车厢经过该乘客旁所用时间为
A 6. t B 5. t C 30 2 5. t D. t
6 5 6 5
7. 如题 7 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块用水平轻绳连接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甲在水平力 F的作用
下与乙一起沿水平面做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底面光滑,乙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在突然撤去力 F的瞬时,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a =4 m/s2甲 , a乙=0
乙 甲
B. a甲=a乙=2 m/s
2 F
C. a 2 题 7 图甲=0, a乙=4 m/s
D. a甲=a乙=4 m/s
2
(二)多项选择题:共 3 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
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8. 大小分别为 1 N 和 5 N 的两个共点力,其合力的最小值为 F1、最大值为 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1 N B.F1=4 N C.F2=5 N D.F2=6 N
9. 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地面上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经过时间 t,到达抛出点上方高 h处。忽略空气阻
力,小球触地后不反弹,则 t的数值可能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0.如题 10 图所示,体重计上放置一个水杯,轻绳上端连接一质量为 m的实心木球,下端固定在杯底。已知木
球与水的密度之比为 1∶2,重力加速度为 g。初始时刻,木球静止在水中。如果轻绳突然断开,不计水的阻
力,则木球在水面下加速上升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与初始时刻体重计示数相比
A.增大
B.减小
C.变化了mg
D 1.变化了 mg 题 10 图
2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2 页 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 57 分。
11.(6 分)
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物体间的摩擦力与动摩擦因数”实验。
N
0 0 F/N
1 1
2 2 3 3
木板 F 2.2
3 3 4 4 2.0
4 4
5 5
6 6 0 1 3 t/s
题 11 图 1 题 11 图 2 题 11 图 3
(1)用弹簧测力计测一木板所受重力大小 G,正确操作后其示数如题 11 图 1 所示,则 G= N。
(2)如题 11 图 2 所示,把该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传感器沿水平方向拉木板。在拉力 F增大到一定
值之前,木板不会运动;当拉力 F达到某一数值时,木板开始运动,此时拉力 F会突然变小,然后做
匀速直线运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拉力 F随时间 t变化的 F-t图像,如题 11 图 3 所示。则该木板受
到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N;该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10 分)
某学习小组用题 12 图 1 所示气垫导轨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将气垫导轨调节
水平,按图示安装好器材,测出遮光条的宽度为 d,遮光条左侧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为 L。然后将钩码与滑块同
时从静止开始释放,读出力传感器的示数 F,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t。
光电门
气垫导轨 遮光条 a
滑块
力传感器 连气源
刻度尺
钩码 O F
题 12 图 1 题 12 图 2
(1)本实验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
(2)若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近似等于遮光条左侧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大小,则滑块运动
的加速度大小 a= (用 d、L、 t表示)。
(3)保持滑块质量及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钩码个数,多次实验,读出力传感器示数 F,并计算出相应的
加速度大小 a,作出 a-F图像如题 12 图 2 所示(拟合图线为直线)。说明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 a
与物体受力 F的大小关系是 ;若该图线斜率为 k,则滑块(含遮光条)的质量 M= 。
(4)从系统误差角度分析,(2)中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3 页 共 8 页
13.(10 分)
