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应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3.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三、教法分析:
“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由资料卡片引入课题:拿破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为学生设立疑问,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描述曾经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设疑:其它金属是否都可以与氧气反应呢?
?
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师生互动
?
刨根问底:黄金能和氧气反应吗?
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师生互动
?
问题一:通过镁、铁、金等金属与氧气作用的情况,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知识得到提升。
师生互动
问题二:
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为什么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呢?
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师生互动
帮帮忙:小明家有一个变黑了的铝锅,他妈妈觉得颜色很难看,经常拿钢刷来擦洗这个铝锅,她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
归纳:金属与氧气反应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
教师活动
在第七单元已简单介绍实验室里是如何制取氢气的,你知道选择的是什么药品吗?
既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学生活动
活动与探究一: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
进行分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师活动
卡通图形象表示金属与酸的反应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教师活动
问题三: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有更深的认识。
学生活动
书写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给学生书写的规律,为学习置换反应做铺垫。
师生互动
这些反应有何特征?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
练一练
通过练习,强化了对置换反应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教师活动
知识回忆: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学生活动
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教师活动
归纳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要求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牢固记忆。
教师活动
活动与探究二:利用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
?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你能根据桌上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吗?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深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学生活动
练一练
使学生对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有更深的认识,并总结判断的方法。
师生互动
小结与反思:你能将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同学们分享吗?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把本节课的知识系统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师生互动
走进生活:
视频:真假黄金案
你能用化学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吗?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拿破仑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解开其中谜团了吗?
?
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学以致用。
师生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需要解决吗?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交流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活动性:Mg>Fe>Au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动性:Mg>Zn>Fe>Cu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八、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应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教师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说金属化合物,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教学。同时,要注意的是,镁、锌、铁等与稀盐酸的反应比稀硫酸的反应快,但两者反应的趋势是一致的,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应注意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主要方面即反应的趋势。
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课件30张PPT。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目录 Contents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其中包括金属和氧气的反应、和酸的反应、和盐溶液的反应及置换反应等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铁、镁等金属和氧气反应、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备氢气以及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等个别孤立的反应,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是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呈现,是学好酸、碱、盐的重要保证,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也是化学学科比较重要的工具性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知识与技能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目录 Contents教学对象:学生已有经验及存在问题:盐城市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 初三(8)班学生
1、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第七单元接触过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备氢气的反应。对学生而言,由于当时的知识是独立呈现的,学生不知道其它金属是否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对金属和酸的反应以及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也更是一知半解,更不知道反应的规律,知识不成体系。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储备:通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目录 Contents——说教法本节课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力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法为主,辅之归纳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贯穿其中,相互渗透,尽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活泼和谐,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化学学科的学科素养。——说学法体验探究总结反思自主学习注重培养三种能力目录 Contents——引入课题教学活动学生阅读资料卡片,引发学生思考,设计悬念。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为学生设计悬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真正做到主动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出金属与氧气反应学生回忆并描述实验现象,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达到复习旧知、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目的,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揭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般规律打下铺垫。——刨根问底黄金能和氧气反应吗?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时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性。——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教学活动问题一:通过镁、铁、金等金属与氧气作用的情况,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且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体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由学会到会学。——学以致用教学活动问题二:
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为什么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呢?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观念。帮帮忙
小明家有一个变黑了的铝锅,他妈妈觉得颜色很难看,经常拿钢刷来擦洗这个铝锅,她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体验探究设计意图教学活动先由实验室如何制取氢气引入金属能与酸反应,再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进行反思、评价和交流,再利用课本中的图表和多媒体图片,形象地展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得出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另一种方法,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课堂中还使用摄像机将学生探究的过程实时同步展示在大屏上,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金属与酸反应教学活动问题三: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通过总结,使学生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有更深的认识,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出置换反应教学活动怎样书写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些反应有何特征?设计意图让学生书写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掌握书写的规律,为学习置换反应做铺垫。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置换反应的特点,总结置换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出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教学活动让学生回忆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做过的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让学生认识到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并以此总结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性质,让学生得出比较不同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教学打下伏笔。——体验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和深化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兴趣、交流情感、学习知识,突破难点,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展示在大家面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喜悦,在课堂中感受成功,在展示中获得自信,在交流中互补知识,在质疑中受到启发,在总结中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互相启发,相互激励。——走进生活设计意图视频:真假黄金案
你能用化学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吗?巩固新知,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些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解决疑难设计意图你知道拿破仑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解开其中谜团了吗?
