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六校期末联合考试卷
语
文
过
2025.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固: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铷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刷
材料一:
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从媒介形态来划分,历史剧可以用话剧或影
长
视剧的形式呈现;从风格类型来划分,历史剧又有“正说”与“戏说”的区别。但究其共性,它们都
是基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展开的。
岂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历史剧以“历史”为修饰,就杜绝了完全虚构的可能。如果一个故
事毫无疑问是虚构的,那么观众不会向创作人责问其是否真实。如《步步惊心》《宫》这类穿越剧
被限定在“奇幻”一隅,这是因为剧中的穿越情节消解了历史框架,解构了观众对于历史真实的
郡
意义期待。
那么,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等程度呢?这一向是戏剧评论家们争论的课题。诸多论
者都论及这个“度”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厘清“度”的形式边界。比如,有的论者认为这个“度”体
杯
现了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一旦失去这个“度”,就有可能改变“正说”的本质,而完全走向
“戏说”;有的论者认为历史剧虽然应该严格遵循历史,但不等于不可虚构,只是要注意把握住
蚁
阳
“度”,即莱辛所说的“历史内在的可能性”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可能发生的事”。前者以“度”来
划分正说与戏说,后者以“度”来评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都强调了“度”在历史剧创作中
的关键性,但都没有说清楚可供判别的标准。所以,类似于“适度的戏说、隐射、反讽、戏仿,有助
于让历史人物脱掉过于僵化刻板的面具”这种说法,往往又会遭遇“过度戏说以致消解历史”的
批评。由此来看,文本类型与观众阐释之间始终存在着形式边界与解释策略的关系问题;这就
需要着力探讨历史剧在建构真实上的叙述策略,即“度”的形式特征。
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毕竟任何文本都会被一些人视作“事实”,而被另一
带
些人视作“虚构”。再者,意义判定的标准也在流变,虚构的边界随着历史的发展是动态的,是不
断变化着的。例如,远古神话被先民视为历史真实,如今却被判定为艺术虚构。因此,对于真实
与虚构的意义判定只能交由整个阐释社群。但是,阐释社群提供的意义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
的,因为阐释社群会随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成员范围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
的真实与虚构时要有一种动态的视域。
历史真实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片段的、存有矛盾与秘密的,这些空白可以经由剧的内容
来串联,丰富与自洽。历史剧有意创造了一个自洽的可能世界,并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生成新
的景观。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与细节为历史剧的虚构提供了底本,在此基础上的推演、改造、
填充,既保证了情节要素的正确,又差异化地再现了某种可能真实。
【高二期末·语文第1页(共6页)】
100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