中国春节“挂灯笼”的习俗源于西汉时期,寓意家庭吉祥兴旺、鸿运高照。如题 13 图所示,一重为 10 N 的
A B
灯笼用两条相互垂直的轻绳 OA和 OB悬挂,并处于静止状态,轻绳 OA与
37°
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已知 sin37°=0.6,cos37°=0.8 O,求:
(1)轻绳 OA和 OB的合力;
(2)轻绳 OA和 OB各自的弹力大小。 题 13 图
14.(13 分)
汽车甲停在一足够长的水平直道的某车道上,汽车乙在甲旁边的车道上以 90 km/h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从
乙经过甲旁开始,甲内驾驶员经过 0.4 s 启动了汽车,以 2.5 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行驶追赶乙。已知甲能达
到的最大速度为 108 km/h,两车均可视为质点,求:
(1)从乙经过甲旁开始,到甲追上乙前,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
(2)从乙经过甲旁开始,到甲刚追上乙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
15.(18 分)
如题 15 图所示,一竖直宽度不计的圆环 A,套在一根竖直放置且粗细均匀、长度为 L的圆柱棒 B 的上端。
圆环 A 与圆柱棒 B 的质量均为 m,圆环内径略大于棒的直径、可在棒上滑动,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
29
摩擦力相等,大小均为 2mg。开始时,圆环和棒均静止,棒下端距水平地面高 H,且 L H。现将圆环和棒同
16
时由静止开始释放,设定棒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反向,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已知重力加速
A
度为 g,忽略空气阻力。求:(以下问题均用 g、H表示)
B L
(1)棒下端第 1 次刚要触地时的速度大小;
(2)分析说明,圆环从棒上脱落前,棒下端与地面间的碰撞次数; H
(3)圆环从棒上脱落后,圆环第 1 次刚要触地时的速度大小。
题 15 图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4 页 共 8 页
2024 年秋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物理 参考答案
1~7 ACDDCAB 8 BD 9 AB 10 BC
解析:
1.A。时间不属于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均属于矢量,选项 A 正确,故选 A。
2.C。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苏炳添在此次比赛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选项 C 正确,故选 C。
2
3.D g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可得,该桥桥面到江面的高度约为 ,选项 D 正确,故选 D。
2
4.D。糖球处于平衡状态,可知小直棒对糖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糖球对小直棒的作用
力大小也为 G,选项 D 正确,故选 D。
5.C。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该同学最大用力 F,用 2 根弹簧时有 F 2k(L L0 ) ,用 5 根弹簧时,该同学能
3L 2L
将弹簧拉伸到的最大长度为 L ,则有 F 5k(L L0 ) ,联立解得 L 0 ,选项 C 正确,故选 C。5
6.A 1。设每节车厢长度为 L,高铁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则有 6L at2 ,第 7 节车厢经过该乘
2
1
客旁所用时间为 t7 ,则有 L at
2
7 ,联立解得 t
6
7 t,选项 A 正确,故选 A。2 6
7.B。由于物块甲底面光滑,据分析知,在突然撤去力 F的瞬时,物块甲、乙将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减速,设
加速度大小为 a,则 mg 2ma,解得 a 2甲 a乙 a 2m/s ,选项 B 正确,故选 B。
8.BD。设合力大小为 F,则 F1 Fmin 5N 1N 4N , F2 Fmax 5N 1N 6N ,选项 B、D 正确,故选 BD。
9.AB。该小球运动到抛出点上方距抛出点高 h处,可能是上升过程第一次到达,选项 A 正确,可能先上升后
下降两次经过同一位置,选项 B 正确;选项 C、D 均不可能;故选 AB。
10.BC。木球在水面下加速上升过程中,木球超重,同时,与木球等体积的水球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水球失重,由 水 2 木 知,水球质量较大,因此整体失重,体重计示数减小,选项 B 正确,选项 A
错误;设木球体积为 V,木球在水面下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 a,则有m 木V ,( 水 木 )gV ma,
联立解得 a g,可知整体失重了 水Vg mg mg ,选项 C 正确,选项 D 错误;故选 BC。
11.(6 分)
(1)4.0(2 分)
(2)2.2(2 分) 0.50(2 分)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5 页 共 8 页
解析:
