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四单元之基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基础知识(38分)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ā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ēn 花坞wū 霍然huò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肿胀 斑澜 一反即往 人声鼎沸
B.屏嶂 踌躇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
C.轻捷 喧闹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D 骊歌 污秽 当知无愧 荒草凄凄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4)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停止核电站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B.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收入,用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C.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关键。
D.自来水公司的取水点距污水流入纳苏河的地方约两公里左右。
6、指出下列词语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3)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
7、仿写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8、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C.林海音是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还有一部散文集名为《朝花夕拾》。
9、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葬花、焚诗 B.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10、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11、默写(9分)
(1分) ,江春入旧年。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3) ,思而不学则殆。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5)沾衣欲湿杏花雨, 。
(5)《观沧海》中详细描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二、综合实践(8分)
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2、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 字所展示的画面。(2分)
13、“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 这一主题?(4分)
14、暑假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2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6分)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4分)
16、请要点式地写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B.妇抚儿乳 乳:乳头
C.宾客意少舒 舒:伸展、松弛 D.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9、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请问文中的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4分)
(三)阅读《社戏》文段。(19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20、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6分)
2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4分)
22、“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4分)
23、“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四、写作(40分)
24、请以“因为心中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文章不少于500字。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基础知识(38分)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ā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ēn 花坞wū 霍然huò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答案】 B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肿胀 斑澜 一反即往 人声鼎沸
B.屏嶂 踌躇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
C.轻捷 喧闹 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D 骊歌 污秽 当知无愧 荒草凄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即”为“既”,“澜”为“斓”,B“嶂”为“障”,“儒”为了“孺”,D“知”为“之”,“凄”为“萋”,答案为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4)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答案】(1)从旁鼓动人做某事。(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3)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4)形容威力极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几句都选自课文,结合语境来理解,也可以直接解释。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C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停止核电站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B.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收入,用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C.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关键。
D.自来水公司的取水点距污水流入纳苏河的地方约两公里左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防止”与“不再”矛盾;C句“是否”是不确定的陈述,“是”是确定的陈述,前后表达不统一;D句“约”与“左右”重复,答案为B。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指出下列词语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3)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
【答案】(1)比喻 (2)排比 (3)比喻
【解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仿写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答案】教室前面有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解析】
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要注意“不,那不是”这样的语气和比喻的方法。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C.林海音是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还有一部散文集名为《朝花夕拾》。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有一部散文诗集名为《野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葬花、焚诗 B.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答即可。C错,醉打蒋门神的是武松。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答案】A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默写(9分)
(1分) ,江春入旧年。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3) ,思而不学则殆。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5)沾衣欲湿杏花雨, 。
(5)《观沧海》中详细描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答案】海日生残夜 浅草才能没马蹄 学而不思则罔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综合实践(8分)
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2、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 字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案】示例: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说明:回答扣住题意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旅游”这个中心意思,由图联想到“山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山河在绿色的大地上的形象。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3、“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 这一主题?(4分)
【答案】(4分)古代的读书人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踺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2分)。现在,出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背起行囊走四方,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旅游”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来理解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就是“读书”。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4、暑假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2分)
【答案】(3分)提示:开放题,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说说自己想到哪里去旅游,有什么想法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6分)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4分)
【答案】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解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请要点式地写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①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③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自己的所学所记,结合对作者的了解来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B.妇抚儿乳 乳:乳头
C.宾客意少舒 舒:伸展、松弛 D.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答案】B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答案】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坐”“侧目”“以为”“绝”,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请问文中的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4分)
【答案】一方面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表现听众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另一方面,课文交代口技表演场面,写出道具极其简单,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只是从一张嘴里发出,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之“善”。
【解析】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社戏》文段。(19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20、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6分)
【答案】(6分)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解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4分)
【答案】(4分)“点”“磕”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这里“点”“磕”二个动词,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4分)
【答案】(4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此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答案】(5分)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解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写作(40分)
24、请以“因为心中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文章不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因为心中有期盼
期盼是一缕春风,唤醒沉睡的幼芽;期盼是清晨的露珠,浸软坚硬的泥土;期盼是路灯,照亮深夜前行的路;有期盼,就会有奇迹,去映照人们内心的荣光。
“路漫漫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漫漫,伴随着欢乐与挫折。在长长的人生之路中总会找到心灵的寄托去实践人生的价值,那便是期盼,在长长的追求中追寻到一点的希冀与价值,即使经受了苦难,但仍有期盼作支持,心灵的墙壁便再也不会倒塌,因为那里曾筑起过执著的追求,因为心中总存着一种期盼,所以便希望着,便不懈追求。期盼是希望的代名词象征着人高扬乐观的精神。
面对人生各种种种挫折,心中也便萌生着一丝丝期盼,期盼是灵魂的追求,有了期盼,它能帮我们重塑人生的价值,便不会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叹息,正是因为精神充实了,才有了思想的大彻大悟,才有了人类文明的一次次进步与飞跃。
因为期盼让人明白了人生真正的价值,重塑了精神的不朽。杜甫贬谪他乡欲建功立业发出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感慨,“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文天祥期盼报效祖国,“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但命运的不公注定了国家危亡。但他坚贞的期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期盼重塑了他的灵魂。即使魂魄己灭但精神不朽,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要放弃期盼,它是你的不绝动力,即使山重水复,但坚信自己,拥有期盼,它将带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喜悦。
低矮的小草有了期盼,便连片有绿;树林类为有了期盼便郁郁葱葱;江流因为有了期盼,便涌入大海,波涛澎湃,因为心中有了期盼,便宜有了不懈的追求的动力,期盼充实的内心,如泉水一般洗涤人的生命。心中存着期盼,便包含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不为世俗所扰,外物所累,一心向上,去实践人生真正的价值。在期盼中,人便更加成熟,不放弃希望,满载着热情笑对人生。因为有了期盼,人便愈加充实,在不懈地奋斗中,开拓天地,使生命更有意义,充满价值。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