揭示悬念、前后衔接,学以致用,使教学内容首尾呼应,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解决疑难设计意图
你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需要解决吗?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并且利用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展开教学,这样设计力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敢于交流、敢于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课堂上对于个别同学的一些困惑,例如有学生提出实验室制备氢气时为什么不选用镁或者铁与酸反应的问题,本人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这种兵教兵的教学环节既互补了所学知识,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解放了老师,活动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例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金属镁和酸反应会放出热量,这个问题超出了初中生的知识范围,在课堂中本人用简单的语言略加提及,力求使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目录 Contents 本节课试图打破教材中知识呈现的顺序和方式,通过设计情境和资料卡片引入课题,并用一系列问题将金属的化学性质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自主得出结论,落实三维目标。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所以课堂中注意侧重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综合评价能力,并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使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能得到保证。
在本节课堂中,力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反思中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使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课堂教学中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本人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全体性、全面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素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例如“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为什么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为什么不能用钢丝刷刷铝锅?”等这些问题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境地,也就是“我要学习”。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教育,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在课堂中改进了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例如,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筛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外,还要挖掘化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注意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此方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向学生介绍拿破仑使用铝制品的趣事,让学生认识到金属的发现和使用的时间顺序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密切相关,更使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与历史等跨学科知识密切联系。
在这一节课中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把“实验结论”作为“实验现象”进行表述,而教者没能注意把握学生的动态,没有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决心要努力钻研教材,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观,不断总结、分析、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感谢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课件21张PPT。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拿破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100多年前的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唯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他还为自己打造一顶铝制的皇冠。资料卡片: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温故知新除了这些金属之外,其它金属是否都可以与氧气反应呢?黄金能和氧气反应吗?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刨根问底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问题一:
通过镁、铁、金等金属与氧气作用的情况,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活泼程度:答: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里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本身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问题二:
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为什么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呢?帮帮忙 小明家有一个变黑了的铝锅,他妈妈觉得颜色很难看,经常拿钢刷来擦洗这个铝锅,她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一起来总结: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相同。1、2、3组:分别往盛有铜片、铁片、锌粒、镁条的试管中依次加入适量稀盐酸(HCl)。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4、5、6组:将稀盐酸(HCl)换成稀硫酸(H2SO4),进行同样的实验。活动探究一金属与盐酸的反应二、金属和酸的反应问题三: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二、金属和酸的反应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 SO4 == + H2 ↑
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 == + H2 ↑锌和稀硫酸
锌和盐酸
铁和稀硫酸
铁和盐酸MgSO4MgCl2Zn + H2SO4 = ZnSO4 +H2 ↑
Zn + 2HCl = ZnCl2 + H2 ↑
Fe+ H2SO4 = FeSO4 + H2 ↑
Fe + 2HCl = FeCl2 + H2 ↑这些反应有
何特征?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X练一练点燃 铁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这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利用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药品:铝、铜丝、银粒、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活动探究二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CuSO4溶液、Fe、AlC13溶液
C.稀盐酸、Fe、Cu、Al
D.FeSO4溶液、Al、Cu练一练A小结与反思你能将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同学们分享吗?真假黄金案走进生活
金属使用的早晚与金属活动性关系年代商朝司母戊鼎春秋时期的铁锄和铁器现代用电解法冶炼铝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谢谢