(1)弹簧测力计示数 F 4.0N ,可知该木板所受重力大小为 4.0N。
(2)由 F-t图像可知,该木板受到水平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Fm 2.2N ;由 G F可得,该木板与水平桌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 0.50。
12.(10 分)
(1)不需要(2 分)
d 2
(2) (2 分)
2L( t)2
1
(3)成正比(2 分) (2 分)
k
(4)A(2 分)
解析:
2
d d 2
(2)由 2aL 可得 a 。
t 2L( t)2
(4)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比遮光条左侧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大,可知(2)中加速度的测量值
与真实值相比偏大,选项 A 正确,故选 A。
13.(10 分)
解:(1)灯笼受力平衡,设两轻绳 OA和 OB的合力大小为 F F
A B37°
则 F G 10N (3 分),方向竖直向上(1 分) 37° O
(2)由受力分析可知(如答图 1):
G
轻绳 OA的弹力大小TOA G sin 37 6N (3 分)
轻绳 OB的弹力大小TOB G cos37 8N (3 分)
答图 1
14.(13 分)
解:(1)设甲启动后经过时间 t1,甲、乙速度相同,此时两车相距最远(甲追上乙前)
由 at1 v乙 ,解得: t1 10s (2 分)
v t
此时,甲的位移大小 x 乙 1甲 ,乙的位移大小 x乙 v乙(t0 t ) ,其中 t 0.4s(2 分)2 1 0
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 xm x乙 x甲,联立解得: xm 135m (2 分)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6 页 共 8 页
(2)从乙经过甲旁开始,甲、乙两车的 v-t图像如答图 2 所示
v/(m s 1 )
设甲启动后经过时间 t2,甲达到最大速度 30 甲
25
由 at 乙2 vm ,解得: t2 12s (2 分)
之后,又经过时间 t3,甲追上乙
0 t1
v 0.4 t
t/s
3
则 m
t2 t vmt3 v乙(t
2
0 t2 t3),解得: t3 26s(3 分) 答图 22
从乙经过甲旁开始,到甲刚追上乙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 t t0 t2 t3
联立解得: t 38.4s (2 分)
15.(18 分)
解:(1)设棒下端第 1 次刚要触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1
则 v21 2gH(2 分),解得: v1 2gH (2 分)
(2)第 1 a 2mg mg次触地后,棒向上匀减速,加速度大小 B 3g (1 分)m
a 2mg mg圆环向下匀减速,加速度大小 A g(1 分)m
设经过时间 t1,圆环和棒速度相同,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
v共 v1 gt
v v
1 v1 3gt1 ,解得: t1 1 , v 1共 (1 分)2g 2
v v v v
该过程中,圆环的位移 x 1 共A t ,棒的位移 x
1 共 t
2 1 B 2 1
v2
圆环相对棒下滑的距离 L 11 xA ( xB ) ,联立解得: L1 H (1 分)2g
由 L1<L可知,此时圆环还未从棒上脱落
之后,圆环和棒将一起保持相对静止下落,设棒下端第 2 次刚要触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2
则 v22 v
2 2g( x ) v 2共 B ,解得: 2 v1(1 分)2
若此后棒下端每次刚要触地时,圆环均未从棒上脱落,由分析,同理可得:
2

棒下端第 3 2 1次刚要触地时,圆环与棒的速度大小 v3 v2 1
v
2
1
v22 H第 次触地后到第 3 次触地前,圆环相对棒下滑的距离 L 22 (1 分)2g 2
3

4 2 2棒下端第 次刚要触地时,圆环与棒的速度大小 v4 v1 v
2 4
1
3 v
2 H
第 次触地后到第 4 次触地前,圆环相对棒下滑的距离 L 33 (1 分)2g 4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7 页 共 8 页
4
2 1
棒下端第 5 次刚要触地时,圆环与棒的速度大小 v5 v1 v2 4 1
2
第 4 次触地后到第 5 次触地前,圆环相对棒下滑的距离 L v4 H4 (1 分)2g 8
由于: L1 L2 L
7
3 H<L且 L1 L
15
2 L4 3
L4 H>L8
可知:第 5 次触地前,圆环已从棒上脱落
所以,圆环从棒上脱落前,棒下端与地面共碰撞了 4 次(1 分)
(3 H)棒下端第 4 次触地后,圆环到棒下端的距离 L L ( L1 L2 L3) (1 分)16
设又经过时间 t2,圆环从棒上脱落,则
2 v t 11 2 gt
2 2 1
2 v1t2 3gt
2
2 L ,解得: t
2 2 H
(1 分)
4 2 4 2 2 8 g
2 2 1
此时,圆环的速度大小 vA v1 gt2 (1 分),圆环距地面的高度 h v t 3gt
2
1 2 2 (1 分)4 4 2
设圆环从棒上脱落后,第 1 次刚要触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A1 ,则
v2 2
(2 2 1)gH
A1 vA 2gh,联立解得: vA1 (1 分)4
高一(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第 8 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