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深入艺术领域并在音乐、绘画、书法、诗歌等领域取得不俗的成绩,人工智能艺
术逐渐成为艺术共同体的一员。于是,一个人工智能美学的难题产生了:人工智能艺术中是否存在
美感?
如果我们承认人工智能与人的基本差别,就可能澄清很多误解。传统艺术和美学理论假定了艺
术作品来自独创性,来自深深的内在感受或饱满的心灵,而人工智能则向我们提出一个新挑战,没
有这些同样可以生成艺术作品。这就让我们反省,我们在作出美学判断的时候,到底是依据哪种标
准进行判断。如果我们把人的能力看作身体与大脑、感觉与理性的双向结合,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很
难具有人类的广泛感知力,那些能够被演化为计算的感知力将被人工智能所掌提,而那些不可转化
为计算的感知力只能归自然人类所有。由此而论,似乎某些身体感觉是无法被计算化的,从而人工
智能也无法具备感觉的直接性。
人工智能无疑要去模仿人的能力或功能,但把人的功能转运到人工智能上需要一个预先设定的
结构。人工智能模仿,是美学感觉上的效果探究。人工智能能够达成某种美学效果,但人工智能的
感觉不同于人的感觉。人工智能的某种美感并非人的审美感觉,但它们之间有相似性,这一相似性
不存在于两者的作用机制中,而存在于美学效果中。我们可以说,这一美学效果是仿若如此的,它
好像人的美感,但并非人的审美感觉。
人工智能美学与现行美学观念大相径庭。用简单的话来说,人类与美的关联完全不同于人工智
能与美的关联。当我们把美学功能当作一种可以展现出来的基于计算模型的所有可能性的时候,人
工智能的介入让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所能够达到的程度。它以人的能力的方方面面为模仿对象,在某
些层面上甚至超过人的具体能力,但是它的模仿并不是对人的能力的无限模仿,而是有所限制的模
仿,这一限制无疑来自人工智能的美学表达模型,而这一模型的基本规则必然出自我们对美学原理
和规则的理解。
美学感是一个新词,完全为人工智能美学而造设。这一概念有利于区分人工智能与人的美感概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