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逆袭寒假】(五年级语文)
第16天——预习篇(1、古诗三首)
一、读拼音写字词。
ɡēnɡ yún zhòu yè sāng shù zhī xiǎo
( ) ( ) ( ) ( )
二、用“√”给下列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银钲(zhēn zhēng) 玉磬(qìn qìng) 涟漪(yī yǐ)
口供(gōng gòng) 稚子(yǎ zhì) 陂塘(bēi pí)
三、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yún 耕( ) ( )彩 ( )称 均( )
xiǎo 拂( ) 大( ) 知( ) ( )学
zhòu ( )夜 宇( ) 极( ) ( )斯
四、选择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A.解释 B.解决 C.理解,懂得
(2)也傍桑阴学种瓜( )
A.依傍 B.靠近 C.傍晚
(3)草满池塘水满陂( )
A.山坡 B.池岸 C.池塘
(4)短笛无腔信口吹( )
A.随口 B.满口 C.信任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 )季节的风景。
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暮春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儿童活动的一项是( )。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C.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
B.敲/成玉磬/穿林响
C.草满池塘/水满陂
D.短笛/无腔/信口吹
5、右图与选项( )中诗句描绘的画面最相近。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6、稚子弄冰的过程(看图选序号)
A.穿彩丝 B.敲晓冰 C.碎晓冰 D.脱晓冰
7、比较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都描写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
生活,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表现儿童热爱劳动的诗句是( );表现童稚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自在悠闲的诗句是( )。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1、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过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碎裂一样的声音。
2、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
六、读诗句,用横线画出古代儿童在做什么。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 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 ,表现了农村儿童的 ,也写出了
气氛。
2、《稚子弄冰》作者 代诗人 。诗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 的性格特点。
3、《村晚》作者 代诗人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 之情。
4、这三首诗都写了儿童的活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 的“童孙”,《稚子弄冰》中 的“稚子”,《村晚》中横卧牛背
的“牧童”,都给人以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感觉。
八、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 ,
当银钲。
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代)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 。主要作品有《 》《 》《 》等。
2、把诗句补充完整。
3、给加点字注音。
银钲( ) 昼( ) 耘( )田
稚( )子 玉磐( )
4、解释词语。
稚子: 。
钲: 。
玻璃: 。
5、前两句诗里的“脱”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在玩的过程中,小孩子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
(二)品读古诗,完成练习。
月夜忆舍弟
[唐]杜 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露从今夜白( ) A.露水。 B.白露(节气)。
②寄书长不达( ) A.一直。 B.长短。
③况乃未休兵( ) A.休息。 B.结束。
2、明明普天之下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4、读完这首诗,心中的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请写出两句和“思乡”有关的诗句。
九、小练笔。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短文。
村 晚
参考答案
一、耕耘 昼夜 桑树 知晓
二、zhēng qìng yǐ gòng zhì bēi
三、耘 云 匀 匀 晓 小 晓 小 昼 宙 昼 宙
四、1、CBBA 2、B 3、D 4、B 5、C 6、DABC 7、CBA
五、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六、1、追黄蝶
2、学垂纶
3、放纸莺
4、挑促织
七、1、热爱劳动 天真情趣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 无忧无虑 天真烂漫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
2、宋 杨万里 天真 可爱
3、宋;雷震;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
4、学种瓜 脱冰作戏 信口吹笛
八、(一)1、 杨万里 南宋 称杨诚斋体 《小池》《闲居初夏午睡起》《宿新市徐公店》等。
2、晓冰 彩丝穿取 敲成玉聲
3、银钲(zhēng) 昼(zhòu)
耘(yún)田 稚(zhì)子 磐(qìng)
4、稚子:幼小的孩子。
钲: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玻璃:玉名。又名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5、“脱”字用得好。诗人用“脱”这个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取冰的动作,表现出小孩子天真可爱、好奇、活泼的天性。
6、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欢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碎时则是万分懊恼、失望。
(二)1、(1)B (2)A(3)B
2、因为故乡的月亮包含着乡情,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
3、思念亲人、思念故乡
4、(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 村 晚
傍晚,一阵微风吹过,池塘里的水草轻轻摇摆,犹如绿丝带在飘舞。池水几乎溢出了池岸。清澈的池水伴着青草的节奏缓缓流动,泛起一层层微波。远处,红红的落日挂在山头,像被大山含住一样,它们的影子都浸在寒冷的池水中。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是老牛似乎是他的知音,在短笛声中缓步往回走。这乐声还传得很远很远,林中的小鸟静静地听着,仿佛陶醉在乐声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